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选择(6)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26章:选择(6)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466字2023-08-1220:38:39

虽然苏共主席团未通过米高扬关于体面结束土耳其战争的提议,却通过了他的另一

个议案:加速从中国引进少数民族人口并追加基础设施投资。

米高扬锁定了三个建设方向:

-修建贝阿铁路;

-加速莫斯科与列宁格勒的地铁修筑;

-部分城市追加赫鲁晓夫楼。

北约封锁苏联产品外销后,苏维埃刚加速的水泥工业就面临着一系列麻烦。

水泥厂因劳动技术要求不高,吸纳了大量新移民,如将水泥厂关闭,马上会导致失

业和其他毛病。

把原来海运出口的水泥转为铁路出口也不方便,毕竟水泥分量大、单价低,近距离

用铁路还凑合,远距离上用铁路,运费都比生产成本高。

目前水泥出口削减很多,只在西北保留了部分,主要是中国购买后修建新增进入原

新疆版图的铁路部分。

与此同时,通过额尓齐斯河这条内河航道从苏联向阿尔泰地区输入水泥也可行。

额尓齐斯河在中国境内最出面的就是布尔津口岸,沿这条河甚至可以直达北冰洋。

现在中国控制的额尓齐斯河比历史上长很多,唐努乌梁海回归后,中国也成为鄂毕

河、叶尼塞河的上游国,同样可加以利用。

元时空为发展新疆经济,又缺少水源地,在额尔齐斯河新疆段修建了数座水库蓄

水,以供旱季使用。这就使额尔齐斯河流量锐减,通航大型船只的能力几乎丧失。

这时空人口大量外迁,同时西北领土扩张,林冠华建议暂时不以取水为目的,而优

先确保通航,搞铁路-水运联运,在海运通道受阻后,获得另外的交流通道,顺带

也能让西北繁荣起来。

如果物资和人员流动全依赖海运,再怎么整,西北都很难获得竞争优势。

水利专家们乘坐飞机考察实地后,又提了个很有想象力的意见:依托新版图,修建

鄂毕河上游与额尓齐斯河之间的运河。

这两河在中国境内是分开的,最终在下游的汉特-曼西斯克方向合流,提前在上游

开挖运河,只相当于进行水量再分配实现局部调剂,可人造大片灌溉区,且不影响

下游最终水量。

更妙的是,因鄂毕河发源地阿尔泰山区地势比额尓齐斯河高,再加有较多湖泊,运

河修建完成后将会呈现自流模式,沿途可不断补给水源,只要设几组阀门管理即

可,不用再考虑建设大规模调水站。

专家们乐观估计,运河建成后新增几百万亩地的灌溉农场、牧场基本不成问题,每

年可收割一茬小麦、燕麦或其他谷物。

依托农场建设一些食品加工厂,其他时间可用于国内销售或出口苏联。

运河施工难度确实有些,但除开头山区的30多公里外,剩下70%都不算太难。

林冠华一开始很奇怪为什么苏联不开辟如此格局的运河,增加几百万灌溉地不好么?

后来明白过来,几百万亩对中国搞国有农场或许还有吸引力,对苏联而言完全是鸡

肋。

苏维埃真正在意的土库曼运河已完全停工并陷入一地鸡毛。

1930年代,苏联把土库曼运河修建提上议事日程,准备为里海周边地区供水,建立

棉花种植园和畜牧农场,这是中亚国家在苏联内部最重要的产业分工。

苏联计委在斯大林指示下,野心勃勃地勾勒了巨大前景:修建1200公里运河,沿线

设计2000座水库,3座水力发电站,总长度达到1万公里的分水渠。

计划做好了,但因战争缘故一直拖到1950年底才开工。

乌兹别克乌尔根奇市被选为了土库曼大运河的前线调度中心,第一批工人开始在这

里建设工棚,搬运建材,甚至还造了一个可关押2000人的囚犯营地,准备迎接前来

建设大运河的“工友”们。

斯大林一蹬腿,苏共主席团马上认为进一步修建运河是不切实际的计划,要避免过

去发生的饥荒应当通过开发处女地和引入新作物来实现,赫鲁晓夫简单地将其概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