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新路(22)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556字2023-08-1012:54:52
正如中方预料得那样,杜鲁门和艾奇逊对达成妥协极不满意,暂时又无可奈何。
苏联虽然在土耳其方向损失累累,依然不肯退却,反而再次加派力量。
再不和中国签署协议,7月31日24点一过,中国就将继续恢复进攻。
虽然莫尔兹比已尽可能补充了弹药和物资,虽然其他各处退下来的部队已进行了重
组,虽然英国给予的军械补充已到达了澳大利亚,但华盛顿依然没法兼顾两头。
只要美军重心一天不转移过来,澳新就不会头铁地想着去独自去打。
虽然两国也很奇怪,上次大战时,美国一边在欧洲与德国大打出手,一边在亚洲游
刃有余,怎么才过10年就不行了?
这问题无人能回答也无人敢回答。
本来艾奇逊还有个想法,和苏联人也打累了,要不再提高点赔偿妥协算了。
反正打仗烧钱,赔偿也烧钱,打了3个月也展示了北约的决心,可以收场了。
但这回轮到莫斯科不干了,葛罗米柯除要求赔偿外,还要求库尔德自治区和苏联驻
军权。
其实也不能怪赫鲁晓夫翻脸不认账,实在因为中国打澳新,最后实控了那么大一片
领土还有美元进账,成果喜人。
我苏维埃出动兵力更多,难道就这么被比下去?我不要面子么?
更何况,国内军工生产正陆续加速,从中国进口的红旗-2也不断到货,从美国主动
提议来看,政治局也觉得美国人大概到了强弩之末,再坚持坚持就好了。
这不,最近美国人的侦察机还有导弹雨不就没那么猖狂了嘛。
所以,仗还有得打。
放美国国内,各军工体、各三军头头也跃跃欲试,毕竟这次打苏联颇有心得,新玩
意、新战术都露面了,不像在澳新或朝鲜那样被中共一棒子敲死。
杜鲁门想起红旗-2来了,关切道:“新导弹弄回来了没有?到底有什么奥秘?”
“已空运回来并试射了……”
特文宁道,“射高有所增强,从2.4万米增加到3万米,速度提高了0.2马赫。
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指挥控制电路问题,中国用了抗干扰的旁支电路,还对可靠性
等方面进行了20多处改变……体积也有所缩小。”
他叨叨絮絮扯了一通,让杜鲁门听得云里雾里,最后决定不再关注细节,而是单刀
直入:“那有对付这种导弹的办法了没有?”
“办法可以有,不过还需要一点时间,专家们表示至少还要3-4个月。”
杜鲁门顿时松了口气,只有布莱德利不露痕迹地撇了撇嘴:至少3-4个月!那意味
着5个月以上才能投入前线实战。
事实上,红旗-2对美军真正的压力并不是干扰电路,而是射程高度。
当导弹射程稳稳来到3万米时,意味着飞机再单纯依靠高度摆脱攻击已进入了死胡同。
飞机肯定越高越好,但与日新月异的导弹相比,想飞3万米的飞机就难得多了。
洛克希德规划中的超高空超高速侦察机,也只谨慎地定在2.6万米,而没尝试定3万。
相比之下,电子对抗、电子干扰的效果要比强行加速度和高度有效的多。
最近这段时间空战,美国飞行员发现苏联同行或是因为机载雷达设备不太靠谱,或
是指挥作战的条令要求就是如此,十分依赖于地面雷达站指挥。
于是针锋相对地研制了针对苏军预警、监控雷达的电子干扰体系,使得有关干扰摆
脱了传统抛洒箔条这种费事费力还不奏效的办法。
事实证明这一手还是有效的,红旗-2的抗干扰电路苏联也学会了,但目前还在消化
吸收,想把这些电路和电子战水平运用到其他雷达中去也需要时间。
总体而言,U-2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为所欲为,但在电子对抗方面,美国依然占据明
显优势。
除此之外,随着时间推移到7月底,问中国采购的大型计算机也陆续到货。
金钱的魔力非同小可,在华盛顿不断加码刺激下,运算8万次的104机也已生产完毕
并送达香港,比约定时间足足早了51天!
拿了中国授权,还在仿制103机的RCA公司甚至都还没把第一个仿制结果给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