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突变(1)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6章:突变(1)

马蹄呼啸、马刀闪亮……

夜幕下的开罗,骑兵部队逶迤而出,打着火把策马狂飙,大呼:“我们要求纳吉布

回来!”

“纳吉布必须当总统!”

林冠华扇动的蝴蝶翅膀,深刻影响了全球政治。

法鲁克一世倒台后,埃及建立了共和国政府。

中将出身的穆罕默德·纳吉布担任了首任总统兼总理,纳赛尔担任副总理。

虽然都出身于自由军官组织,但纳吉布和纳赛尔显然不完全是一路人。

作为保守派代表,纳吉布认为共和国建立后,革命已结束,军人不该再干政,而应

为巩固国防而努力。

但很显然,这种妥协和保守不能为致力于“消灭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建立崭新埃

及”的纳赛尔所接受,双方蜜月期很快结束,取而代之的是暗斗不止。

拥护纳赛尔的左翼认为,之所以纳吉布能担任总统和总理,不是他对革命贡献有多

大,恰恰相反其实纳吉布加入革命很晚,无非因为他地位高而被选出来当一号。

按历史理解,纳吉布就是埃及黎元洪,老老实实当吉祥物也就罢了,敢乱说乱动,

只有推翻它继续革命。

双方在治国理政上产生极大矛盾,纳吉布重用穆斯林兄弟会主张教权合一;纳赛尔

是世俗化代表。

纳吉布主张和英美妥协,获得他们的帮助发展经济,一点点改善埃及的处境,而纳

赛尔认为没法与英法苟且,必须斗争;

纳吉布不同意放弃苏丹,埃及虽有很大的地盘,耕地却很有限,没有苏丹的农业,

埃及2200多万人口就要挨饿;

纳赛尔认为共管苏丹本来就是殖民主义,现在埃及要反对英法的殖民,首先不能充

当殖民者的帮凶,一直鼓噪苏丹独立。由此,苏丹真独立了。

本来埃及还可以用棉花和工业品与苏丹交换粮食,这是习惯的经济循环。

但苏联缺粮决定性地改变了这个循环,苏丹生产的粮食,全部被英法用高价买走再

通过中国转售苏联;至于苏丹需要的棉花和工业品,英法直接用中国产品替代。

中国工业品、纺织品比埃及产品更好、更便宜,运费也不贵,几乎每天都有中国船

只经过红海,在苏丹港一卸货,大量商品就可销售出去。

相反,埃及产品要运到苏丹,除边境贸易外,反而没这么方便。

本来埃及还有条出路是向中国出售棉花,但因为积压的美棉大规模对华出口,使国

际棉价被压得很低,相比粮价更为不利。

埃及经济本就不好,反对英法导致两国资本家大规模撤资后,场面更趋恶化。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产业萧条、失业累累……

面对这个棘手局面,纳吉布主张和英法改善关系,以承认英法一定的利益换取经济

资助度过难关;

纳赛尔等人认为,虽然国内经济很困难,但运河很赚钱,国有化后将通行费收归埃

及不就有钱了么?

毕竟,运河收入只有7%归埃及,还要先归还殖民时代的欠账,埃及政府根本落不到

多少。

新年后,纳吉布决定向自由军官组织摊牌,以退为进地宣布辞去总统职务,逼迫纳

赛尔和自己一起下野。

随即又策动忠于自己的开罗骑兵部队在兵营集会示威,今天开罗城这场表演,似乎

就是当初袁世凯手下兵变,要求其不可南下就职的历史故事。

但迦玛尔·阿卜杜尔·纳赛尔不会束手就擒,面对骑兵们的马刀,自由军官组织准备

动员更强大的力量反击,一场为军队控制权和埃及政府怎么走的的权力之争已迫在

眉睫。

当开罗上演逼宫大戏时,艾德礼正询问莫里森:“日、苏谈得如何了?”

“有意向达成协议,但彼此价码差得很远……”

莫里森答复道,“苏联报价是还2个岛,索要30亿美元;我估计底线可让步到4个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