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浩荡(5)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87章:浩荡(5)

为证明中国消耗水平较高,很难继续再支撑的事实,雷德福又把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商船吨位和海运实力重点讲述一遍。

“尼米茨将军让人详细分析了有关资料,推断中国海运力量变迁。

中国在菲律宾战役中缴获了大量货轮,在经历包括黑海方向多艘船只和我军破交损失后,去年年末其商船总吨位为600万吨出头。

考虑到中国海军、海警、海监系统拥有的、不属于商船系统但可承担运输任务的军用运输舰,总吨位大致在650万吨左右;

依据公开情报,中国国内新增造船能力大约60万吨/年,据中国自己的说法,因潜艇破交,他们损失了35万吨货轮并就此提出索赔……”

雷德福拿着尼米茨的报告继续介绍道,“我认为这数字大体真实,目前我能看到中国通往地中海为苏联提供物资的船只有所减少,从伊朗、伊拉克、北非获取原油的船只也有较多比例缩减。

运输量没减多少,但承运船只从原来的自运改为第三方运输,可见运能缩减……

新加坡、香港、南亚的商业船队也接到了更多的中国雇佣请求,远东运价指数也比去年提高了10-15%。

以650万吨为其顶峰来衡量,基本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拥有的船队一致,现在应降低到了630万吨,后续还会降低更多。

我们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潜艇部队损失非常惊人,英国人死活不承认他们透露了反潜策略,也不肯压缩对华船队运输服务,辩称只是商业行为。”

不得不承认,尼米茨是相当冷静且可怕的对手。

他不但通过搜集残骸分析中国航空工业的产能,也依托全球商船网络体系来分析中国运能,且结论接近事实

林冠华通过美泰搞到情况通报后,着实吓了一大跳,上面那些总数、推演、结论基本就是事实,和他掌握的数据只有几万吨出入。

有那么一瞬间,他认为本方情报全面泄露了,再仔细一想,中国并未进行这方面针对性统计,甚至有些都没联系起来考虑。

比如油轮要为前线多运输军资,那从北非、中东雇佣其他船只便很正常;

又如中苏贸易通过铁路在加量,黑海航线不通,通过铁路疏导一部分也很合理。

尼米茨就把这些公开数据,耐心地一点点收集起来进行分析、比对,推演中国的战争潜力。

甚至还没办法遮掩,这都是近乎公开的数据,中国能造多少船,因英、法、日工程师都有参与,获得大致数据并不困难。

说到底,他只摸了民用工业、船舶,而不清楚电子船、导弹船的内幕,中国保密工作已相当到位了。

克拉克看完产能、运能分析情报,沉吟道:“能否和英法交涉,进一步压缩中国战争潜力?”

“很难......我们提过要求,英法都表示和中国有合同,违约要负法律责任并承担高额赔偿金。除非我们高价买断,他们可以选择放弃。“

菲克特勒苦笑,“我想了想那4800台埃汶发动机和一大批坦克违约买断的教训,英法摆明在耍我们,最终放弃了。”

布莱德利摇头:“听着击沉35万吨很辉煌,但海军潜艇损失实在太多了,我看基本是1换3的损失。你们损失了多少潜艇?50艘?60艘?

中国再弱,一年也有60万吨商船,我们能一年造20万吨潜艇么?”

雷德福不吭声,算上送给澳大利亚的潜艇及澳洲本有的存量,共已损失了70多艘潜艇,按2000吨/艘评估,也是15万吨潜艇损失。

哪怕算上去年的部分军舰战果,也还不到1:3,很多潜艇完全没任何战果,单纯是担任警戒任务时被击沉的。

问题在于,就算美国这产能,一年也搞不出100条潜艇;退一万步说,就算强行生产出100条新潜艇,去哪搞那么多合格艇员?

为什么会不断送澳大利亚潜艇,不就本国招募不足,且损失率太高,很多人琢磨跑路么?

毕竟不是事关美国生死存亡的战争,甚至两国连宣战都没启动,英法也用这条来挤兑美国。

华盛顿要我们放弃对华输出,我理解,你先宣战啊,你宣了我们就好办了,可考虑是否执行战争条款。

问题是,能宣战么?

要宣早就宣了,还用等到现在?

雷德福本想解释下为什么潜艇损失大,后来一想他现在已是国防部长,不是海军作战部长,损失大还在坚持作战,不就说明海军英勇么?这难道还不够?

“我赞同尼米茨将军有关中国航空生产可能到极限的观点,但空军......哎......老实说也接近极限了!

南太平洋战役爆发8个月来,我们损失了1.5万余架飞机,再算上海军舰载机,每个月平均2000架。

无法返回(被击落,涵盖阵亡与被俘)的机组大约是70%,其中一半我们承担,一半由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各欧洲志愿兵分担。

如果你们对这数字没直观印象,我把当初第八航空队的损失情况说一下:

从1942年到1945年,大约近3年时间里,对德战略空袭不过损失了1.8万架战略轰炸机,英国人可能损失损了近1万架,再加护航战斗机损失,33个月里,平均每个月战损大致1000架出头,南太平洋战役损失强度是其2倍!

我们在欧洲还要维系力量压制苏联,在远东需要盟友,但澳大利亚人撑不住了......”

李梅叹气道,“本来最初还有一大批欧洲志愿飞行员和我们的退役飞行员去帮忙,几个月下来,所有志愿兵全部打空,后来者被吓住,再也招募不到了。

澳大利亚所有参加过上次大战的飞行员,只要还能上天,都已全部上去了,不是损失就是在担任教官。

航空学校的学生早就全部服役,大学里大三、大四的理科生抽调了一批又一批,也到油尽灯枯的地步,下一步可能轮到抽大二学生了。

从西澳、北澳疏散出来的人群,政府不管他们此前遭遇了什么,都强制服役,每个环节都在损失。

我听说,澳大利亚打算进一步在轰炸机组上招募女性大学生服役,虽说自愿报名,但很显然,这种事不可能保密,只要时间一长,恐慌就会蔓延。

很多权势人士乃至中产阶级在向海外逃亡,堪培拉当局也很头疼。

连新西兰都坚决不肯再给澳大利亚提供军队增援了,最多给些物资。

最关键是损失了这么多飞机,掐断对手补给线一直没实现,让人有深深的沮丧感。”

海军参谋长斯顿普上将点评道:“不光空军急着要人,海军也着急要人。

我们给了澳大利亚18艘潜艇,已损失了13艘,又给了他们12艘,不知顶多久。

潜艇损失率超过25%是非常吓人的数字,损失超过了新培养速度。若非顾忌于损失这么大,我们早就搞无限制潜艇战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