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帮衬(18)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630章:帮衬(18)

陈大掌柜确实发了火,把人民银行和几大银行头头骂得狗血淋头。

都到1月中旬了,年终账目已轧过,包括两轮三板强平的场面也基本查清,银行难道还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坏账么?

更要命的是,再过一个月就是春节,作为消费旺季,各大行都有资金流出用于群众消费,哪怕想隐瞒都藏不住。

群众取钱拿不出来,转账转不出去,兑付国债利息兑付不了,那还了得?属于重大金融事故!

下面尽可能报了上来,包括不是因为这次投机失利,单纯违反财经纪律而产生的坏账也通报了。

企业以经营生产贷款为名,政府以拨付合理款项为理由,实际去搞投机,如果确实没上下勾结,那不该只指责银行,问题在于坏账最后还是银行承担。

退一步说,就算国有企业、政府财政坏账,最后还在大掌柜层面负担。

合计产生的新增坏账、死账总金额高达12亿。

这可不是小数字,此时全国银行体系全口径本外币存款余额(不含境外分行,但包括以流动资金形式存在、尚未进入国库的社保资金)共600多亿人民币,贷款余额528亿,光这把就造成了2个多点

的损失。

如用后世金融指标来评估,属于局部性金融风险。

好在12亿未必全收不回来,相比较成立四大国有资产公司接管各大行不良资产以便剥离上市的情况,相对乐观。

那会要是不搞不良资产剥离和国家财政资金注入,四大行非全面崩盘不可。

坏事里面有好事,因为闹得这么大,方方面面都拍了桌子,新一轮改革契机也来了。

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全行业公私合营时,金融业五个系统联合董事会正式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愿意“在兼顾公私股东权益,维护职工利益,并保持海外行处的原则下,实行彻底改组",统一成立公私合营银行。

到1952年12月,五个联管总处合并为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全称为公私合营新华、中国实业、浙江兴业、国华、和成、聚兴诚、浙江第一、金城、盐业、中南、上海银行联合总管理处。

除保留新华、金城等十一家银行的行名外,其余参加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的行庄公司,包括中国通商、四明、大陆等历史悠久的银行和所有钱庄,原名称一律取消。

根据林冠华的建议,公私合营体系后来重新厘定,允许私方再次选择。

金融系统属于例外,因为银行法规定除国家审核允许的外资银行外,其他银行必须国有绝对控股(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私方可选择不合营,不合营的结果是给予过渡期清算、关停或转型。

比如私有银行可转为典当行,典当业不强求国有绝对控股,最终所有私有银行家继续公私合营,无一转型。

类似情况还包括教育系统,所有学历教育学校都必须国有控制,如不愿意合营,可转型为职业教育(技术学校)、业余教育(培训学校)或非学历教育(幼稚园)。

最终99%的公私合营学校继续国有,只有极少数大城市私人学校转为业余教育,主要为中考、高考提供补习服务,这也是《教育法》允许的。

按照新教育体系,中考最多可参加3年,高考最多4年,研究生和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不限。

之所以如此规定,是目前高考后对应的基本都是国家干部,为防止出现类似旧社会那种60岁还在孜孜不倦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一官半职的行为而给予限制。

等将来高等教育全面普及,再开放年龄限制也不迟。

教育系统比金融还严格,银行尚有外资银行,学历教育没有外资学校,包括德国在华院校,其法人人格都是中国院校、由国家投资,无非教师、教材、学术体系和德国院校衔接,相互承认罢了。

不制定这种严格办法,教会学校等依然会产生很多问题,最起码在当下中国还不适合开放。

到1953年,除华侨、东亚、集友三家侨资银行外,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整合了原各家公私合营银行与私营银行、钱庄、信托公司,并由人民银行直接领导。

随着政治变化,金融系统又发生新变化,台湾、琉球收回后,被国党带走的银行系统全部收回并重组合并;

南洋陆续内附,当地银行陆续进入监管体系,给予过渡期改组并要求遵循《商业银行法》。

这次出问题的很多是原南洋地区的商业银行,本身投机风气不少、财力又不够雄厚,偏偏监管还不算最得力,正好上上下下全混杂在一块。

唯一的好消息是所有正经存款全都参加了加人民银行的存款保险并缴纳了存款准备金,储户利益不会受损。

不利消息也在于此,很多当地小银行资不抵债,扣除资产后已濒临破产清算,除央行为此必须垫资外,一旦真进入清算流程,势必引发当地金融恐慌。

在苏联考察时,陈云和林冠华已指示人民银行尽快接管并提供资助。

资助不是无偿的,业务良好,单纯只陷入流动性危机可以股份换国家注资,如已实质性陷入资不抵债状态,那该破产破产,该吸收合并就吸收合并,私人股份基本清退。

林冠华提了新方案:所有新地区银行由工、农、中、建、交、邮六大行去帮助重组并换成在该地的分行,实力较强的非国有银行,包括几家华侨银行,连同保留的公私合营总行等机构再次进行合

并,再由国家注资25亿,重新挂牌成立中国联合银行,列为国有第七大银行。

注资后的中联行作为股份制银行安排去香港和伦敦上市,再发行对应境外股票融资。

国内原来私人持有股份也在这轮改组中被调整为流通股票,允许变现、抛售。

按新蓝图设计,中联行由财政部持股82%,境外投资者持股9%,境内投资者持股9%。

境内投资者既包括原银行股份持有者,也包括这次发行后,以现金申购并持有股票的民众。

国内发行称C股,香港挂牌称H股,伦敦挂牌称L股。

日后香港回归,C股与H股合并,如《中美新约》签署后,双方一致认可在美国发行股票或其存托凭证,称N股。

盘点下来,金融系统要实现三个突破:

-变属地管理为垂直管理+属地监督;

国有银行实行现代化的股份制改造,发行股票加入证券交易体系,突破目前国内证券交易所只有私营或公私合营企业的限制;

-进行跨国融资和上市交易。

林冠华又把巴塞尔协议1期有关内容端出来,要求银行体系认真对照,对资产充足率、风险评估和定价、风险评级等给予过渡期并参照执行,进一步谋求深化改革、严肃管理体系。

财政方面,要求强化收支两条线运作;

国企方面,这次能救的就救,不能救的按照市场原则关停并转,下岗工人由省国资委重新统筹安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