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变故(10)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47章:变故(10)

法国策略与思维改变,与密特朗关系甚大。

原本巴黎当局不同意依人独立,认为这会诱发印度支那连锁反应,但密特朗认为,寮国(老挝)、越南已宣布独立,柬埔寨马上就要独立,事实上三国分治近在眼前。

如法国强行反对,在柬埔寨或老挝马上就会发生大规模反法动作。

整个印度支那,谁希望三国变成一个整体?除了法国就是越共,这从越共号称印支共产党就能看出来。

密特朗认为,法国在印支最危险的敌人首先是越共,然后是美国,中国并不是最危险的。

从缅甸、泰国局势可以看出,中国能接受利益分享,如法国不愿意和中国分享,非和中国走向对立,那印支三国一定保不住。

在几年前法国还会搏一搏保持强硬姿态,这几年仗打下来早就老实了,压根没那个心思。

具体到侬人独立,密特朗认为,当初法国扶持依人,中共扶持越共,道理一样,都是搞小动作给对方添堵。

唯一区别是侬人只反越共不反华。

侬人和越共是好对手,把依人推给中共就断绝了中共持续大规模援助越共的抓手,中国不可能放着本国人口不要去扶持异国,相互牵制才能让越南局势达到最大限度的平衡。

某种程度上这是驱虎吞狼的动作,但中国只能接,如中国不接侬人,那东南亚其他华人就会和北京离心,所以密特朗笃定北京不反对。

目前法国在南亚的地盘也进行了一轮扩张,而大家公认中国在南亚力量最强,要想保住必须有中国配合,于情于理都要进行让步和交易密特朗提了一揽子建议:只要中国承认法国在印度支那和南亚的利益,不再放任越共坐大,法国可同意侬人转归中国,允许原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归越共”自治”,甚至越共非要独立建国也无妨至于红线以北依人与越共间领土怎么划,让中国自己裁决。

密特朗和内阁解释:“中国多划一点给自己,则越共怨恨就多一分;中国少划一点,则侬人不满就多一分;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吃亏。”

内阁最后通过决议,同意将红线以北版图的广宁省、谅山省、高平省、河江省、黄连山省、莱州省,即所谓边境6省由北京负责操办,巴黎表示默许。

双方不签署正式协议,只订口头君子协定:中国提供给法国超音速导弹,法国提供给依人足够的武器装备和弹药物资。

正好赶上越共拿了CIA武器,又得了斯大林的暗示搞事,抢先跳出来捣乱。

如此一来,中央更没什么顾虑,直接放手侬人自己干。

林冠华怕侬人不足以全面压制越共,又暗示让他们喊外援,解放军当不得外援,但这不是还有国党么。

黄杰所部被关在富国岛时,少许接济是越南华侨和侬人方面提供的,堤岸华人虽不能独立,但在越南南北都有密切联系,稍一暗示,数千国党便穿着保护伞公司制服加入依人一起作战。

美帝公司打共产党组织再正常不过了,放美国那叫政治正确!

更何况在经济上也大有裨益:侬人独立并内附后,广宁煤矿就顺理成章全归中国。

作为东南亚最天的煤田,广宁煤矿储量高达65亿吨,且质量非常好,为低灰、低硫的优质无烟煤。因为靠近海防港,交通运输非常方便,为华南发展工业的必需品。

从贵州等地辛辛苦苦挖煤给广东十分困难;但从越南运煤去港口,成本低廉,经济价值巨大。

本来这部分钱结算给越共,侬人也不敢说,现在有中央撑腰,这笔钱顺理成章划给国家和当地分享,侬人就有稳定的财源。

美泰顺带可以利用自己已在海防港的优势,输出部分煤炭到日本。

日本搞工业也缺煤,以前从中国、朝鲜挖,现在需要苦哈哈进口,美泰掌握广宁这个重要资源,又有越南铁矿资源,妥妥的重工业巨头。

中方也需要美泰控制的海防港口和船队运输,于情于理进行合作都很合适。

至于顺带干掉些CIA线人,连越共都不敢声张:共产党居然和CIA接洽,这妥妥是托派和波拿巴分子,放莫斯科都要被整肃。事实上胡志明和武元甲也不敢和莫斯科汇报。

局势整一个乱七八糟,史密斯和华盛顿能看懂才怪。

现在莫斯科没心思关注边边角角的角小事,焦点还在于权力分配。

3月14日,贝利亚签署命令,指出要追究前国家安全机关的一系列歪曲苏联法律、伪造证明、逮捕无罪公民的犯罪行为。

这在主席团内部引起争论,认为有可能诱发不安定因素,赫鲁晓夫机发难,要求改组中央领导机关,加强审议与集体领导。

贝利亚不置可否,马林科夫勉为其难地答应,事实上这是他和赫鲁晓夫的双簧。

由此,苏联最高领导层再次调整,由赫鲁晓夫等五人组成书记处负责宣传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事务;而经济事务和武装力量则落入马林科夫和贝利亚的手中。

赫鲁晓夫卸任莫斯科市委书记,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但一号领袖依然为马林科夫),作为让步,他而留下的莫斯科书记由马林科夫指定,贝利亚认为,给赫鲁晓夫名义上的共同领导地位,实际上将他调往相对不怎么重要的宣传和意识形态负责领域,其实是一大胜利。

既然马林科夫同意、贝利亚不反对、赫鲁晓夫自已乐意,这件事就迅速达成决议,三人组成三驾马车共享苏共最高领导权力。

有初步铁三角后,主席团形成新的决议:

—委派米高扬洽谈新一轮中苏贸易协定;

—尽快实现苏、南关系正常化;

—向欧美集团释放缓和信号,比如中美和谈,莫斯科一直没表态,这次可以表达赞同或者默许。

布尔加宁在会议中再次提到有关超音速导弹交易问题,赫鲁晓夫提到那些耗资巨大的海军造舰工程,贝利亚提到了浪费巨大的基建工程。

贝利亚建议收缩斯大林时代开始的”共产主义建设”,把解放出来的资源投入农业生产,一些大型项目如土库曼主运河、伏尔加至乌拉尔的运河、伏尔加至波罗的海水路以及一系列铁路和公路都停下来。

表面看是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建设农业,实际是减轻地方负担,拉拢各地州委书记,竭力在争取地方派。

布尔加宁提议重新讨论超音速导弹换核原料,一方面核原料需要加工厂大力生产,有利于提高军队控制力,另一方面导弹等武器到位,能够加速新军工体发展,整体而言对军队十分有利。

赫鲁晓夫也在想办法讨好军队,耗资巨大却不得人心的比如战列巡洋舰、大型巡洋舰他认为过时了,应该转到导弹上来,为了安抚海军,不让库茨涅佐夫等人失望,他又允许优先加速航母建设。

总体而言,一系列动作都打着改革、优化、理顺、强化的名义,背后都是为扩张个人权势并向以前不熟悉的领域渗透,先把斯大林留下的遗产分了再说。

于是乎,从315开始,拨给造船厂的钢铁开始减缓,除保证供应航母外,其他军舰材料转手卖给中国换取消费品。

布尔加宁同志也松了口气,着手组织代表团准备重新去中国谈判,顺带组织军官春季疗养,准备安排去中国免税购物。

不搞这些动作没法安抚下面的军官:说好大家轮着去官倒发财,怎么快到我了就一下子没机会了?

15日清晨,东京以自己未参与谈判,拒绝中、美和谈条件,声明公布后,立即引起舆论大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