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胶着
“顶住!”
“火力覆盖!”
“突突突突突突!”
随着苏联与日本谈判陷入僵持,北海道厮杀愈见致命。
虽然史密斯给部队制定了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强调抱团滚动进攻、缓缓推进,
但地形上的山脉、河流无论如何绕不过去。
面对中部旭岳山时,美、日联军必须分成左右两翼才能顺利推进。
史密斯认为非常危险,随着收复地盘愈来愈大,美、日军兵力密度也在逐步下降。
北海道上,美军一共部署了4个师,8万余人,配合作战的日军共6万余人。
由于美军必须确保后勤、港口等要害地点,实际作战兵力不超过5万人。
通常情况下,5万人进行二线火力掩护完全足够,故前期打得很顺利。
但在分路进击,尤其不能完全控制整个局面时出现异常胶着的一幕:奇斯佳科夫利
用对方分路进攻,暂时无法互相支援的契机,集中力量发动猛攻!
再不扭转局势不行了,朱可夫明确告诉他:海参崴剩余的朝鲜和蒙古兵只有最后一
批了。
虽已拍发电报催促两国继续提供兵力,两国口头也说好,但增援兵力愈加惨不忍
睹:朝鲜送来了3700个政治犯、蒙古给了900个现行反革命。
这些兵力直接投放上去,只怕还没正式交手就可能投奔美日联军。
也不能怪两国不卖力气,实在是池子里的水都快抽干了。
听说第一波动员兵力已基本损耗殆尽的消息后,即便两国再无限忠于莫斯科也不敢
造次。
不来又不行,莫斯科虽然抽血税,但装备、物资还是真给,朝、蒙只能在人员属性
上动脑筋。
什么政治犯、革命犯、现行反革命都送到海参崴报到,也省得建设集中营。
朱可夫在二战中指挥过囚犯大军,再次闻到熟悉的味道,哪能不知什么意思?
除此之外,其他政治交涉毫无动静,就连上次莫洛托夫要求中国出兵,在中国回复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后也没了下文,他更感到心惊肉跳。
但凡能有其他选择,他都要求奇斯佳科夫先撤退了。
问题是能撤退么?
撤退在军事上容易,在政治上不就输了么?
只能咬牙顶住,把海参崴最后2万人预备队及蒙古、朝鲜兵力全送完,要求奇斯佳
科夫无论如何要打出反击来。
但凡能夺回札幌或其他重要据点,在战线上形成拉锯以便伦敦会谈有个好结果。
他相信美、日不可能无限制往北海道投放兵力和资源,这难道不烧钱么?
就日本那财政,鬼才信能支撑这么多军费,还不是先由美军出?
问题来了,美国凭什么给日本出军费?还不是最终要落实到日本自己头上?
一旦拖延下去打不长,看着暴涨的军费单子及苏联要求的赔款,日本难道不知道权
衡么?
奇斯佳科夫也知道问题严峻:
开战不到两个月,陆军伤亡4万余;
空军损失了近1500架飞机;海军损失了近40万吨船舶。
其中有好几万吨船舶是英、法通过中国的口子卖给苏联,又被美国击沉的。
第七舰队对整个北海道区域发动无限制破交战,管你什么船,什么旗帜,看到就炸!
最近的一次在距离海参崴港道5海里的位置把苏方出港船只炸掉!
气得库兹涅佐夫七窍生烟却又毫无办法,港口能用的飞机都派出去了,硬挺着和美
国人空战就是继续送人头。
有一有次库茨涅佐夫别出心裁让船只挂中国旗,也被美国炸沉,他满以为这次中国
总该有反应吧?结果一声不吭。
他哪知道,东京非军组都和美军说好了,我不会往北海道和海参崴派船,不管打谁
的旗号,都不可能是我的船;当然,万一的万一,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