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下落 - 奸臣她委身陛下后 - 糖果年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3章下落

第53章下落

整整五日,帝王皆闭于书房中。除了在外为陛下搜寻珍宝的暗卫,整座栖霞行宫风平浪静。

每日要紧的政事由秦让巳时呈入殿内,未时发还,并不曾耽误。

至于膳食,亦是秦总管每日算着时辰领人送入内,尤其要避开宸妃娘娘素日喜爱的菜式。只盼着陛下莫触景生情,能稍稍多用些。

行宫内大小事宜由宣国公世子暂代,圣驾回銮之期未定。

眼见着日过午时,秦让瞧着几乎是原封不动送出来的午膳,在回廊下与世子殿下叹气。

谢明霁每日在自己住所处置过泰半事务,摇头道:“罢了,宸妃娘娘离宫,陛下在明面上能如此心平气和,已经算是上苍庇佑了。”

如若不然,他可真担心这位好友能做出什么事来。

万幸有长瑾从前留下的书册,能给陛下一时慰藉,应付过这最艰难的几日。

谢明霁望阳光隐于云层间,是真想给保存住这些书籍的刘姑姑躬身道谢。

虽说是这么个道理,但秦让当差之余,也实在是想不明白宸妃娘娘离宫之事。

娘娘在宫中时,陛下从来都是将她捧在掌心好生护着的。旁的不提,单说娘娘素日里要出宫,陛下有哪次是不应允的?便是在太后娘娘面前,都不曾让娘娘受半点委屈。要知道太后娘娘执掌后宫二十余载,威仪更胜从前。

纵然前些日子宸妃娘娘与陛下起了争执,但最后也是娘娘动手打了陛下,陛下照样半分不与她计较。

那掌印可是大半日才消,怎么看都不像是宸妃娘娘吃亏。

秦让想了数日,唯有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难不成是因为中宫之位?

宸妃娘娘入宫时,先帝崩逝尚未期年。若是大操大办立后典礼,总归会惹流言议论。再者,太后娘娘一心属意平阳侯家的小姐,陛下也不欲在此时与娘娘起争执。

况且陛下已与太后议定,只要宸妃娘娘诞下子嗣,便可风风光光册立她为后。

这本是水到渠成之事,先帝的陈贵妃初入宫时也不过封了三品珍妃,也是接二连三诞育皇嗣后才加封一品贵妃位。

谢明霁多知晓些内情,陛下执意要查探长瑾的身世。

她由得他查,却径直釜底抽薪。

行宫中又传来几封政务,谢明霁需赶去处理。

他与秦总管相视一眼,同情道:“好生当差吧。”

……

天光映入屋中,帝王手边一卷《通典》,专为科举所付梓刊印。

《通典》一书专叙历代典章制度,分九类,枯燥繁琐,艰深晦涩,素来为士子心头大患。

可他手中这一本,纵然保存仔细,书页一角却多有翘起,不知原主人翻阅过多少遍。

其上批注的端楷小字工整清晰,简明扼要,字字珠玑。

这是他的瑾儿,是十七岁的一甲榜眼。

耗费七日之功,帝王读完了心上人所有手记。

科举所用的经史子集,她皆是从赵家公子手中借得,匆匆数日便要归还。重要之处她一一提笔抄录,还因笔墨纸笔不足处处俭省。

刘姑姑能保存下的只有这么多,余下被弃置的更不知凡几。

书墨晕染,无声诉说着那段苦读的岁月。

烛光摇曳,有谁能够知晓大晋最年轻的一甲进士出自雅和苑。

身陷一隅,她唯有从书中窥得天光。

凭着笔下的文章,她从不曾认命,直至一路立于金銮殿上。

就好像是从泥泞中顽强生出的一朵花,世道从来不公待她,如何能苛求她有济世之心?

何其可笑。

一卷手书终了,帝王凝视着最后落款的几字。

她又不单单是一株花儿。

向下扎根,跌跌撞撞。

她从无需依附他人而活。

……

还乡之前,李夫子一家再次被召入了栖霞行宫正殿。

一同候在此处的还有刘姑姑,她与对面二人不曾相识,但却听妍儿提起过李家善心的夫妇。

内侍唱和,帝王驾临,三人皆跪伏于地行礼。

“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福。”

“平身。”

侍女们搀扶起陛下的客人,李夫子在右首位,恭敬等候答话。

祁涵此番召他们前来并无要t事,唯有一道恩赏旨意要宣读。

除过赐下金银宅邸外,帝王亲笔所书,另加封刘氏、李氏七品安人敕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