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米外交
中泰关系经历反复波折,并未像表面那么简单。
二战泰国起初追随日本,对中国格外仇视,还想从云南获得领土,一发现日本情况不妙,马上毫不犹豫跳反,历史评价非常公正,近代远东只有三个名义独立国家,其独立理由各不相同:日本太强、中国太大、泰国太巧。
国党政权完全清楚,并没太放心上。
二战结束后,为能融入正常国际社会,争取身为五大国之一的中国支持,泰国自由泰当局与国民政府签订《中暹友好条约》,明确规定任一缔约国人民在彼缔约国领土境内,可“依照彼缔约国之法律章程,享有旅行、居住与从事各种职业及经营工商业之权利“及“设立学校,教育其子女之自由“。
相当于中泰两国可自由往来,甚至都不需要额外签证。
随着对华侨管制放松,各地侨社捐资办学热情空前高涨,一大批华侨学校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1946年底,泰国侨校已达500所以上,华侨中学相继重建,泰国华侨教育由此进入全盛。
出入境管制方面,尽管泰国在1947年把华人移民配额限定为每年不超过1万人,但相较于其他国家不超200人来说尚属宽容,且华校所需中小学教师还不必算在配额内。
华侨都不认为这算限制,毕竟够用了。
1947年国党召开国大,泰国华侨也举行国会代表选举。从法理说,华侨属于泰国国籍,本不该参与中国政治选举,但世界的事总非常奇怪,虽然泰国当局口头不赞同,实际未加以阻止,泰国华侨依然有国大代表。
泰国政府不但对国党优容,对中共、民盟等其他中国政党在泰国侨社的活动也未施加过多干预,大家非常自然。国共虽在国内斯杀,但在泰国一片融洽。
1947年11月泰国发生军事政变,自由泰被推翻,銮披汶重返权力舞台并组阁。
銮披汶虽有部分华人血统,但一向仇视华侨,二战前就实施过严厉的排华措施,参与政变的军方也倾向于排斥华侨48年6月15日,泰国当局派出大批警察包围泰国华侨教育协会和南洋中学等机构,以“秘密结社、非法募捐“之名逮捕了53人,爆发六一五事件。
以此为开端,一系列取缔华校行动接而至。
当年被查封的华侨学校将近100家,尽管国党以泰国违反《中暹友好条约》为由提出抗议和交涉,但因国党在战场上逐渐落于下风,尤其三大战役打完,泰国判断国党已无可救药,根本不予理踩渡江战役后,泰国政府直接把华侨入境配额从之前的1方人大幅削减为200人,并规定所有华侨入境、出境、重新返泰、短期居留、过境签证等手续与所有外侨相同,在事实上废除了《中暹友好条约》。
此时泰国当局依然还未反共,左右派华侨学校遭到一样待遇,只有当新中国成立,尤其美国开始以是否反对共产主义划分界限时,銮披汶·颂堪才走上反共道路。
反共不是为意识形态,是为经济利益。銮披汶不顾内部反对,执意承认印支三国愧政权,追随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多轮反共后,《美泰共同防卫援助协定》去年10月在曼谷签字,泰国正式成为美国军援对象。
1950年度,泰国拿到了1000万美元援助;1951年度,因参与纳土纳事件及同意新建美国军事基地,美国国会同意再给3000万美元军援,F—80就是军援的一部分。
銮披汶一直认为中共不能拿泰国怎样,美国却能控制泰国。
现在局面反过来了,中共海军骑脸输出,美国舰队连影子都见不到,这次被扣押的船只属于菲律宾、上面的飞机属于泰国,都是美国在东南亚的小弟。
但美国舆论除鼓噪共产主义威胁,并未有要动手的意思。
銮披汶惊愣发现还不如3个月前纳土纳事件时的气魄,艾奇逊电文立场与《美泰共同防卫援助协定》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美国大使解释了理由:二战时与中国交战,是泰国进攻性的举动,不适用共同防御条款,建议銮披汶与常凯申尽快谈判解决,不要给中共任何借口。
銮披汶哪敢和常凯申谈?
他很清楚,和北京谈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和常凯甲谈,天概不难在形式上摆平,但会更激怒北京。
对方已通过秘密渠道发来警告:立即调整对华政策、洗心革面,否则泰共就要登陆了。
一想到3—5个营泰共来曼谷登陆,銮披汶心慌意乱,3—5个营泰共或许还有办法对付,随同而来的中国海军怎么办?就算中国海军不来,中国海警也得罪不起,只要中共把巡洋舰开进泰国湾,估计马上就有军事政变甚至噪血事件等着自己,他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问几个心腹手下,最后他们无奈告诉他,这事只能找北京谈,其他毫无办法,但怎么谈判需要技巧,我们这最有权势,最和北京说得上话的恐怕只有蚁美厚大人了。
他在美国有大型财团,在远东有巨额业务,琉球、日本、美国、朝鲜、泰国、北京各方面都吃得开。
最重要的是,您动华侨时没动蚁大人的产业,这很要紧!
泰国人一贯欺软怕硬,如果蚁美厚还是以往那点家当,免不了被泰方骚扰,现在作为全球航运巨子,泰国高层就不敢动了。
銮披汶立即打电报给蚁美厚,哀求他居中调解:一切都好商量。
对国内而言,给泰国的条款属于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也没真要泰国人赔偿4.67亿的意思。
如果泰方嘴硬,那可以好好说道说道,比如一条人命多少钱之类,保管让泰国赔得欲仙欲死。
林冠华认为与泰国妥协很有必要,虽然威胁要用武力,但那只是威胁,如真用武力,或把泰共送去颠覆,意义又不一样,会犯众怒,不能这么干。
中央深以为然,总理更赞同,觉得林冠华拱火虽然凶了点,但处理还算稳妥,算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姿态了。
蚁美厚应邀出面做和事老,派最得力的心腹、集团副总裁、全球公共关系总监袁殊去北京谈判。
袁殊人称东方佐尔格,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五重身份。
—从社团角度来说,1934年5月袁殊成为青洪帮大佬曹幼珊的关门弟子,与黄金荣、杜月笙都是平辈;
—从中共角度来说,31年入党,隶属中共特科,介绍人是小开潘汉年;
—从中统角度来说,32年袁进入中统;
—从军统角度来说,抗战爆发后,戴笠亲自上门,袁是上海区国际情报组织少将组长;
从日本角度来说,袁曾在东京留学,后结识日本驻上海副领事岩井英一,因为袁精通日语、又是新闻记者,很受信任。
日本根据袁的提议,发起兴亚建国运动,进一步发展到准备铲除李士群,袁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赴日访问、面见裕仁并获嘉奖,后来袁任注记国党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兼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可列席汪伪中央政治局会议。
在这些体系里,共产党给的职务最低,待遇最差,甚至一度还把他开除出党,因为实在太逼真了,逼真到连中共都不敢相信。
直到1948年袁才重新调入李克农的情报部门工作,专攻日美情报研究。
按此惯性,袁将来一定会被清算,不管哪次运动他都躲不开。林冠华和李克农商议后,先把袁殊复杂的经历和后世演化给众人看,再经主席、总理、老总三人一致点头,把袁派给蚁美厚,安排在美泰手下工作。
安插理由很简单,黄金荣扫地、杜月笙毙命后,袁殊是全球青红帮仅剩大佬,因常凯申曾拜在黄金荣名下,论辈分,常凯申见了袁殊还得喊师叔杜月笙丧事也是袁殊领着帮徒们办妥的,风风光光、体体面面,他出面协调了华润、中银、中国医药、中国农贸、红队等在港中共大佬一起吊,给足了杜家面子,也巩固了自身地位。
钱都赚走了,花圈总要送一个吧?
因有这层关系在,美泰在东南亚发展海运业务,码头地头蛇没人敢刁难,要不然老头子发火是要开香堂立三刀六洞规矩的经过一周接洽与斡旋,北京的最终条件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