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躁动 (14)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43章:躁动 (14)

这种场面以前想都不敢想,历史上直到对越反击战,中国都还未装备步兵战车,大部分步兵坐在坦克上机动前进。

在林冠华努力下,志愿军直接享受上了布伦车,如果以后再退回去让战士当坦克外挂,显然谁都不甘心。

加大力度生产履带式装甲车并尽快取代目前装备序列中的半履带运兵车,已成为基本共识。

这项工作总装前期已进行布置,根据林冠华描述的BMP系列步战车想法,结合现有装备德国专家拿出了两套方案;

一套是利用38D底盘改进为3+7步战车,配备30mm机关炮;四

一套是利用PT-76底盘,人员和配套基本都相同。

前者能够与38D为底盘的其他自行火炮/自行高射炮合二为一,检修方便,装甲兵只需要熟悉一套即可;

后者最大优点是技术更先进些,具备水陆两栖作战本事。

38D要改两栖,特别要加装苏式喷水推进系统比较吃力,需要对底盘做大手术。

最开始还想把牛牛家的77HV炮搬到步战车上用,结果发现又大又沉,失去了步战车意义,改型计划不得不取消。

德国专家认为,这两种设计目前中国已基本掌握,马上可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抛弃这两种不谈,那就得用T-54底盘,装备价格刷地就上来了。

但到底用38D还是PT-76底盘,各方面争论不休,包括德国专家内部也有不同看法。

还有想法是用研究中的E-25底盘一统江湖:马力更强劲、装甲更厚实、速度更快、体积也更大。

E系列还在不断研发和改进中,速度没这么快,起码3-5年内见不到成效。

是故还有派呼声是抓紧研发E系列,短期内就用其他车体改一改,临时充当步战车再说,或者再拿布伦车顶几年。

朝鲜战争中国海空军实力超强度提升对军事现代化带来了深远影响。

历史上志愿军认为美国机械化部队吓人;这次打下来却觉得美军装甲部队其实很一般,很多东西并不好用。

其实五角大楼也大喊冤枉老子已把手头最好的东西全送上去了!

二战后美军研究全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搞出了M75,急吼吼送到朝鲜参战,第一次战役后被志愿军缴获不少。

使用过后觉得不怎么样。

后来了解到,美军内部对这款装甲车也不是满意,只生产了1000多辆就告结束。

本来按历史演化,美国应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才批量装备M59,结果前线打得太惨,4个月休战期内拼命生产新货,终于把M59端了上来,这次又大批量落到志愿军手里。

回国评估觉得新货也就那样,还不如自己的38D装甲车。但38D已是很多年前的老东西。

等于两次战役,美军继续用战主力的M2\M3半履带对抗志愿军手中的250/251,结果半斤八两。

考虑到志愿军手里有天量布伦车,美国大兵一致认为中国人装甲实力强N倍。

我们出去都是小吉普,人家出来净是全履带装甲车,瞬间自惭形秽。

坦克也如此,最开始美国坦克实力不足,M26和M46挑大梁,经常被伪装虎和谢尔曼C打得落花流水;

打到最后没得打,逼得美国人把黑太子拉出来顶缸。

可志愿军这边有决胜者(克伦威尔底盘+100mm线膛炮)对付黑太子是一炮一个准。

为扭转不利局面,狂化状态的底特律各工厂和陆军部把大批量M47和新研发成功的M48都送上朝鲜半岛。

M47效果不好,M48是急吼吼状态下的早产儿,问题更多。

正面交手中,被志愿军击毁的数量甚至还不如主动抛弃的多,像极了最开始一团糟的虎式。

再加志愿军导弹、K5等威胁,以至于美国大兵一提起武器都唉声叹气:我们撞上了钢铁洪流!打不过!打不过!

美利坚本来就属钢多气少,居然在拼钢铁上都拼输了,简直岂有此理!

是故中国大致透露400多亿的抗美援朝开支后,华盛顿上下深信不疑,军头们认为这160多亿美元反应了朝鲜战场上的现实!回

不但和中国大规模发行国债,欧洲踊跃认购对得上号,也和中国展现出来的实力,铺天盖地的碾压相吻合。

考虑到中国普通人工成本只有美国十分之一,实际购买力差距还要惊人。

参联会一致认为:钱没给够!得加钱!

杜鲁门同样惊疑不定,开始怀疑当初拨款是不是太抠门?

就中国在牛牛家买发动机这么熟悉的场面来推测,真正的场面深不可测!英法绝对没说实话,他们给中共的支持绝不像表面上说的那么少!

牛牛不否认在中国有空军训练基地,法国人甚至直接在欧洲用上了J-1,还和中国联合设计新战斗机,这是一般关系能实现的么?

还有,那100辆百夫长坦克,印度人哭诉说刚签收没两天就没了。

打不过中国人可以理解,送上门去的东西一签收完过两天就没有,你要说其中没点猫腻,杜鲁门死也不信!

现在中国装备选型时,美国装备参考依据就不大,反而普遍认为牛牛家的百夫长不错,多搞几辆耍耍挺好。

再反过头来说,德国装备也不错,伪装虎运用成熟、性能还算可靠,不比美国新坦克差多少。

单论正面防御实力,伪装虎丝毫不落下风,这都多少年前的东西了?

美国M48不是没有闪光点,实地测试发现其无需准备即可涉水1.2米,装潜渡装置潜深达4.5米,这特性太让喜欢迂回包抄、穿插战斗的志愿军满意了。

如果坦克不能涉水勉勉强强还能接受,步战车不能涉水真有点受不了,很多人更倾向于支持PT-76。

研讨会上,林副主任提出了石破天惊的观点:为什么就不能用T54底盘来造步兵突击战车?

百夫长英国成本价11万美元,换成人民币大约是27.5万,如在国内生产,压到24万以内毫无困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