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好消息(9月第500张月票加更)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241字2022-09-1823:54:53
“胡干事!胡干事!好消息,好消息!”通讯员急匆匆冲了进来。
“什么好消息?”正撰写有关人员分流公告的团部宣传干事胡光荣古井无波道,“你别和我说咱们不用转业分流了?”
“不是……你看!”
“《关于1950年度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的公告》?”
“兹定于本年度8月19-21日举行全国国立、公立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凡年15岁以上,25岁以下,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者均可报考,录取办法另行制定,各私立院校可参考全国统一高考成绩或单独组织招生考试进行录取……”
林冠华当初提议全国所有高校统一招生,后考虑到部分私立院校、教会学校等因素,方案予以细微修改:公办院校统一招生,私立院校可参考统一招生,也可单独招生,但不允许抢先招生。
考虑新中国大学生需全面发展,高考一共设置9门科目,分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三组,每门课程都是100分,但录取时文理进行差异化赋分:
报考理工科工专业:理科成绩按70%计,文科成绩按30%计;
报考文史类专业:理科成绩按30%计,文科成绩按70%计。
9门课程合计总分600分,外语可选考英、俄、德、日4门其中之一。
考务费每人2万元(旧币),报名时一次性缴清;公办院校录取后,学费、书费全免,同时按成绩排名给予人民助学金;私立院校按校方规定缴纳有关费用。
看到这里,胡光荣摇摇头:“小张,你是知道的,我虽念过几年初中,但高中一个字都没念,英文除最简单的单词,其他啥也不明白,这怎么考得上?”
“不不不,你要全看完啊,团长都说了,上级对咱们革命战士是有特殊优待的!”
胡光荣继续往下看,果然发现有关优待条款。
“兹符合下列情况者,录取时予以降20-50分录取;
1、参加革命工作实际满3年,或参加革命工作虽未满3年,但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干部、解放军各级指战员;
2、已获县级(团政治部)颁发荣誉的、生产一线的优秀工农生产者;
3、经省有关部门(军或省军区政治部)认定的,对祖国统一、人民解放事业有特殊贡献的优秀人物……”
“团长让你好好准备,争取考上,咱们团虽然很快要集体转业、复员了,但那不是革命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最近这段时间,胡光荣的情绪一直很低落:上级选拔飞行员,要求政治过硬,年轻有文化,最好还立过功。
他一下子就被团部挑选送去了,作为宣传干事,他可不是只会舞文弄墨的书生,当初也是拿起冲锋枪跟警卫连一起冲锋的,甚至还抢夺了一辆卡车,带着尖刀排完成任务。
结果,戴着大红花兴高采烈地去了,等到军区医院体检,又因身体不合适而被涮下来。
虽然淘汰也正常,不巧的是,部队整体要撤编分流、转业,很多同志都舍不得,但他们也清楚这是大局,大仗都打完了,国家不可能养着这么多军队。再说地方上也缺人手,转业去地方同样是为革命效力。
胡光荣这样有文化的年轻干事,到地方其实比一般人抢手,但他依然郁郁寡欢,不想离开朝夕相处的战友。
这时候,政委也进来了,笑容满面鼓励道:“小胡,好好准备,飞行员没当上不要紧,争取成为咱们团第一个大学生啊!等你到北京、上海念大学,到时候我和团长来看你……”
“政委!”他眼圈一下子红了,“我其实舍不得大家……”
“哎,这是好事啊,革命终于快要全面胜利了,大家都准备开始新生活,在新的岗位上做出贡献。
有些同志去空军当飞行员,有些同志去当海军,有些同志转行去铁路,还有些同志家乡分了地,准备回去当生产能手,我和团长也要转业……以前都琢磨怎么带兵打仗,现在就琢磨怎么组织生产、建设国家了。
国家这么大,也需要有人去掌握尖端知识、学习科技进步,你去考大学,也是条奉献国家、为人民服务的路子!退一万步说,你要真舍不得部队,可以报考军校嘛,说不定过20年,我们见到你就要喊首长了……”
高校统一命题、统一招考的方向明确后,在具体细节上中央做了适当修正,除明确部分院校、部分系科由中央决定录取外,又给予那些文化程度偏低,但在生产、革命岗位有贡献的人员适当的倾斜照顾。
当然,民族成分不能作为照顾条件,都说各民族一律平等,额外加分是平等还是不平等呢?
录取在考试后还有个重要环节是政审:考前就政审,工作量太大;录取时再根据不同系科要求政审,那工作难度就相对简单些。
比如进中央美术院校的政审要求与将来要进北航导弹工程专业学习的政审要求,显然不能同日而语!
除此之外,关于分省员额录取问题也是关注焦点。
赞同者认为,各省教育基础有好差,统一试卷、统一划线,教育基础好的省份容易占尽优势,必须对基础差的省份予以格外照顾;
反对者认为,教育基础有好差是自然,但受教育权应该基本公平,入学时如果底子就跟不上,难不成毕业时也单独划线?或者像大明这样搞南北榜?
林冠华认为:公平当然很重要,但现在最缺人才,中央还准备在好苗子中优中选优送去国外留学,如果按省分配,那留学名额要不要分配到省?
省与省教育资源固然不平衡,省内一般城市、农村与省会城市也不平衡,要不要再分配到市、县?那大学招生到底是按人头录取,还是按分数录取?尤其是公办院校,国家给予学费、书费全免的照顾,给予高额的人民助学金,难不成是为补贴基础不好的学生?
最后中央拍板全国统一录取。至于教育资源不公平问题,后续可慢慢解决,眼下以人才选拔为主。当然,工农干部肯定要倾斜照顾,可给予一定降分录取资格,但应在事前公布。
当高考统一招生成为全国热议焦点时,林冠华悄然回了2023,因为钱差不多又花完了。
有文华轩为依托,这次他带过去的家具比以往更多,满满当当装了一车,各种各样的小玩意也不少,除上次的沉香、出口创汇瓷外,还多了青田石、徽墨、毛笔、鼻烟壶等玩意。
不得不说,潘总在生意上非常有洞察力,他认为一家经营古玩的沙龙固然要有黄花梨、紫檀、名人字画等硬货,但类似文房四宝、出口瓷等东西也完全需要,品类越丰富越好。
说穿了不奇怪,大部分有钱人都是附庸风雅的,他们并不真正认识那些宝贝后面的文化传承与典故,只不过本着别人有我也要有的想法来选购。
要把这种半吊子爱好者驱赶出去么?
当然不!
在这种人身上才能赚大钱。
那种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红木家具,其实转售利润并不高,只有下一次进拍卖场,被别人看对眼才会一步步走高;但这种几万、几十万的东西,毛利率高的很。
比如上次潘夫人选中的沉香手串,林冠华按80万算,过两天别人问她,她随口就说,出了100万,买了手串还额外送一张价值1万VIP卡,没事可以去喝茶、把玩……结果对方居然开价120万求购。
表面看似乎只赚了40万,但算利润率高达50%,800万的罗汉床想转手卖1200万,不在场子里躺个1-2年断然出不了货,手串从入手到转卖,一星期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