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加速
真实的战场事态远比参联会汇报要复杂得多。
7月6日朝鲜Mig—15亮相后,远东空车事实上已介入直接对抗。
7—10日共4天时间里,连续派遣小编队与朝军交手,验证对手能力与机型特点。
这4天里,美军出动F—80战斗机44架次、F—86战斗机19架次,击落了7架Mig—15,自身损失6架,战绩基本旗鼓相当,但结构并不均衡。
美军损失的6架有5架是F—80,只有1架F—86。
事实证明,F—80不足以压制Mig—15,性能稍逊一筹。
但空军不会把实际情况向华盛顿反映,毕竟总统并未批准空军投入作战,更别说战损了。空军只要只求给韩军提供36架飞机,到时就顺手把战损做到韩军头上,这是美国人常干的事。
李承晚也不会跳出来不识趣地反驳说才收到31架,根本不是36架之类的话,现在人民军大举进攻、正是火烧眉毛的时刻,等看爸爸救命呢。
到底是36架还是31架这种无头官司,若于年后才会以当事人回忆慢慢透露出来。
很多年后,人民军报告击落美军飞机XX架,美国内部底稿压根没有,因为我早就把飞机“完整移交“给韩国人了,韩国的战损又匹配不上,一堆历史学家又接着打官司,互相指责另一方纪录造假。
实际就是战争中为应对政治正确的变通,后人大呼小叫看不懂而已。
对这种损失,远东空军并未在意,相反还感觉比较爽,喷气机终于找到了一显身手的机会。
甚至空军参谋部还特意调用大型运输机,直接从本土运输空空导弹过来,纪录显示是一线部队“全方位测试”,实际压根就是拉导弹上前线打Mig—15。
这都是将军们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只有没在军队具体混过的华盛顿官僚们才觉得惊谣莫名。
空军如此,陆军更如此,早在杜鲁门开口同意给韩军拨付装备时,麦克阿瑟就已把军火、弹药乃至顾问都拨出去了,要不是这么干,韩军连第一波冲击也顶不住如是李承晚主动越境进攻,远东美军说不定还没这么积极,万一人员被俘或出事很难解释,现在战线都推到韩国境内了,一个“受共产主义威胁自卫反击“的理由就可以轻轻松松把整件事应付过去。
好在杜鲁门受苏联在97号决议上投弃权票的鼓励,觉得中苏同盟不过尔尔,胆子大了不少,爽快批复了有关调兵与装备补充申请,上上下下的军头都松了口气。
只要能动就好啊,不动怎么能有业绩呢?
“朝鲜情况怎么样了?”主席皱眉道,“说好7月18日才全面进攻,怎么提前十多天就干上了?”
“陈发来电报,说确实不想这么快,奈何李承晚一直在搞摩擦,搞着搞着局势越来越大,金同志觉得反正左右要打,干脆推过去算了……”
朱老总也很无奈,“部队虽然差不多到位了,但弹药、装备、物资、补给还没完全到位,现在是边打边运。”
在敌前大规模进行兵力部署与调整是门技术活,非常人所能及,历史上干得最好的就是德国总参谋部,在巴巴罗萨计划发起前,将近500万兵力调度到合适位置,然后打出一波流……
相比之下,人民军手法太过粗糙。陈说的是利用前线摩擦机会,慢慢将调整部署完毕,金同志说好、苏联顾问也认可,打着打着就不只掩护展开这么简单了。
因为人民军忽然发现,李承晚部实力不强,虽然手里拿着美械,但一旦脱离空中掩护,就变得不太会打仗,尤其不太会打硬仗,各部推进十分顺利,尤其是坦克部队,在摆脱韩军飞机舔地后,根本就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最近的一支坦克分队都已推进到距汉城核心不到25公里远的地方了,要不是燃油、弹药补给不足,没准马上就会冲进去。
这种脱离侧翼大举深入的战术十分危险,好在李承晚所部也是一团糟,没人注意到这个细节,大家的目光都被人民军的Mig—15给吸引过去了。
等听说美军提供装备甚至直接出动喷气机支援,韩军胆气又上来不少:爸爸还是爱我的,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金同志这顿王八拳虽然打得虎虎生威,效果良好,但还没达到重创乃至聚歼韩军的目标,与此同时,他的米格机在快速损失,但又不能不投入,否则一线进攻会迅速受到遏制。
聂总长道:“目前人民军已有6个师出现在南北分界线附近,4个师在向前调度,70%以上的坦克和重装备都到位了,正逐次进攻,从场面来说占据绝对优势。
后勤问题不少,物资本来只需运到分界线附近,现在还得再往前跑30—50公里,一旦前线继续突进,可能要到50—70公里…还有,如果北面要发洪水,恐怕会有更大麻烦。”
“美国海军有动静么?”
“有,根据琉球情报,美国很多军舰出港了,但陆战队和陆军都没动。”
主席困惑起来:“不动陆战队?美国佬准备把军舰开到岛上去?还是觉得炮击就能让我们就范?或者还有其他秘密调度不成?”
聂总长摇头:“不知道啊,这调度搞得我快看不懂了。”
正网网忙忙间,李克农抵达:“内线报告,常凯申出动一营兵力加入联合国军,另有2艘亚特兰大级轻巡洋舰随行。”
“一营?”朱老总也憎了,“常凯申这么看不起陶勇?莫非觉得有美国人撑腰,他派一个营就能来岛上蹦踏了?或者说那个营有特别玄机?”
“没有,这个营就是800人。不过内线也说了,进联合国军不止常凯申一家,还有法国、荷兰等,美国人是总指挥,国党绝不是主力。”
为拢联合国军并尽可能少动用海军兵力,以免给谢尔曼上将创造更多创收机会,杜鲁门和艾奇逊可谓绞尽脑汁,最后终于混编出一支联合国军。
战役总指挥由美国第七舰队司令官阿瑟·斯特鲁布尔中将担任,他率领4艘埃塞克斯级为核心的特混舰队由日本向琉球、菲律宾一线进发,目标是消火或重创中国海军主力编队。
由托马斯·宾福特少将指挥的72特遣舰队,将与法国、荷兰、中国(常凯申集团)组成的编队一起向万生岛进攻并承担两栖登陆任务。
当然,两栖编队还有诱敌任务,就是要把中国海军主力吸引出来干掉,所以这支舰队又分成两个层次,航母编队在侧翼进行掩护,由炮击编队为登陆部队提供掩护。
按美国作战常态,一般都要空军、舰炮将岛屿狠狠修理一遍后才开始登陆;既然这次登陆部队没一个美国人,宾福特少将懒得这么麻烦,第一波就准备安排炮击编队掩护登陆部队上去。
派飞机炸平岛屿是不可能的,现在空军忙着对付朝鲜半岛的米格机,轰炸机也蠢蠢欲动,想压制人民军的物资和人员集结地,暂时没心思来管岛不岛的事,空中掩护要依赖于两栖舰队本身提供的作战飞机。
两栖舰队实力也不算弱了,美国调用了1艘埃塞克斯级航母、4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法国人调用2艘独立级、4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荷兰人1艘重巡、4艘驱逐舰。
考虑到法国人毕竟提供了大量兵力,又有步兵,再加菲利普·欧布瓦诺是中将头衔,而宾福特只是少将,故两栖舰队最高指挥官变成了法国人,宾福特少将为航母编队指挥官,荷兰远东舰队司令官为炮击编队指挥官。
整个两栖舰队拥有140余架飞机,数量是万生岛上两倍之多,再加远处还有阿瑟·斯特鲁布尔中将的主力编队,各国都表示这力量应付作战没啥问题,就按该思路办。
对付中共主要是打海军,海军打完,登陆基本就是次花车游行。
至于常凯申方面的意见压根不重要,你就是来打酱油的!
主席点点头:“我忽然有点理解了,没准法国人出了大头,上次打输让他们耿耿于怀,憨着劲想找回来呢。”
众人深以为然,为什么法国有4艘独立级却只出动2艘?因为这2艘上的兵力,就是上次转交独立级后的剩余官兵,他们对装备比较熟悉,另一批还得再慢慢掌握。
“要撤退岛上群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