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突抓鹰
“这飞机预计能飞多远?”
“目前还不好说…”
林冠华解释道,“现在只能带3吨炸弹飞5000公里,如进一步更换发动机并优化布局,带5吨炸弹飞7500公里估计可以做到,再往后研发,就得靠发动机不断进步了,一般说来这种大型机能不断升级。
“这数据比B—29优秀一点,但比你念念不忘的B—52感觉又差了老多。”
“定位不一样,B—52那是战略轰炸机,H—3(EF—132)这个,勉强算洲际轰炸机吧。”
林冠华道,“不过也不用担心,真正的战略轰炸机我脑子里有想法,等合适人到位就可以搞了。整体说来,时间还有,毕竟大炸弹研发也要时间,而且研发后还需要小型化再上战略轰炸机。
时代是一天天变化的,我有预感,等大炸弹可以用咱们自己的飞机携带时,恐怕导弹早就可以带了。也不能说战略轰炸机没用,最起码印度轰炸机肯定先要有。”
印度轰炸机是个著名的梗:意思从海南起飞,要能够执行对德里、孟买的轰炸任务然后顺利返航。
不要小看这数字,那基本意味着航程直奔9000公里而去,和当初德国人研发“美洲轰炸机“一脉相承。
聂总长低声道:“现在有多少个车工项目了?上次听说科工委正式项目有近300个?”
“那您肯定是听错了。”
对方松了口气,小声道:“我就说嘛,不可能这么多,这太离谱了,你来了都没满3年呢,300个项自还不得3天一个?”
林冠华一本正经道:“是有点离谱,其实我批了478个!平均差不多2天一个。当然不可能真的2天批一个,一般我们每周审议一批,哗啦啦就几十个项目下去。
项目有大有小,H—3这么大的轰炸机算一个项目,给布伦车上装迫击炮、火箭炮、无后坐力炮,每个都是一个新项目,甚至研发高低压炮并把这门高低压炮装到不同底盘上验证,算分开的独立项目。
有些项目我知道不会成功,之所以批准研发就是钓鱼或验证用的。”
验证是什么,聂总长很明白,但钓鱼就有点儿搞不太懂了。
“您觉得,如果明天西德或东德或奥地利能够恢复正常,这些专家会回去么?”
聂总长沉吟道:“我也很为这件事发愁啊,从理智角度来说,我不愿意他们回去,但从感性角度来说,大家将心比心,他们回去也可以理解。”
“我现在安排的项目就是让他们离不开的部署。”
林冠华淡淡道,“把人强行扣住没什么意思;用高官厚禄利诱也不是好办法,毕竟我们也没那么多钱;用主义号召,很多政委、政工十部对马克思主义哲字、资本论的理解还没有德国籍专家来的深刻
只能情感留人、事业留人。
科工委现在的事业就是试图把整个第三帝国军工及为军工配套的重工业尽可能聚拢在一起并快速复活,您再想想,一个德意志具体是啥内涵?”
聂总长倒吸一口冷气,他终于懂了,一个德意志不但包括东、西德、奥地利,甚至包括捷克的苏台德区、瑞士德语区、阿尔萨斯和洛林传统德语区甚至还包括与德国十分密切的匈牙利与北意大利地区。
任何产业都需要配套,我们新建的产业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配套。用黑格尔的话说,离开整体的手就再也不是一只手了!当这个核心越庞大、越完善,就会如同磁铁一般把人吸引回来。
最近这段时间,中欧方面固然一如既往继续输出,但那些散落在南美、南欧国家的德裔也开始慢慢在前同事、朋友、亲戚、校友等感召下在往远东赶。
即便在阿根廷主持喷气机设计的库尔特·谭克,来了一次后也被深深吸引住了。
中国给的报酬不如阿根廷,但中国的事业氛围与拼搏精神他认为吊打阿根廷,看到老相识梅塞施密特、亨克尔等人在中国意气风发,他仿佛有种错觉:第三帝国鼎盛时的精神状态大概也只有如此吧?
身边好多人都偷偷摸摸从阿根廷溜走了,理由各不相同,结果到中国一看,嘿呀,居然全在这呢!他已下定决心,尽快和庇隆总统辞行并来中国发展事业。
林冠华笑道:“就算明天美国松绑,阿登纳有本事把这么多人都拉回去么?他有本事拉走西德人,还能有本事拉走东德、奥地利、捷克人?一旦没其他人配套,拉回去的团队会残缺不全。
再退一步说,就算西德专家自已能走,他的家属怎么办?好多人在这里就业、办了餐馆、面包店,还有人在这里上学甚至大学体系都齐备了,孩子也在这里有了新朋友,他能一下子回去?从头开始?
社会主义调3万个铁路工人都要了老命,资本主义动几十万专家和家属这么容易?阿登纳喊句话就能走?
他们来中国是因为美国的强力限制以及严峻的现实,走的话又不是去遍地黄金的地方,难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70年后,中国大多数工业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明明成本不是最低的,人工也涨了,但因配套齐全,供应链与产业链完整,永远是世界上反应最迅速、综合成本最低的地方,谁都不能轻易离开中国制造。
3万铁路工人的梗,中方通过与米高扬、布尔加宁沟通也知道了。
主席直接摇头,甚至私下开会时疾言厉色:“一直以来工人阶级最有觉悟、最能体现生产力先进性,但如果我们的工人阶级也搞得和苏联一样,体系僵化,十多十少一个样,十好十环一个样,先进性怎么体现?小林同志说得对,一定不能吃大锅饭!
这件事对中央震动特别大,好多高级干部以前都觉得教育教育,农民完全可以组织起来干成集体化,结果一看苏联,别说农民了,工人都这鸟样,你服气不服气?
首先是要教育干部,3个工人不听指挥,那是工人的问题;3万工人不听指挥,就不是工人的问题,而是体制的问题、是路线和干部的问题!
我给的研发费用最多,这种最多不单纯从金额上衡量,而要从体系上判断。”
聂总长好奇道:“这话怎么理解?”
“美国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从欧洲过去的科学家是这体系的补充,是美利坚这部机器上的螺丝钉。
钱学森的学术水平不一定比冯·布劳恩强,但在我们这却可以开创一个时代,是一座丰碑;第三帝国覆灭后,布劳恩想开创时代就没戏了,只能老老实实给美国人打工。”
林冠华笑笑,“中国的体系呢?压根没有!现在我们用中欧体系来塑造重工业体系,顺带把美国、英国、苏联、日本等优秀的地方融合进入,再把中国专家见缝插针融入进去,想方设法偷拳头并学习。
军工这块,第三帝国末期有好多创意与想法,有些当然是异想天开,有些还有点价值,我们都重新恢复起来。表面看是浪费钱,多走弯路,但这不是我们也不会嘛,那就顺带学一学。
一个德意志其实是这套工业体系的骨干和脊梁,他们帮着梳理、优化,形成一套融合后的体系,同时德国短腿的材料、海军、石油化工等领域,我们靠英、美、日等技术为补充,新建一套中欧工业体系与全门类产业部门,美国人不可能掏这个成本,但我们愿意掏!
由于中国专家全程参与,他们的力量由小变大、人员由少变多,若干年后就能自己融会贯通了。我们毕竟是有6亿人口的大国,基础不行,但潜力很大的。
好比闹革命,一开始咱们啥也不懂啊,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是外来经验,捧着布尔什维克ABC就开始干,学着学着,就慢慢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一一毛泽东思想!
建成后等于我们和欧洲大陆采用一个体系,以后我们用这套体系升级、发展的新产品,就比较能为对方接受,就有比较广阔的市场,都说得欧洲者洲得天下,我们勉强也会有一条紧密联系的纽带。”
聂总长高兴道:“你这话理论水平很高,我要和主席去好好汇报。”
正说话间,刘鼎和刘亚楼在旁边高喊:“第二个项目要试飞了!
罗部长赶紧举起望远镜张望,就看到一架外形凌厉的攻击机从天空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