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两年 - 汉武帝:乖孙快快登基 - 小脸蜡黄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96章两年

“好好干,本宫相信卫家人不会让本宫失望的。”

看着卫致感激涕零的模样,刘进拍拍他的肩膀,给予鼓励的眼神。

卫致正是想要实现自己抱负的年龄,听到如此鼓舞人心的话,心下升起来了更多的斗志。

“臣一定不给殿下丢人不给卫家丢人。”

刘进满意的点点头。

他相信卫致,再说还有长平侯在一旁辅佐,没问题的。

刘进挨个工厂溜达,巡视了一番,满意的走了。

此时不光是长安,整个北方都由朝廷统一组建大汉的工厂,包括纺织和民生。

比如猪胰子和普通棉麻布等,都陆续的开厂。

百姓们热情高涨,因为他们除了种地以外,又有了新的赚钱渠道。

只是在纺织厂招工时候,遇上了麻烦。

虽然现在没有男女之间的鸿沟,也没有什么理学来压制女性,可总归女子也是弱势群体。

很多适龄的女子,宁可在家做女红也不让去厂子里,生怕将来夫家嫌弃。

为此刘进也是想了个办法就是提高钱粮,你不是不去吗?

那就加钱呗,加到你无法拒绝为止,当钱粮加到了一个成年男子一天在工地收入的一倍还多的时候,终于扛不住了。

这些人一个个的主动来了纺织厂。

在纺织厂,女人天生就要比男人合适,无论是手巧这方面,还是传承这方面。

男耕女织,自古有之。

甚至有的男人,厚着脸皮问自己也会女红,这条消息顿时上了大汉的热搜。

因为司马迁在邸报严厉的批评了这种行为,男子汉就要干男子汉该做的事。

但由于言路广开,也有不少人认为,凭啥男的不能去,咱们也不缺啥,还多呢。

这事儿端是一个乐子。

从这也可以看出来,跟百姓你不能谈理想,你跟她说纺织多么重要,是为全天下人造福的好事儿,人家根本就理解不了。

反之,直接满足所需,提高待遇,傻子也知道这是个好事儿了。

自然大家都应允了。

也积极参加了。

对于这件事儿,刘进只是当个乐子看了一下,这种互相的辩驳,何尝不是一种革新?

思想观念方面的革新?

观念革新了,大汉前进的脚步也会更快。

甚至,刘进不仅没有管,还推波助澜,暗中加了一把火。

不过,由于纺织厂女的多,对于护卫方面也十分的严格,不仅有巡逻的,还有专门护送的。

一个月回家一次,都由专人在路上护送。

一时间,刘进的名声更好了。

转眼间,两年就过去了,刘进也从二十八岁,来到了三十岁。

只是凡是看到刘进的人,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个三十岁人应该有的样貌,完全和二十一二岁的时候没有区别

甚至朝野都有人议论。

但,他们也议论不出个结果,最终也只能赞叹于太子殿下保养的好。

刘进也意识到了自己面容不变的问题了,平日里有意识的进行蓄须,鬓角处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染料,染出了一缕花白。

让自己看上去显得成熟一些。

可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掩耳盗铃罢了。

不过,谁让刘进最大呢,谁敢说啥啊。

经过两年的大发展,整个大汉的经济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可以说一天一个样子,百姓富足,朝廷有钱军队有力量,足足需要十几年才能修剪完成的运河,在朝廷不怕消耗钱粮,和无数青壮的努力之下,仅仅两年多就完成了。

甚至朝廷还有余力进行了北方部分交通要道的驰道。

有的是沿着秦驰道原路进行的,有的是重新开辟的,最值得一提的是,从长安通往西域诸国的驰道。

这条驰道,从长安可以直接通往大宛郡,可以说这条驰道,让大汉实际统治范围再增加了。

驰道,不光光是修路,还有轨道的建设。

轨道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后世火车,其实也是从驰道处得到的灵感,两条或三条轨道,加上可以从上面前进的滚轮,可以快速的进行运兵,运粮。

对战略和民生都有重要意义。

兵贵神速,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自古有之的道理谁都知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