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贸易协定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7章:贸易协定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166字2022-09-2223:52:23

主席没急着表态,而是问:“目前油田开采与炼油加工还有多少潜力?”

“潜力很大,但生产跟不上消费,人员、设备获取也十分困难。”

陈云实话实话,“与罗马尼亚达成了大庆油田开发协议,既包括开采,也包括炼化,但设备远满足不了需求。因为罗马尼亚本身也在陆续恢复本国油田的产能,需占用类似设备,再加罗工业产能一般,就算加班加点,设备生产速度也只有这么快。”

这段时间里,重工业部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针,想方设法从英美进口开采设备,包括吴福成出售硅片所得,有好大一部分变成了油田磕头机。

除设备外,国内石油工人和技术人员也十分匮乏,目前大庆已汇聚了苏联、捷克、罗马尼亚的专家,还包括了尽可能多的玉门油田工人队伍及大量复员转业军人,依然不够。

毕竟大庆两个月产能已抵得上过去玉门一年的产量,中国石油工人历史储备就这么多,再革命加拼命也无法一步登天。

“因为开采设备制约,目前除大庆外无力建设其他油田,否则现在就去开采胜利油田了……”

陈云解释道,“茂名油页岩虽然比原油产量低,但有独一无二的好处,它是露天矿,开采非常简单,甚至比抚顺油页岩还简单,单基本上只需要矿工队伍,很少占用油田技术专家,打算把该项目优先级放在胜利油田前。”

众人对此表示理解。

“炼油设备就更匮乏……苏联设备非常贵,罗马尼亚价格低一些,但也要生产;德国原来更偏重于合成原油,思路与天然原油冶炼不太一致,所以德国设备不能直接用,需要改造。

德、日专家均表示抚顺煤制油设备经适当改造并搭配原来的炼化流程可变成冶炼设备,故而,当前重点是两个:

其一是罗马尼亚牵头援建大庆炼油厂;

其二是抚顺炼油厂设备改造、技术改进与产能提升;

另外还考虑请苏联同志援建一座炼油厂、一座炼油设备与机械加工厂,但此事尚未谈妥,苏联设备比较贵,且从前期接触情况来看,苏方并不是特别积极……”

不积极的理由一望便知:目前大豆是中国的硬通货、汽柴油是苏联的硬通货,苏联可通过这笔交易额外获取利润,一旦中国成品油全部实现自给自足,东欧成品油市场又归了罗马尼亚,苏联成品油的出口市场又能找谁?

“目前还有比较快捷的办法是考虑从英美购买炼油设备,聘用德国、日本专家,锻炼自己的队伍;

除此之外,直接引入外资建厂,所有设备、人员都归外资来,产品卖给我们也算一条新的路子……”

总理总结道:“现在就面临很麻烦的场面:

矿有了,采矿的设备不足;

好不容易能采油,炼化能力又不够;

想办炼化厂,既缺乏技术、也缺乏人员——无论是工程师还是工人;

炼化设备全得全靠进口……

这一环套一环下来后,随便哪个都是死结。

当然咯,主要矛盾还是因为我们一下子引入了众多重装备,使中国在还没成为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前,就即将变成一个消费大国。

但军备又不可能不关注,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不是为建设做准备,而在为打仗做准备!”

少奇同志道:“如果这样,与外资谈一谈办厂很有必要,20年后总归还是国有化、总归还是社会主义资产嘛。”

主席转过头问任书记:“弼时同志怎么看?”

“很伤脑筋啊,最好是从苏联引入炼化厂,稍微贵点也算了,但对方态度暧昧,而我们偏偏拖不起。”

任书记道,“我看,还是采取和买军舰一样的做法吧,一方面努力和苏联同志谈,希望尽快敲定援建项目;另一方面尽可能与英美谈谈,看能不能搞到我们急需的装备。

如果可能,我建议从英国购买设备,然后聘用德国、日本专家,也适当聘请几个英国专家,帮我们把厂子建起来。

中外合资、外资经营、20年后收归国有确实也是条路子,奈何时间太长,中间还牵扯到战争,各方面都不太不利。

我说的不利,不是指我们内部,这还比较容易解释,我担忧的是苏联和东欧同志对我们的看法……”

任书记点出了问题实质,让在场众人都陷入沉思:

从英美购买物资、设备,这是种擦边做法,但苏东集团自己也在搞,相对容易理解;

聘用德国、日本专家,甚至留用战俘指导军事、工业建设,更是擦边,勉勉强强也可解释;

与英美巨头合作,双方搞合资、新办大型企业,甚至经营保税区、两头在外等业务,这如果莫斯科再能理解,那就不会有铁托主义这个名词了。

他补充道:“与英国达成军舰购买协定并正式公开后,肯定要承受各方面压力,在那种关键时候不宜火上加油!”

这么一说,众人就坦然了:很多问题不能只算经济账,还得算政治账!

主席拍板道:“我看就以弼时同志的意见为基准,一方面与苏联沟通,新办炼油厂;另一方面从英、美、德购入必要设备,通过德、日专家帮助完成炼化能力的提升。

直接引入英美外资这件事,不是说一定不能做,而是先缓缓,看看大的局面再说。”

按此意见,那易货原则很快确定下来:争取达成24亿升汽柴油交易,当然也不要说1950年额度,而是指下一阶段整体易货额度。

一直没插话的聂总长补充道:“能不能再加2万辆卡车?军委前两天根据台海战役推进情况,重点讨论了后勤工作,为给朝鲜战争留有余地,提升运输能力,争取再多买点汽车。这东西也不浪费,将来打完仗后可转民用。

汽车价格上次也谈过了:320吨煤换1辆卡车。”

根据林冠华的建议,处于训练状态的赤子号专门跑了趟厦门,他的油库容量够大,可一次性搭载6000吨各类燃油,剩余空间为前线输送弹药,一次运送了2000吨。

这两批货物,极大缓解了前线的燃眉之急,使厦门-金门-澎湖-本岛这条后勤线维持住了脆弱平衡。

“米高扬同志具体负责这件事,他很重视,亲自给我打了电报,增加了新提议,同意向我们援建吉林、兰州、太原三座氮肥厂,每座产能20万吨,但希望也能交易些成品化肥。”

少奇同志沉吟道:“成品化肥打算收我们多少钱?”

“国际价格是90美元/吨,苏联同志希望按1吨大豆换2吨化肥折算,差不多是104美元/吨。

他们胃口比较大,今年想换50-60万吨化肥,而我们恐怕拿不出这么多大豆来交易,因为很多额度限定内的大豆已预定给了东欧国家,剩余大豆又要拿去交换成品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