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帮衬(5, 2100票加更)
对保加利亚而言,虽然南多布罗加这损失了400平方公里,毕竟从土耳其搞了1284平方公里,一进一出还多赚近900平方公里。
虽然战争损失找不到人赔,看在有土地进账的份上,也不便计较。
再说,这还是莫斯科给了好处呢,他一定不给能怎么办?找布尔加宁去算账?
这手法气得土耳其人差点都不想重新挖开黑海海峡了,但连德国人都劝最好不要这么整,要不然等苏联下次还得找茬揍你。
下一次美国人还肯不肯这么卖力就不好说了,至少我觉得英法不会再为你两肋插刀了,你好自为之!
土耳其想想也对,私下咨询波恩愿不愿意在土耳其驻军,愿意的话我们可以给1-2个基地。
德国愣住了,这种事还从未有过,德国能不能在外驻军,自己说了可不算啊。
这种话你们怎么不早15年说?
但凡1942年我们能从土耳其杀出去,斯大林格勒、巴库油田统统都是我们的!
温克等人很想在外围搞个据点,奈何身不由己,便劝土耳其干脆造防空塔吧。
东边土苏边境你得安排,西面土保边境还得如法炮制,不懂可以找我们和美国帮忙,劳动力你们自己出,如果实在缺乏人口,我们建议找法国人,他们手里有国际劳务外包体系,用过都说好。
这不伊拉克也开始建防空塔了嘛,你说伊拉克那防空塔预防谁的?肯定不是为防备中国人或犹太人。
实在不行你再多吸纳一点人口,我看你吸纳巴勒斯坦人的办法就很不错,多吸纳点叙利亚、埃及、约旦人也可以。
尤其是埃及那么多人口挤在尼罗河附近,将来早晚要出事。
德国尽心尽力替土耳其勾勒了东西防空塔防线,结果发现西面土保边境200公里得要5座;东面土苏边境长达500多公里,得要12座!
已欠了一屁股债的土耳其囊中羞涩,便问德国能不能发放贷款,还想签署密约,聘请德国教官执教土耳其部队。
土耳其人看出来了,论陆上作战水平,美国人不如德国人。
波恩很心动,阿登纳为求稳,暗示土耳其人先找美国,当美国不感兴趣推脱或华盛顿出面安排德国接盘,他们才能顶上。
波恩私下给承诺,土耳其大理石、花岗岩、煤炭、铬矿我们都需要,只要美国同意,大家就做这方面生意,我们敞开收购,装备将来可以问在德美国军工体系买,我们下阶段会按华盛顿要求和
美军实现装备一体化。
土耳其恍然大悟,难怪德国人说话一直怪怪的,还有这么层紧箍咒在啊。
东地中海对峙事件让克拉克气得肝疼,其实中、英、法三国当初都没提给以色列施压,纯粹为完成一-揽子交易而调度的。
谁知道以色列非要往上面撞,那牛牛必须装腔作势-番,搞得好像中、英、法三国马上要在中东开火一般。
中国不便戳穿,一来牛牛给了南非出场费,不算白帮忙;二来编队本身要去法国送氢弹,成功掩护了目的;三来,苏志国编队已离开圭亚那启程去英法补给,后续物资供应、基地补给还需英法配合。
包括阿尔及尔中转物资基地和突尼斯军事基地都得法国人出面协调。
再说就一-武装游行的事,美国还真敢开火不成?他们在地中海只有区区2艘埃塞克斯级了。
克大帅也不算没收获,朝野上下震动,议员们尤其和犹太人有千丝万缕关系的议员群情激奋。
这样一来,本来安排在12月15日的预算案要通过就变得容易多了,甚至可紧急增加。
漠视菲克特勒《两洋法案》的苦果终于暴露出来。
目前福莱斯特级1号舰已完成海试并投入服役,2号舰也提前交付,但美国在军事力量上依然处于下风,8艘航母实现全球部署远远不够。
远东2艘扛不住中国,加勒比海和东海岸2艘不足以保证安全;4艘安排在地中海是最低限度,这样还得轮换和等待新军舰竣工。
菲克特勒认为,美国海军实力应该相当于中、英、法三国总和才够用,目前离该标准还差得老远,别说1958年没戏,1959年都够呛。
如果国会再不通过2000亿法案,后果怎样就彻底难说了。最起码东地中海力量必然要收缩。
克拉克咬咬牙,指示下面把1958年度国防预算从524亿调高到716亿,作为《两洋法案》无法通过的应急措施。
东地中海事件虽然狼狈,还不算最伤脑筋,最棘手的还是澳大利亚问题。
12月7日,澳大利亚全民公投结果揭晓,95%的赞同票要求尽快停战求和,又以78%的反对票否决圭亚那交换案,显示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圭亚那。
用媒体的话说,南非、加拿大、新西兰都可以去,再不行还有阿根廷和巴西,为什么非要去圭亚那呢?
圭亚那哪点比得上这上面5个国家?
就连亲美媒体和议员也无法正面回答。
霍尔特完成看守责任正式下台,澳大利亚第一次变成无总理、无内阁的议会国家,由议会选举紧急状态委员会代行责任。
12月8日,紧急状态委员会致电英国希望伦敦再次斡旋后,英国议会也批准两项法案。
-是向南非提供8亿英镑(3.5美元=1英镑)信贷支持,用于南非稳定经济形势、扩大矿业产出;
二是通过五国银行团向澳大利亚提供4亿英镑财政和人道主义贷款。
前两天抗议政府对以色列攻击的犹太裔银行家和议员们一下子不吭声了,因为这笔钱会用于收购他们持有的澳磅和澳洲国债。
艾德礼发了暗示:凡不配合内阁中东政策的,都不在优先受偿名单上,将来考虑澳大利亚资产抵押和发卖也没他们的份。
在以色列和金钱两个选项上,犹太资本家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根据英、法、比、荷、加五国确定的方案,以澳磅标价并由五国银行团所属成员控制的澳洲国债按1英镑=10澳磅的汇率交割(战前1澳磅=0.8英镑);以美元计价的澳洲国债,按面值的11.7%交收。
合计下来,相当于澳磅国债按八分之一面值交收,美元国债清偿率还不到八分之一。
之所以这么定,五国银行团也有恰当理由:美联储不恰当地违背自身义务,拒绝欧洲兑换黄金后,有关估值和汇率需重新审视!
审视结果就是美元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