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杜延年的手段 - 汉武帝:乖孙快快登基 - 小脸蜡黄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85章杜延年的手段

夜晚刘进依旧是住在了双胞胎的屋子里。

一晚上烛火摇曳,端是让人流连忘返,也就是刘进发现自己身子骨不错,不然,可能真的对付不了这一群人。

可两个双胞胎也不是吃素的,硬生生的跟刘进战了个平分秋色,羞的门外的丫头们都有些脸红。

这外来的娘们真是不知羞。

心下还有丝丝羡慕,那就不足外人道也了。

转眼七天就过去了,刘洵也正式入学。

这一日学校里来了不少的学生,都是十岁左右的,刘洵背着书篓和其他学子一样进入学校。

算是开启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暂且不表。

杜延年,升任了廷尉,又经过了多日的布局,各个地方驻军基本上也都到达了各自的岗位。

北方诸郡国,无一不在朝廷的掌控下,而朝廷的掌控力也随着这些驻军达到了巅峰。

百姓们高呼太子殿下仁善,因为随着驻军到地方,匪或者游侠儿都少了。

驻军开进驻地的时候,顺手就把周围的那些匪徒都给收拾了,虽然没什么油水,可谁让这些匪徒碍眼呢,李广利给的军令就是对这些人能抓的抓,能杀的杀。

抓的都送到南方劳改,或者送去运河工程上。

不花钱的劳力,那是很香的。

这样的命令也导致了下面军官,千人等对匪徒实行了秋风扫落叶般的政策。

多少也算是战功嘛。

再加上地方上的退役老兵,或者进修院派下来的小吏通风报信,那简直是一打一个准。

让刘进在民间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要知道,这个时代,盗匪游侠丝毫不比贼兵威胁小,如今被剿灭,怎么不让老百姓们感恩戴德。

更何况,现在地方上都有驻军了,这不是代表着他们的生活可以过的更加的安稳了吗?

不愁吃,不愁喝,生活环境还稳定了,简直是百年来过的最舒心的日子了。

而与之相对的,那就是那些地方上的地主老爷,和豪族大佬们,以及原本的那些小吏。

如今感觉头上好像是悬着一把刀一样。

曾经,他们就是地方上的天,皇权不下乡那不是开玩笑的。

一个地方上的豪族宗族,对一个地区的掌控绝对要比皇帝强的多,甚至就算是当地的父母官都要与他们进行一些合作妥协才能坐稳。

当然像是郅都那种狠人,或者本身就很有能力的人除外。

但也足以说明了问题了。

现在还不是世家豪族真正崛起的时代呢,真到了后世,世家大族崛起的时代,甚至敢左右皇权的。

各地有头有脸的人,面对着大举进驻地方上的军队,都有些拿不准是为什么了。

但总有不好的预感,于是纷纷托人去长安,或者上级郡城打探,发生了什么。

可杜延年是谁,那是杜周的儿子。

刘彻时代有名的酷吏的儿子,虽然性子善,可手一点都不软,笑话法家的大拿,有一个手软的吗?

凡是敢送礼的,一个不落的都给暂时的下狱了,等准备好,数罪并罚。

杜延年这面使不上劲儿,于是又有人打上了李广利的主意,李广利虽然只剩下个空头了,可这次突然被重用,据说女儿还给太子生下个孩子。

眼瞅着就要起势啊,期盼从李广利这打探些消息。

可李广利不是吴下阿蒙了,虽然他也不知道阿蒙是谁,但并不妨碍他只收钱不办事儿。

钱收上来一分不差的送到廷尉衙门。

现在有着女儿,有着外孙,他只要不犯傻,李家就是稳得,期盼从他嘴里掏出点东西,很难。

杜延年更是亲自带领廷尉的人和李广利进行配合,清理三辅之地的冤假错案,和那些上下勾结的事情。

一时间,凡是心里有鬼的人家都是人心惶惶。

也不是没有别的想法的,但面对着强势的镇压,根本就掀不起任何的风浪。

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流放的流放,杀的杀。

愣是让杜延年杀出来了一个朗朗乾坤。

<tt_keyword_addata-title="游戏"data-tag="精品推荐"data-type="1"data-value="1913"></tt_keyword_ad>据说,长安城门上挂着的贪官污吏的脑袋,不下上百颗。

能挂在城门上的,都是有地位的官,可想而知,这场整风运动多可怕。

但与后世某个时期不同的是,这场运动,并没有波及到多少百姓,也没有什么平民被侵扰,整个民间由于物资充沛,信仰坚定(相信太子殿下),反而安定异常。

刘进在杜延年整风的之后也没闲着,大批的信仰坚定的学子,被外派出去充当地方上的官吏。

没有什么大官,全是蔷夫,游缴或者地方上的乡里亭长,再或者是担任郡府的曹吏。

这里面有寒门,也有平民出身的,还有百家出身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