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辩论(2)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569字2023-10-1318:26:45
“现在空军有多少飞机了?”
“空军编制下一万六左右,海军编制下,包括舰载机在内,7000架出头吧。”
刘亚楼道,“这些不含直升机,也不含Y-1类。”
陈云沉吟道:“这规模是不是削减了些?”
“削减了,前几年最高峰时到过3万,现在2.3万,估计到年底总数会压减到2.2万,
再往后推还要继续压减。”
刘亚楼解释道,“主要是落后的活塞式战斗机在快速退出现役,包括苏式La-7、La-
9,英式喷火,美式P-51、F8F、F4U全从一线梯队淘汰,这些数量有大几千架,另
还淘汰了部分状态比较差的轻型轰炸机和运输机。
小部分半卖半送给了友好国家,帮他们建设空军力量练练手;剩余封存起来,等合
适时机送去拆解重组为Y-1。”
之所以不肯多送周边国家,实在是空军这玩意不是一般小国能伺候的,买飞机便
宜,维护保养才费劲。
侬苗建设空军靠的是国党帮扶,那批飞行员和地勤都转职过去了,因为他们也只熟
悉活塞式飞机,所以没什么喷气机经验,陆续补充喷气机是解放军驻场后的事。
放眼亚洲,国党空军剩余骨血已算高水平了,毕竟也是当初飞过驼峰航线、与日本
血战过的队伍,缅甸、泰国、菲律宾还不如国党,至于新独立的亚齐、南马来亚等
国,连飞个活塞机都费劲。
唯一迎头赶上的是韩国与朝鲜,那也基于日本航校经验,再加美国人/苏联人手把
手培养起来,南北朝鲜骨干飞行员无一不出身于旧日本航校。
之所以暂时封存而不送去拆解造Y-1,也不是因为舍不得,而是其他引入拆解的旧
机未全部搞完,轮到海空军淘汰下来的旧机重组大概要到1958年后了。
林冠华提出“县县建机场”后,带来Y-1需求更猛烈的爆发,尤其广袤的南洋地区,
本来道路条件就差,修路也来不及,有大批量Y-1后,彼此联系密切了不少。
本来预计1959年才能消化完的库存,提前到1958年完成,为确保1958年后原料供应
不断档,海空军着手更替飞机并封存,以便届时进一步提供原材料。
同时也不放过任何一些机会,利用美泰这条线继续从美国搜罗剩余旧飞机。
也不是所有的活塞式飞机都退役,比如目前使用活塞式的大头,C-47暂时无法退
役,甚至还准备通过更换马力更强的新发动机延寿使用。
航空技术发展如此迅猛,不但末代螺旋桨,就连J-1/F-86/Mig-15这样的二代喷气
机(Me-262、P-80算初代)都已进入淘汰序列。
中国对本时空航空技术有很大影响力,并率先提出三代喷气机分期:
第一代喷气机:Me-262\格罗斯特流星为代表,特征是基本平直翼,悬吊发动机;
第二代喷气机:J-1/2,F-F6/F-100,Mig-15/17/19等,特征是标准后掠翼,机身
融合发动机,只能达到亚音速或马赫数不高的超音速;
第三代喷气机:J-3/5,F-104,Mig-21等,特征是标准的导弹驾驭能力和2倍左右
的超音速及较高升限。
单纯从外形看,第一代、第二代很明显,二、三之间不太明显,但从作战效能看,
拥有2倍音速战斗机批量成军后,意味着轰炸机依靠高速突防基本成为泡影。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三代机推迟或遏制了核战争的大爆发概率。
美苏都有使用重型轰炸机突防投掷核武器的计划,但2马赫截击机+可靠空空导弹的
出现,使突防成了九死一生的事。
高速度、高升限、箱型编组、众多机枪构成的火力掩护体系、坚固的机体……
这一切本是二战重型轰炸机编队硬吃防空战斗机的成名绝技,仅仅过了10年,所有
赖以成功的元素全消失了。
高速度和高升限在新锐的防空导弹和飞机面前,什么都不是;
箱型编组+机枪火力面对远距离上扑腾过来的超量空空导弹群,什么价值都没有。
所以美国人对将重轰交给中国没太多心理负担,他们觉得这构不成致命威胁,但卖
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