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炽烈(22)
好在美军出场的并不都是战斗机,各国出
场的也不全是高端型号,敌苏联无法以全系列
Mig-21出战还没被人看穿虚实,认为正常。
低端型号在土耳其亮相有个下限:空空导
弹!
苏联保有量最大的米格15全系列不带雷
达,米格-17系列只有保有比例最低的米
格-17PF才有雷达。
老型号无法使用导弹,只能对付地面自标
或攻击对方轰炸机。
莫斯科送给印度的Mig-17正好都不带雷
达。
随着美制F-105战斗轰炸机大批量生产、启
用,低端型号生存危机越来越严重,战损比逐
步提高。
最开始联军损失大致相当于苏联9成。接近
于1换1水平,苏军Mig-21比例大幅度降低后,
联军损失已下降到对手7成,苏联每损失3架飞
机才能击落对手2架。
新生产出来的Mig-21一批接一批往前线
送,再一架架陆续战损,比例持续降低。
宝贵的70多架舰载型雅克-28也战损了三分
之二,库茨涅佐夫欲哭无泪。
当联车多型号战斗机人场时北约损失上
降低到对手5成,自己损失1架能击落苏军2架
-
正因为先进战斗机短缺,对舰队护航不
利,导致苏维埃格勒号战巡和多艘重巡洋舰被
北约击沉。
面对如此棘手的场面,苏联被迫再次恢复
卫国战争的经验体系:简化生产、提高产能、
让新手飞行员加速上岗。
简化生产并提高产能比较容易,稍有些缺
陷的产品不那么严格限制,完全可凑出新飞机
来。
发动机有点问题、寿命短也不要紧,只要
飞满击落前时长就可以,毕竟调到前线的飞机
平均存活周期只能以天来计算。
简化生产、新手出战的后果就是损失进一
步提升,死更多人。
和螺旋桨时代不同,飞喷气机难度要大不
少,试图依靠几十个小时紧急培训就送上天参
战完全不负责任,怎么整都得安排250个飞行小
时以上,从初教-高教等一路上来。
更重要的是,光飞机和飞行员还不够,还
得有充足的空空导弹,各类导弹工厂也得开足
马力。
中方为顶住所罗门与东巴布亚一线的绞杀
战,耗费了近3万枚空空导弹。
看着很多,实际上每架飞机带4枚,7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