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一攻击波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34章:第一攻击波

“来来来,开盘了,压第一架被击落的飞机……

美国飞行员先被击落而跳伞的,1赔2.2中国飞行员先跳伞的,1赔2;

法国飞行员先跳伞的,1赔付1.8……

来来来,开盘了,压中共今天最多能抓几个飞行员俘虏:

正当苏志国采用室息流息打法,68架飞机组成的联合国军两栖舰队攻击波也展开了对纳土纳登陆场的空袭,伴随而来的便是岛上防空战斗机的有效拦截。

当陶勇所部严阵以待,俘虏们却开起盘口赌钱,也不能怪他们太没心没肺,毕竟这也是个乐子。

更别指望他们有太多同情心,荷兰人不就在下面跳着脚骂:老子都还在这当俘虏呢,你就来轰炸,存心想让我死吧?

毕竟美国战俘原本没伤的被本方炮击受伤,这件事所有人都清楚。美国飞行员战俘当初还可推脱不知道,现在岛上这么多联合国军战俘,你来炸岛,那不是存心想杀人灭口?

也有人狐疑国党俘虏去哪里了,推测是不是被放跑或越狱了,言下之意是不是也可趁乱仿效?

法国军官们满不在平,他们说:就算你能抢到登陆船逃跑,你是跑得过飞机还是避得开中国火箭?

这话说得好有道理,让人竟无言以对,不赌钱还能干啥呢?

押钱可以、押香烟、押钢笔甚至押手表都行,看着他们这闹哄哄的兴奋劲,负责看守的战士也膛目结舌。

“连长,法国人就这德行?我咋觉得连国党都不如呢!”

连长眼一瞪:“怎么,你还想他们寻死觅活闹暴动、闹越狱啊?”

“那倒也不是。”

“对他们客气点,以后没准还要打交道。”

“以后?”

“有几个已二进宫啦,连什么时候吹熄灯号都是明白的。”

战士们一个个把嘴张大成了O形,随即不断点头:法国人真是绝了!

宾福特少将多少有点想法,这次出击的攻击机好多都携带了美版空射火箭,算是长剑—1的改型,但安装了美国开发的主动雷达,根据美国人自己的测试,应付停泊在固定位置上的登陆船会有很不错的命中效果。

就在交手刚刚开场,双方战斗机捉对厮杀时,美国人忽然四散跑路了。

预计敌人会攻击登陆场、预计过敌人会虚晃一枪突进主阵地、预计过敌人会有这样那样的花招。

唯独没预计到敌人一照面就跑,防空战斗机们犹豫了下,最后决定还是跟上去,打掉末尾那几架攻击机看对方在折腾什么鬼。

说来也奇怪,就算衔尾攻击,联合国军攻击群也态度坚决地跑路,这让中方防空战斗机无比惊奇,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一举措反而让他们不自信起来,为防止敌人玩出什么花样,大家追赶一阵后就向指挥部报告这匪夷所思的局面。

指挥员沉思片刻,觉得不能排除对方用这批飞机当诱饵,实则出动各大攻击波的可能,谨慎起见,只派12架P—51D跟踪追击,其他飞机不要轻动,梢微追赶一阵后还是继续守卫本岛其实,美国攻击群哪有什么精妙战术,之所以忙不迭跑路只有一个原因:后院起火!

眼看中共导弹编队如此骇人,中方又派了大群空中攻击波,无论宾福特还是菲利普·欧布瓦诺中将都只能放手一搏:

—发电第七舰队本部,要求立即打击中方航母编队;

—要求继续增派战斗机保护本方航母群;

—把本方攻击波收回来,用他们去攻击导弹编队或拦截中国攻击波。

中方第一攻击波众飞行员目睹海面上的情形后,在通信频段里议论纷纷,深感惊聘与不可思议。

“联合国军怎么被打成这样了?”

“怎么海面上稀稀拉拉的,船呢?辣么大一支舰队呢?”

“导弹们抢功劳抢得也太凶了吧?”

远处,剩余的33架美军舰队直掩机迎面过来拦截,而中国护航战斗机已勇猛地扑了上去。

本轮出击,第一、第二航空战队共调用128架作战飞机;

海喷火36架,只携带副油箱;

海怒36架,每架携带副油箱与2枚鹰击—1火箭;

G—1攻击机56架,其中32架携带4枚鹰击—1火箭,另24架携带1枚鹰击—2火箭。

到双方交手时,副油箱已全部甩掉了,按整体战术部署,海怒发射完火箭后也执行空优任务,尽可能掩护攻击机突进。

和美国人一样,中方也基于长剑—1型号搞出了多种引导系统,安装有主动雷达系统和双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长剑—2/3进行试生产和研发,但研发是一回事,生产瓶颈变成新问题:双基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生产比较缓慢,且要优先保证上游—2、红旗—2等使用,分配到空射反舰导弹上就相对比较少。

最乐观估计,到年底时,每月能产上游—2导弹40枚,红旗—2防空导弹60枚,各类型发空射火箭80枚。

毕竟,空射火箭不仅海军要用,空军也有想法。

这数量显然不足以满足部队需求,光训练可能就要消耗掉这么多,最后军工部和航空所做出调整,继续生产一批液体反舰导弹,相对而言,液体火箭难度低多了。

鹰击—1就是当初的轻型版本,弹重240公斤,战斗部60公斤,6000米高度发射时,射程40—50公里;

鹰击—2则是当初的重型版本,弹重820公斤,战斗部200公斤,射程与鹰击—1差不多。

使用火箭执行对舰攻击是多次酌后的结果,虽然二战传统是鱼雷攻击和俯冲轰炸,G—1攻击机确实也符合这个需求,但俯冲轰炸培养起来比较困难。

考虑到年初G—1才定型生产,装备部队刚刚半年,要求马上学会俯冲轰炸确实强人所难,第一次对海出击全部上火箭,只有第二攻击波可考虑让部分尖子进行尝试。

目睹从远处接近的攻击群,菲利普·欧布瓦诺中将深深后悔。

后悔昨天不该鬼迷心窍,又听美国人的话重新折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