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宝船出海
不过,蒸汽机火车不能投入使用,也不是代表着这场观礼没有意义,实际上驰道就够让人惊讶的了。
一场观礼在万人交相呼应中结束了
整个长安都在讨论,太子殿下有天神之力,制造出了神车。
甚至有传言年逾七十的太上皇吃饭都多吃了几碗,还有离奇的说是太上皇的妃子由于太上皇高兴,怀了个孩子。
更有稀奇的说,那一夜皇宫莺歌燕舞,那一夜皇帝不早朝。
总之,越传越邪乎。
虽然有人不信,但是终究空穴不来风啊,除非是放屁。
这也导致了大家对于这件事儿高涨的热情。
刘进对此也只是莞尔一笑,只是实验车罢了,想投入量产不容易呢。
悄悄的来到了涿郡的港湾,其实按照分属来说,这里应该属于后世津门的地带。
郑桥派人通知了,说要准备第一次航行了,初次航行打算先去一趟乐浪郡。
作为大汉第一次远航,他还是需要到场的。
新建的津门港湾,大约有十几艘高大威猛的大船正做着最后的检修。
从防水层,到风帆,乃至于所携带的武器粮草,这都是重中之重,由不得丝毫的马虎,大海不仅对于古人来说十分的神秘,就算是后世也十分的神秘,有人曾说过,征服了大海,就相当于征服了这个星球。
可见,大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这一次,出海,除了徐福出海这个不知道真假的传说以外,第一次正式旅程,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只是,相比于大规模宣传的驰道通车观礼,这次的出海无疑是低调的。
整个过程除了接触这个项目的人,几乎是没有人知道,刘进为此专门调了两千南方建设兵团的兵,无他,就是为了水性。
还有水上适应能力,这方面南方兵得天独厚,北方兵就稍差一些。
“殿下,臣这就走了!”
郑桥略微有些不修边幅的脸上,出现了一种复杂的神色。
对着刘进行了一礼。
刘进叹口气:
“郑桥,你其实可以不去的,毕竟也是实验性的航行,什么情况都会出现,你身为宝船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以身犯险,值得吗?”
他真的不想郑桥去。
说实话,大船虽然已经经过了一定的检验,也进行了短距离的航行试验,可终究是没有经过真正的检验的。
此去千里,什么情况都会发生的,大海上一旦出个差池,一个冉冉升起的造船工程师,可能就会玩完。
只是,刘进劝说了好几次了,郑桥都拒绝了。
郑桥看到刘进哀叹的神情,也十分的感动,他知道太子殿下是为他好。
“殿下,正是因为宝船是臣一手负责的,臣才必须跟着去啊,甚至臣还会带走一部分工匠,这些工匠都签下了生死状,只希望殿下以后万一出现意外,能善待一下他们家人。”
他怎么能不去,宝船究竟能不能远航,在远航过程中又会出现什么问题,他们这些主要负责人还有技术高超的工匠,怎能不跟着。
只有在实验之中发现问题,才能知道如何改进。
他可以在家里等着,可那样他觉得对不起殿下的信任。
士为知己者死啊,当年殿下不顾压力启用他们父子,他怎么能在此时退缩呢。
也正是这样的豪情,才让他在前朝和家传的基础上造出了这个可以容纳二百多人的大船,当然这里面有刘进的帮助,可干活的还是他们啊。
“既然你主意已定,本宫只有一个要求,必要时可以弃船,只要人还在更好的宝船,甚至钢铁船都会出现,可你们要是没了....”
后面的话,刘进没有说出口,可谁也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郑桥双眼含泪,躬身下拜:
“臣谢过太子殿下隆恩。”
作为负责人,他知道十几艘硕大的宝船,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也知道耗费了多少人的心血,可以说如果是原来的大汉,造出这十几艘船就可能会国库空虚。
也就是现在的大汉能支撑的起这些高昂的造价。
可就是这样珍贵的船,在殿下的心里仍然比不过他们的性命,这是何等的爱护啊。
他郑桥本是山中一野人,如今窃据高位,怎么敢不效死命?
至于,弃船?
郑桥觉得就算是真的出现了不可抗力因素,就算是用双手划船,也要把这些船带回来。
不然不足以报答太子殿下的知遇之恩。
人生有几大恩情,父母恩,师恩,君恩。
父母恩最难还,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父母恩情贯穿了人的一生。
其次就是师恩,师父给了你谋生的手段,给了你他的人脉关系,也给了你他的庇护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