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拉扯(2)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553章;拉扯(2)

7月21日,全美再次下半旗,为尼米茨等海军将领和有关官兵举行国葬仪式。

64名仪仗队员分成数队,抬着特制的骨灰盒与棺材,上面覆盖着美国国旗,在乐队低沉的哀乐声中缓缓前进,放进事先并挖掘的坟墓里。

由于大部分尸体都无法找寻回来,放在骨灰盒里面的主要是军服套件、军衔和纪念品。

比如,标注斯普鲁恩斯的骨灰盒里,就放入了最新授予的五星上将军服、奖章和军衔。

除此之外,国会还通过决议,后续将建设阵亡将士纪念碑,用于纪念那些连躯体都找不回来的官兵。

国葬仪式上,克拉克再次发表感情真挚的讲话,那些经年宿将,无不悲痛万分。

75岁的哈尔西坐着轮椅参加仪式,痛哭流涕,几欲昏厥;

72岁的弗莱彻,拉着克拉克的手强烈要求复仇,并表示自己随时听从召唤,愿意再度为国家效力。

媒体现在越发看不懂克拉克的真实想法。

从总统在国会山上的发言来说,显然核战争和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场惨绝人寰的战争,他们在暗地揣测政府是不是其实也不想同归于尽;

从国葬仪式上慷慨激昂的讲话来看,军人出身的总统似乎又倾向于打三战。

现在舆论也很纠结;

一方面觉得珊瑚海大海战是奇耻大辱,必须报复回来;

另一方面又觉得用核战争同归于尽的方式报复,并不明智,努力寻求非非战争的方式。

这样的路并不好选,687亿紧急军费开支都没能爽快地一次性通过,更别说总国防开支乃至于1.387万亿美元+5400万人的世界大战总套餐了。

这其实就是克拉克想要达到的效果,太软太硬都不行,以拖待变会更好些

“新加坡这边谈判得如何?14天停战期到了吧?”

“今天到了.......”

菲克特勒汇报道,“澳新两国态度明显不同。澳大利亚表示金额还要商榷,希望我们代偿至少75%的赔款;新西兰基本答应,只说要给本国政府和议会审议。”

“答应了?”

克拉克惊奇道,“具体什么条件?”

“新西兰当局没有通报给我们,但通过破译电文,大致得到的条件是3条。”

破译不了中国电文,但能破译新西兰电文,被视为X局目前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菲克特勒拿来就用:

-赔偿中国46亿美元;

-承认中国对太平洋岛屿的主权,从目前驻军的西萨摩亚、斐济等地全面退军;

-将托克劳群岛、埃纽群岛、库克群岛转让给北京;承认汤加王国独立。

克拉克微微一笑:“新西兰有钱付46亿美元?还有,西萨摩亚、斐济、瓦努阿图等岛屿上还有我国陆战队,新西兰人撤军就能交还中方?”

“46亿美元由英国代偿一半,以新西兰国内资产进行收购与质押;还有一半由英国提供担保,后续慢慢偿还,不补不就以北京欠伦敦的款项冲抵......

撤军的话,中方承诺只要新西兰人退兵,其他既往不咎,他们会自己派舰队去接收。”

菲克特勒显然十分恼火,“我感觉与其说英国在调停,不如说伦敦与北京在唱双簧,试图再把澳新纳入伦敦势力范围,包括4艘半人马级航母组成的舰队,明显也是中英联手布局。

也不排除新西兰人可能真被氢弹和核战争给吓住了。”

要想骗过敌人,必须先骗过队友和自己,美国核战争调门这么高,克拉克又试图“一意孤行”,别说国会看不懂,就连澳新两国政府也被蒙在鼓里。

克拉克肯定不会和他们交实底,只能要求澳新坚定守住。

澳大利亚显然更顽固,而新西兰就觉得,与共同毁灭相比,掏46亿美元显然好多了。

有英国代偿和担保,不用担心直面北京的压力,总体而言还比较安全。

新西兰这点产业,迟早是要给大国控制,既然美国不同意支持,又主张核战争,那新西兰只能想办法找伦敦。

也不排除是故意放风,背后转身又找华盛顿施加压力。

所谓的一致只是谈判代表的口头协议,真正具有法律效应还要新西兰政府批准、议会审议才有效。

“看来新西兰又恢复到摇摆不定的状态了。”

克拉克沉吟道,“是时候施加点压力了,上次是不是说潜射弹道导弹已成功?把核潜艇派遣去新西兰,发射导弹至东巴布亚外海进行威慑做得到么?”

菲克特勒琢磨了下,摇头道:“应该打不到,从新西兰到东巴布亚有2000多海里,目前北极星最多只能打1200英里,但可以打到瓜岛方向。”

“那就打所罗门......”克拉克略一思索就下定决心,“提前预告,给中共一点思考时间!”

“搭载核战斗部么?那可能还不太成熟。”

“核战斗部太敏感,常规弹头即可,稍微注意下,不要被人轻易打捞。”

红石导弹研发成功后,美国陆军向NASA提出更大射程的导弹研发计划并获得通过。

项目结果就是PGM-19木星导弹,射程1000英里并在第一次土耳其战役中得到多次试射机会。

后来陆军上马新项目,射程1500英里的PGM-17雷神中程导弹,本说好海陆通用,但因雷神使用的液体毒燃料剧毒,再加水下保存困难,海军放弃雷神序列,转而研究固体燃料推进的木星S。

到1956年转为北极星计划,包括导弹、核潜艇、水下通讯设备与导航等系统,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项目。

研发合同由洛克希德公司承揽,推进系统由航空喷气公司负责,并计划于潜艇上发射,后要求缩减核弹头的体积和重量,海军将新弹头和固体燃料火箭结合在一起,并考虑携带核弹头。

北极星导弹在57年3月首次试射成功,最大射程2200公里,到6月份又通过燃烧控制系统升级,使最大射程扩大到2400公里以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