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对峙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6章:对峙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412字2022-09-2701:32:43

“怎么样?钱有回音么?他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加州理工大学里,冯·卡门教授烦躁地表达不满,“空军和五角大楼一堆工作,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忙忙碌碌,偏偏得力的人没几个,只要他回来,一切都迎刃而解!”

“恐怕暂时回不了。”

“怎么回事?他被共产党扣住了?”冯·卡门焦虑道,“我们能想什么办法把他搭救出来?”

“事态估计比您想的还要复杂些。”

钱学森从学校离开去加勒比海度圣诞假时,冯·卡门完全知悉,等假期过完还没回来时,他抽空问了一嘴,后来听说钱学森有重要亲人去世,需要“回国奔丧”后也没说什么,以实验室主任的名义,给钱学森放了长达4个月的假期。

按当初说法,5月底钱学森应该回美国。

眼瞅着5月底甚至6月都要过去一半了,钱学森还没回来,冯·卡门教授再也坐不住了。

教学秘书递过来一封信,说道:“钱先生和您的其他几位学生联名给您写了一封信,从邮件日期看,好像是今年4月份的事,不过我们刚刚收到……”

信件内容不复杂,钱学森告诉冯·卡门,奔丧结束后,他得知中国正在筹建一家崭新的、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大学,同时政府已准备拨款新建一座大型风洞,邀请他提供技术指导,他和几位师弟一起在项目里帮忙,并详细描述了风洞的特征及主要技术指标……

钱学森撒谎了么?

当然没有,说的全是真话。

抗战前,清华大学自行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个航空风洞,清华南迁后又在南昌建立了一个规模更大、直径4.5米的流式大风洞,也是当时世界上较大的风洞之一,位居亚洲第一,甚至比加州理工学院的风洞还要大一半,但不幸又在抗战中被日军炸毁。

为加速发展航空事业,中央拨款新建大型风洞作为北航的附属设施,为最大限度抢抓时间,该项目没重新计算、设计,依然沿用南昌风洞图纸,以日以继夜的速度修建。

钱学森确实是该风洞的技术顾问之一,工作重心却不在上面。

之所以不能全说真话,是因为还有学者陆续从美国撤退,特派员们还在忙碌地予以安排,任何有可能引起美国要害部门警觉的信息都不该出现。所以钱学森从不公开说要留在中国发展,甚至连美国加州的房子也一直保留着。

面对一力栽培、拔擢自己的恩师,又不便说太多假话,所以他找了一个似是而非的借口,并拉上钱伟长和郭永怀一起签名寄到美国。

从资历来说,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属同级,1938年庚子赔款留学考试,从3000名考生中录取力学类一人,结果三人考了并列第一,最终被同时录取。

因郭永怀先去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拜在冯·卡门教授门下晚了几年,论师承,钱学森是大师兄、钱伟长是二师兄,郭是小师弟。

1946年秋,冯·卡门的大弟子威廉·西尔斯教授在康奈尔大学航空科学部基础上创办了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邀请郭永怀前去任教。

几年后,郭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得广泛应用。正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大成就,他由此驰名世界。

林家翘也是冯·卡门的学生,此时仍在麻省理工任教,这封信就由他转递过来。

一下子收到三位弟子的共同来信,还要新建风洞,冯·卡门非常高兴,但隐隐约约也感到不对劲:钱学森奔丧回国,怎么连郭永怀也回去了?有这么凑巧?

他沉声道:“他们是不是统一回国了?”

“有这个可能,据我了解,很多中国学者已陆续辞职并离开了美国,还有些学生也准备在毕业后离开。”教学秘书提醒道,“您需要向五角大楼报告么?”

冯·卡门迟疑了下,问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钱提交辞职报告了么?”

“没有!”对方耸耸肩,“他甚至还委托我帮他处理房产税的事。”

“这就对了!”冯·卡门点头道,“他忙着建设风洞,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和学校打个补充报告,就说假期延长到今年9月份,你存档便是……”

“教授,这……”

“薪水先暂时停发好了。”

“不是薪水的事,主要是我怕您完不成任务……”

冯·卡门站起身来,怔怔地望着窗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感慨:“我出生于布达佩斯,还为奥匈帝国打了4年仗,我永远回不去了,但我能理解他们的抱负,年轻真好啊……

至于任务,总归会有办法。

用我的名义写封回信,这风洞规模很有气魄,我很期待后续有更多新成果,不管他们遇到什困难,只要我还是加州理工实验室的主任,这里的大门就永远为他们敞开着!”

当冯·卡门为弟子们的探索暗自高兴时,沃金斯正满脸凝重带着舰队往高雄方向挺进。

他已和代表处、领事馆联系上了,顺带通报了“撤侨”消息,并强调这是东京和马尼拉的高层做出的决定。

领事馆回答很有意思:“我们目前处于中共军队有礼貌的包围之中,一切安然无恙,供应未予短缺,电话线路也依然畅通。

整体情况如同去年在南京的模样,甚至我还遇到了一位解放军军官,他毕业于金陵大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去年解放军占领南京时,他也和我们通报过有关消息。

他表示,如果我们想撤走,他会安排足够的车辆和警卫护送我们到码头。

我很高兴您来解救我们,但不得不纠正您一个错误:没有撤侨这回事!

就算撤侨,也不该是军方下达指令,这是国务院与外交系统的职责,我们已向华盛顿汇报了这边的情况!目前我们等待进一步指令,没有明确指示之前,我暂时还不能擅离职守!”

收到这份电报,沃金斯嘴角露出了不易察觉的微笑。

关于“撤侨”,他本能地感觉不对劲,但又没法拒绝,只能磨磨蹭蹭向高雄进发,一路上都在考虑如何想办法甩锅,他绝不会愚蠢到和解放军主动开战,但无视上级的命令又不妥。

想了半天终于憋出大招:不厌其烦地通报领事馆撤侨,并暗示这是东京的意思。

偶尔说一两次还可以算口误,反复发反复说,反复强调“撤侨”,终于把领事馆激怒了:军方现在都能命令外交部门撤侨了?你眼里还有没有外交系统?五角大楼这么说勉强还有点道理,什么时候轮到东京与麦克阿瑟对我们指手画脚?

还有,让你们在高雄好好待着不要乱动,你们跑去台中又几个意思?

被领事馆痛斥一顿令人面上过不去,沃金斯内心却在窃喜:只要矛盾能上交到华盛顿,那就有的扯皮,后续再怎样老子不管!只要把人拉走去马尼拉,老子就算完成了任务,下次不用再来了。

“支队长,美国舰队来了!”

“啥情况?”

“美国领事馆找我们的同志说他们准备离开,港口有船接应……”电报员上气不接下气地刚刚说完,雷达兵也通报,“支队长,发现敌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