第21章关于炼钢的热议 - 汉武帝:乖孙快快登基 - 小脸蜡黄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1章关于炼钢的热议

刘进也知道这事儿确实很难为人,但是事,总要人去解决。

不然,自己高薪养着一群人呢,干什什么?

不就是为了关键时刻能用上吗?

好事儿,简单的事儿都争着抢着,困难的事儿没人做,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刘进打算给田千秋下一颗定心丸。

想了一下,说道:“这样,千秋,你想回去给本宫列一个计划书,把需要多少钢铁和工人,怎么操作都有一个大概的概括,这里面又有什么样的难题,一一都给写出来,咱们一一解决。行不行?”

有时候,用人得哄着。

像是田千秋这样的,能臣干将,必须要给压压担子啊。

田千秋苦笑,今日算是来着了。

无奈的点点头:“臣先出一个规划书吧,不过臣需要至少十名以上的辅助人员,这些人员必须通晓建筑,经济,钢铁等多方面的知识,不然臣肯定是办不成!”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你需要的人,我去给你要!”

“另外,本宫再给你一杆枪,一个大喷子,听你指挥,不方便办的事儿,就让他去干!”

刘进听到田千秋答应下来就是一喜,然后把本来想放到关税上的韩浩,想调配给田千秋。

韩浩,用好了绝对是一把利剑!

就看怎么用!

关税不着急,本来是想让韩浩去带着刘洵去锻炼一下,但是没办法,这里也需要他的。

这个新成立的铁路项目部,必然会涉及多方扯皮的事儿,不是刘进看不起田千秋,田千秋在吹牛逼,扯皮的这方面绝对比不过韩浩。

“嗯,臣谢谢殿下了。”

说完就退去了。

一连十几日,田千秋才带着满面的沧桑又来到了太子行宫。

而这次,不仅他来了,还带着计划书来了。

《铁路规划,第一个四年计划!》

写的非常之详尽。

但大体也不过上述的几个问题,钢铁产量,工人,和技术指导等几大方面。

刘进一点一点的看着,直到天黑才终于看完,田千秋几人都快睡着了。

幸亏,刘进管饭了,不然都得饿着肚子。

“好,看来这些天没白忙活,就按照这个来,需要什么你直说!”

田千秋听到刘进的允诺,赶忙清醒过来,拱手道:“现在着急解决的就是产量的问题,殿下可有什么好办法?”

刘进这些天,也在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高炉炼铁炼钢一早就被研究出来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吧,一直算是军队内部自我消化。

但是现在肯定不行了。

“这样,本宫想了一下,能不能在全国各个县乡一级的行政单位,由地方官府牵头,建立炼钢厂!把压力平摊到全国,你说这个计划可行吗?”

说实话,刘进对这个,也没把握。

所以才找田千秋商议。

田千秋想了一下:“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需要克服的问题太多,首先,地方是否有铁矿?其次就算是有凭借着地方上的技术积累能不能炼出合格的钢铁?这都是未知数,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这如果全国开展需要多少钱来支持?国库是否能够提供充足的资金?”

田千秋所言,都是比较关键的问题。刘进想了一下。

“搞,肯定是要搞,不然凭借着朝廷几个重点的郡县肯定不行的,矿,没有的可以探,再没有可以拉!从富矿地区往周边辐射!”

“不可能因噎废食!”

“至于你说的地方上有没有技术积累,这个反而是最好解决的了,现在天工院能抽出来的人,可以去各个地方担任技术顾问,负责炼钢的事宜,他们都是成手,肯定没问题。无非就就是多了一些试错的成本,咱们承担的起。”

“关于钱的问题,这个问题问的好,本宫粗略的算了一下,多方筹措之下,满足这个大工程不在话下。”

钱的问题,比较好解决,如果不是之前刘进已经多方面搜刮了一下地主阶级的钱,或是让他们投资,或是让他们经商的话,现在完全可以承包给地方。

现在更好了,钱都在自己手里,而且驰道这条丝绸之路,每天也在源源不断给创造利益,钱不是事儿。

田千秋听到刘进所言,沉默的想了一下。

“殿下所言甚是!”

一个个问题被提出,然后被解决。

直到半夜,才算是研究完一半,剩下的还需要继续商讨、

而晚上的时候,刘进就已经给长安去信了。

给谁呢?

司马迁!

现在邸报的主编,也是大汉的喉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