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拉锯(19)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42章:拉锯(19)

《时空电商:1949》帝国狂澜著3561字2023-11-1612:48:16

在主席团会议上,布尔加宁解释了空投/小艇抛投油桶并让他们顺着潮汐飘向岸边

的操作思路,听着很让人皱眉,但似乎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是常识。

除掉传授莫斯科特快经验外,林冠华还有意向苏方推销蚊式轰炸机。

大家一开始也很疑惑,蚊式都是10多年前的老东西了,难不成还能用?

经解释才明白,中方不是让苏联拿着蚊式去轰炸,而是依托蚊式去空投。

蚊式改造后可携带1吨物资短途飞行,足够到黑海南岸飞个来回了,更重要的是蚊

式是木制机体,对雷达波吸收性能好,中方多次测试,发现比同体积其他类型飞机

降低50%的被发现概率,极大提高了生存力。

至于中方为什么自己不用而向苏联推销,主要因为南太平洋战场太过高热、潮湿,

环境非常不理想,多飞几次可能就会解体。

换到黑海,虽然潮湿还有,至少高热绝不沾边。

用小艇输送也勾兑明白了。

当初林冠华吐槽苏联183型鱼雷艇的木质结构及木头难搞,但在大量水雷封锁黑海

后,木制反而成为优点:不易触发水雷,崔可夫冒险赶赴苏维埃格勒指挥坐镇,乘

坐的就是183型鱼雷艇。

183艇已用上了,但因该型号在波罗的海、北方、太平洋舰队分布最多,黑海舰队

很少,尚未形成系统化补给思路,或者说前面也用不着,大家都没往这方面考虑。

有思路后,大家就可想办法通过铁路输送,把鱼雷艇全调集到黑海去。

按马林科夫说的,一艘运输20吨,100艘就能保证2000吨,这供应水平基本能支撑

崔可夫战斗群那6万余人的物资需求。

至于铁路运输需加派的人员,正好土地归还也涉及。

远东外贝加尔区里大约有700多公里铁路要交给中国管理,腾出来的铁路工人除部

分留作贝阿线运营外,其他都可抽回欧洲。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布尔加宁系统汇报了有关谈判备忘录并提请主席团审议。

大部分人的感觉与米高扬和伏罗希洛夫差不多:中国还是有诚意的,没胡乱瞎开

口,部分条款甚至比预计还好些。

大家认为没啥要大调整的。

最后,列席会议的朱可夫以低沉的声音向主席团报告:希望局部再动员,组建更多

梯队,尤其把老兵们组织起来。

欧洲一直以为苏联保持了强大的、有作战经验的部队,实际那只是假象。

卫国战争都结束11年了,了哪怕当时才20出头的小伙子,到1956年也30多岁了,更

何况苏军20出头的小伙子远逊色于其他强国,很多人那时就已毛30、毛40了,大叔

兵、胡子兵比比皆是。

战后急缺人力的时刻怎么可能大规模留在部队?

必然赶紧返回工作岗位上去。

东德部队确实保留了大部分年轻人和有经验官兵,但那是苏军精华,不代表苏军整

体,倘若苏军都有东德集团这么犀利,斯大林时代怎么可能这么苟?

苏联和美国的老兵们早已脱离了队伍,甚至苏联比美国老兵比例还低,美国真有那

么多老兵可在理论上重新征召,而苏联那些老兵已不符合再动员体系要求。

世界上老兵成色最高的是中国,中国大规模战争结束于1950年,满打满算不过6

年,朝鲜战争、印度战争、澳新战争又增强了经验度。

有没有老兵,战斗力完全不一样,像这次被李奇微用重拳冲开的防线,当初苏军按

消耗战考虑,新兵很多,猝不及防直接就崩溃了。

前几年苏联还考虑裁军,北海道一打,裁军念头消弭了大半;

库尔德再打,不但裁军目标顺利完成,甚至还出现较多编制空缺;

土耳其这里继续开火,兵力频频告急。

朱可夫的逻辑是把老兵从工厂里抽回来,至于工厂空缺岗位从其他企业包括吸纳新

移民填补,特别远东归还土地后,很多人需重新安置,正好返回欧洲填补空缺,他

认为不至于影响工业运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