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摆平(13)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56章:摆平(13)

“你们看,你们看,我就说中国人有办法的嘛!”

收到东京转来的关于麦大帅罪证的卷宗及中方提议让重光葵担任首相并尽快签字的意见,杜鲁门精神舒坦,说不出的快活。

“和艾克说,就让这家伙干几天首相,赶紧把字签掉,反正他也签了那么多,不在乎多签份了....”

下完命令后,杜鲁门兴致勃勃问艾奇逊:“中国人今天有什么重大举措?”

“非军组准备进攻三菱据点……”

“进攻?三菱?”杜鲁门沉吟着这两个词语,迟疑道,“那地方有日本军队?”

“表面没有,但有大量旧日军混杂在工人队伍中,难保临时不被纠集起来武装抵抗.....”

艾奇逊耸耸肩,“让他们先折腾吧,三菱这些资产都是统统要拿下的,国内已有人看上了。”

“摩根还是卡内基啊?”

“不知道啊,大小得走拍卖会的过场吧?要不然这40多亿怎么平账呢?”

第一阶段代偿协议签署后中方按当初已签署的合同陆续提货,日本相当于已欠美国40多亿美元,靠现金显然补不上,黄金就算有也不愿意拿出来,那就只能以资产偿付。

美国财团们开了个会,讨论怎么把这顿大餐给吃下去。

直接通过政府指令划拨将来会落人口实,如果真的硬碰硬公开招投标,难免又会把价格哄抬上天,大家要坐下来讨论怎么体面的瓜分。

由于美泰此前在日本的布局,被财团们看做强劲对手,也应邀参加会议。

蚁美厚表现得十分低调,意思他已拿了不少了,后续拍卖能再得到一点钢铁、造船企业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大家不介意,他希望后续能承揽些各大财团的物流业务,毕竟联合国军行动结束后,美泰也需要新的大型业务增长点。

老牌财团们觉得这态度还很谦恭,提前划了2个船厂、2座钢铁厂、2座机械厂给美泰,意思这资产包让他低价收购,剩余就不要碰了。

拿下日本资产并不等于后续会自己经营,转手包装或倒卖也是很好的思路,所以价格应该越低越好,最起码目前40多亿局面已瓜分完毕,所有人都急着另外218亿的增量投放。

“让中国人加快速度!”杜鲁门慨然道,“作为回报,我同意波音、康维尔、克莱斯勒、通用和纽约船厂输出部分落后产能给他们。”

钱虽然还没到手,但中国拟引进的项目已提前划拉起来。口

中国拿走大部分B-29、全部的B-50和B-36在美国并不是什么新闻。

对波音和康维尔来说就变得很尴尬:需维护和发展的客户已都在中国。

波音好歹还有B-47和B-52作为候补,康维尔一下子丢了大盘子生意。

于是,他们和中方接洽,干脆把我们这生产线一起搬走吧。

林冠华求之不得,要求波音提供C-97/B-50的生产线及其他配套技术转让,要求康维尔提供B-36生产线,并暗示后者把B-60的技术也交过来。

C-97是B-29的运输机版本机体经特别加粗、加大处理,能充分提供战略运输任务,虽然紧急支援前线办不到,但对于大宗空运有很大的价值。

最关键的是,中国目前还相水不会。

B-60届然和B-52竞争失败了,但因为零配件和B-36有70%通用,包括后续一系列改进也基于该逻辑,林冠华打算拓展一番,利用这条生产线把中国的B-36维护、盘活到位,顺带再把B-60实用化。

要不然,B-36目前都在中国,康维尔生产线一关,前者得不到充分维护,后者得不到任何生意,那是双输,又是何苦?

只有像现在这样出售,顺便把美国研发专家和工程师也安排一批到中国来才是双赢。

对波音和康维尔而言,正好也是出清落后产能进行新产业投资的好机会。

比如,B-58超音速轰炸机马上就可提上议事日程准备加快了。

纽约船厂大致也是类似逻辑,美利坚的旧船大体都被中国人打包走了,后续维护保养什么的,每次来美国不方便。

美国人也不便再生产零配件,干脆连生产线带技术都转移,纽约船厂升级换代进入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时代才更有价值。

这样折腾几下,中国得搭上不少美元,这些美国核心企业也能顺利转型升级,造更好的东西。

否则,如果美国不卖,中国只能寻求英国技术援助,虽然英国要吃透美国技术需要多花时间,但不存在任何难度,那就让牛牛把钱全赚走了,这绝对不能容忍。

类似道理也体现在汽车工业上,比如中国目前有天量的CCKW-353卡车,又通过朝鲜战争缴获了大量M35\M37卡车,林冠华提出要求,让美国人把这些卡车生产线全都给一条。

对通用、道奇而言,能赚钱的事为什么不干?欣然同意。

杜鲁门也批准了,毕竟中国已有不少卡车,卡着民用品卡车生产线不放没啥道理

双方生意谈得如此火热,以至于克莱斯勒公司也动脑筋,想把自家的M48坦克生产线也卖出去。

这动作被马歇尔阻止了,因为M48是美国接下去要大力装备的主战坦克,你把这条生产线也卖了,岂不是所有机密全被看光光了么?

克莱斯勒不服,反唇相讥,你都在朝鲜丢掉1000多辆M48了,还有啥机密没看完啊?英国百夫长技术不也转移了么?

但马歇尔就是不同意,最后让步同意输出M46的生产线和配套技术,因为这玩意美国基本不再用做一线装备,给中国人看就看吧。

林冠华也同意,毕竟M46上那最大功率810匹马力的AV-1790-1型V型12缸风冷汽油机挺不错,其他生产线有了,手里毛2000辆M46也有地方获得配件与维护。

很多美国军工厂都在庆幸大宗物资在战场上被中国人缴获现在中美主要军备同款、同源甚至中国装备数量更大。

中国是全球绝无仅有的全套美械国,美国有什么,中国就有什么,相当于美国兵工厂的销售市场一下子翻了一倍,要不然人家还不要咱们的生产线呐!

许光达和刘鼎这两天在基层调研,看其他还可以引进些什么生产线。

类似M1加兰德、配套子弹、M2等等,美国人敞开让中方选购,奈何中方也有点看不上这些玩意,最多要点配套子弹生产线,无论7.62还是12.7弹药,多几条生产线肯定不错。

自己积累有时候太慢,氮金才能尽快变强!

当杜鲁门催促中方加快速度时,美军在东京亲眼目击了非军组特别行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