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加速 (9,1000票加更)
“这下好了,真要去打墨尔本或堪培拉99
“是啊,哪怕定个阿德莱德也稍微好点,墨尔本和堪培拉实在太远、太麻烦了。
老总叹气道,“不答应又不行,好不容易找到机会让人家松口把领土问题全解决,错过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恩来和稼祥不想定阿德莱德么?莫斯科不肯松口啊,觉得那地方不够致命。
别说城市了,就连航母击沉到底是6艘、7艘、8艘还是10艘都吵了2天,头晕脑胀。
吵完后,劲光和我说,美国在二战中损失的舰队航母才只有4艘,如算上其他轻型航母、护航航母才不过11艘,要是一把干掉他6-7艘主力航母,太平洋战争史都得重写。
萧劲光的总结揭示了尼米茨内心焦灼的根源。
整个二战美国才被日本千了4艘主力航母,遇到中国,万生海战被干了1艘,菲律宾外海被干了2艘,让他心中异常警惕,早把中国看做是头号劲敌。
这也是宁可顶着孟席斯痛骂也要苟住的重要根源。
否则天天被盟国首脑这么骂,被下面人不理解,他不要面子么?
苏联内部也激烈讨论过一番,包括库兹涅佐夫等将领在内,觉得基本是个完不成的任务
目标还是得这么设,谁让中国想收回那些领土呢?
最如心如意的算盘就是中国拼掉3-4艘美军航母,双方都损失惨重,美国无暇再在欧洲投入,苏维埃就可以获得有利时机脱身,还能在印度洋上打穿缺口并获得瓜达尔港。
至于经济补偿都是附带的,虽然苏维埃很缺钱,但有些事不是光靠钱就能摆平的。
马林科夫下台后,我以为苏联不会再采用这种方式了,没想到他们还是不死心。
少奇同志满脸无奈,“人的赌性有这么大么?这是急红了眼吧?老总说的有道理,幸亏莫斯科还不肯退,他要是趁势一退,压力就全在我们身上了。
任书记剖析道:“退是退不了的,你没听西方舆论介绍么?说有20多万苏军投诚,陆续被美国人安排去了南美......
虽然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虽然数字是不是有这么多我表示怀疑,但完全凭空捏造不太可能。
这不但当众打莫斯科的脸,近乎踩在脚下任意羞辱了,克拉克不是挺豁达么?没想到也这么折腾!99
“他压力大啊.....9
总理叹息道,“他和我们打过交道,知道彼此实力如何,但澳大利亚被打成这样,他收不了场,只能在欧洲想办法痛击莫斯科来保全面子。万一舆论指责就扯先欧后亚。99
伍修权在电报中详细汇报了“先欧后亚”法宝,认为这是美国暂时无力再向太平洋地区追加力量的重要表现。
凡事都有两面,美国船台上还躺着无数航母和长滩巡洋舰在建设,一直拖下去,中方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最关键还限制了180天期限,别说堪培拉了,墨尔本都不一定能行,我认为勉强能打到阿德莱德”
总理解释道:“180天是调整后的,苏联本来说120天,我改成180天。再拖也不对劲,克农有情报,说9-10月份,福莱斯特级首舰就能服役了。3
陈云道:“最麻烦的还不是进攻,是兵力调度和有关物资保障,本以为莱城战役结束后稍微轻松点,如把战线拉长到澳大利亚南部,对我们绝对是严峻考验
我军从未向如此远距离的地方投放兵力、跨海给予后勤保障的经验,完全算赶鸭子上架,朝鲜距离东北这么近,当初也面临很多困难。
要不是菲律宾战役、印度战役积累了些经验,现在完全抓瞎!
大家在讨论时,主席一言不发,眉头紧皱,盯着地图反复琢磨,下意识问林冠华:“我们的后勤运能可保障多少部队在无根据地且不开展驻地生产的情况下作战?”
“75万左右,当然不能全部高强度作战,有张有弛的情况下,75万基本可以保证。
林冠华解释道,“不过我只算了现行妥善率下的支援水平,如敌人大范围破交,可能会有极大波动。
能支持75万?
主席感到难以想象,“不管基本的衣食住行和弹药,也包括重装备么?
“对,按现行编制配备的75万人,假设只是三大战役时期的军队,那覆盖4倍,到300万人没啥问题....。。。
林冠华给大家算了数字,淮海战役持续2个月,除战前部队已拥有的弹药且中途陆续缴获外,额外补给各类弹药7300吨,各类后勤补给品48万吨,平均折算强度25万吨/月。
现在通过船只调用,最高可往达尔文和珀斯每月调度100万吨物资
为增强直观感受,他用数字进行对比
二战时日本商船最高吨位是650万吨,到1957年,中国海轮已突破了600万吨,理论上运载能力基本一致。
日本从本土调往中国就需要消耗运输吨位,还有关东军、朝鲜军、中国派遣军三个消耗物资的大头,只能动用部分货运力量满足南洋方向。
对中国而言,本土经济、运输完全正常,长江与铁路都可大范围使用,往南洋补给比日本宽裕得多。
东京到拉包尔一线的补给距离并不比广州、上海到达尔文近多少,到珀斯算是重大考验,勉强也在可容忍范围内。
“值得注意的是,淮海战役25万吨后勤物资背后是500多万支前民工消耗大量粮食,他们和军队是9:1的关系,这种消耗虽是必须,但并不反映为直接战争物资,真正用于一线的每个月只有5-8万吨。
而我们往珀斯和达尔文输送物资用船舶,往前线输入已普遍改用火车、卡车和飞机,损耗很低。”
主席迟疑道:“飞机?
“对啊,成批量是大型运输机体系,分散补给用Y1嘛!
对对对,差点把这茬给忘了。。。。。
老总就表扬林冠华,“幸亏当初你搜罗了那么多破烂飞机,这不,全用上了!
澳大利亚中部铁路虽是全线贯通,但存在很多问题。
为节约成本,铁路修建时采用了很多简化法,比如中部无人区运输困难,有些路段便没有道砟,直接铺设在泥土、砂石上,并大量使用木质轨枕。
风吹日晒、白蚁侵蚀使铁的路基非常不稳固,无人区大规模突然降水和泥石流经常冲毁路轨。
因为当时铁路上大规模使用蒸汽机车,铁路沿线要保证有水源,靠近水源的铁路更容易被洪水冲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