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帮衬(20)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632章:帮衬(20)

土耳其和平协议签署后,苏联慢慢撤军,北约陆续解除了对苏贸易的封锁。

黑海还是出不去,因为土耳其虽然没彻底堵住,但在大量土石方填塞下,海峡地形非常复杂,除那种吃水不过2-3米的小型货轮,其他稍大些的船只都有搁浅甚至刮擦风险。

罗马尼亚方面一周前进行了尝试,一艘6500吨载重的油轮想往外送油,结果被直接卡住,目前还在挖掘施救。

这下好了,连小型船舶都出不去了。

土耳其虽然未继续再填海,但挖掘进度慢得可怜,一会儿说天气太冷,不好施工;一会儿说人手不够;一会儿又扯机械力量不够。

反正以各种理由推脱,明里暗里就是要让保加利亚把那1284平方公里土地归还。

保加利亚已把属于自己的400平方公里给罗马尼亚了,如数归还不等于亏了1284平方公里?

和莫斯科抱怨,主席团一时半会也想不出好办法。

继续威胁、不撤军就只能顶牛,要让这三国自己派工程力量去挖掘,也不甘心。

最后莫斯科勉强给了个意见:开春后再说,现在毕竟太冷!

虽然催着美国人让土耳其人动手,但鉴于苏联还没彻底撤军,未如数归还土耳其战俘,也没把自由军团家属送到位,华盛顿不置可否。

唯独有一点,欧泰、加泰、美泰、英泰运送家属的轮船卖力地往返于里加-南美洲。

来程时送上圭亚那撤离人口,返程时装载自由军团家属,顺带搭载一堆钢材、水泥、电线等基建物资,忙得不亦乐乎。

莫斯科重心在于库尔德,1月11日,库尔德以90%以上的同票公投加入苏维埃,使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再次恢复到15个。

虽然美国没封锁太平洋港口,但海参崴毕竟处于封冻状态,破冰船不太方便。

更重要的是,远东地区很多生活物资都从中国进口的,没那么多空闲支持。

既然韩国希望加入自由贸易体系,中国也答应在收取担保费前提下提供担保,莫斯科也认可了。

这次说从朝鲜调集人道主义救援船只,其实物资在韩国和中国采购,采用挂账模式,算社会主义阵营全面自由贸易启动后第一批通过中国嫁接而进入苏东体系的货物。

白善烨对此很重视,在苏联人到场前就按当初美国配给澳大利亚物资的模式列好了物资清单。

朝鲜也想做这种生意,实在物资遗乏搞不出名堂,人参、苹果等特产澳洲又不需要,最后提供了3艘货轮,以运费冲抵欠苏联的卢布债务。

中国人道主义救援船队安排了12艘船,共计9万吨物资;

苏联人道主义船队安排3条船,共计2万吨物资。

不是老大哥不想显示派头,实在囊中羞涩没办法,再说澳大利亚也太远了,但凡是欧洲国家闹革命,2万吨物资也少了点。

赫鲁晓夫时代,米高扬非常不满安德罗波夫在匈牙利问题上煽风点火,想把他弄掉,但赫鲁晓夫不同意,认为安德罗波夫虽然判断过于严重,还算勇于任事。

换布尔加宁掌权,米高扬旧话重提,一大批保守派也不愿意,包括布尔加宁本人也觉得继续待匈牙利可能确实不太合适,但安德罗波夫很有才干,人也年轻,可栽培一下。

他指示给安德罗波夫换个职位,担任苏共中央负责与其他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联络部部长,和中共外联部角色一样。

论起级别略低,曾山至少是中央委员,安德罗波夫此时还不是苏共中央委员。

不管怎么说,新位置上的安德罗波夫认为要打开局面,澳共革命很重要。

澳洲革命和中共革命完全不同,但和十月革命的历史契机和周围环境十分接近,甚至连运作模式都非常相似。

另一方面,受土耳其战争影响,苏共号召力下降得非常厉害,安德罗波夫很着急,希望能挽回势头、塑造形象。

他提出要将工作中心放到非洲、拉丁美洲等区域,亚洲或许是中共自留地,其他地方我不可能不影响吧?

布尔加宁对此很欣赏,米高扬觉得没必要和一把手在这种小事上起冲突,只要安德罗波夫不在东欧折腾,随便去哪个外围赞助革命都行。

2万吨物资而已,不贵,比打仗花钱少多了!

苏联在韩国采购物资准备送去悉尼瞒不过CIA的视线,杜勒斯很快进行了汇报。

对克拉克而言,目前美国面临非常复杂和困难的抉择:

在中、苏相继对悉尼临时政府提供物资支援,甚至中国提议把堪培拉交给悉尼后,美国如不继续支持塔斯马尼亚和墨尔本,将面临着完全将澳大利亚推给共产党的风险。

“伦敦难道对这一切无动于衷么?他们如何应对?能不能和我们站在同一立场上?”

赫脱苦笑:“伦敦当然不希望澳洲政府赤化,但目前对悉尼当局也没办法处理,难不成还派武力镇压?

莫里森飞去塔斯马尼亚,劝说残缺议会尽快选举政府上台并果断签署对华和约,但现在无人愿意负责,更不必说,悉尼当局能不能服从这个所谓的新政府。

目前双方已断绝了完全联系,澳共在获得中苏有关交战团体承认并派人进入堪培拉后,声势更是大涨…”

“伦敦眼睁睁看着澳洲赤化?“克拉克恼火道,“艾德礼不会真把自己当社会主义了吧?”

“那倒也没有,伦敦调集运力拼命从悉尼拉人,美泰、亚泰和新成立的新泰也在拼命拉人…”

新西兰根据美国要求发行14亿特种白条后,美泰等财团被白宫邀请购买并去新西兰新办企业。

在内部竞拍中,美泰花了2.4亿买走价值5.3亿美元白条,新泰航泰运预计将获得纳皮尔港的全部所有权并进行开发,在陶兰加港等地也获得了专有码头和机场,与此同时还在新西兰弄到不少工业地皮,准备大力发展食品、毛纺加工业。

美泰这2.4亿美元也并非现金,而用五角大楼后勤系统拖欠的运费和其他杂费冲抵,其他财团也基本上是这路子。

至于这些本该拨付给军事承包商的款项,早被三军挪用于建造各类装备或投资研发项目了,里面水到底有多深,克拉克懒得去查,毕竟大大小小的官僚都从中分润。

吃相难看的直接低进高出,吃相优雅些的就是在这个新泰公司里获得股份,等后续美泰集团增发股票收购然后去公开市场套现;

更文明的操作就是推荐白手套去新公司任职,什么战略顾问、独立董事、管理咨询等高薪职位统统都是送钱门道,表面上完全合理合法。

要兴办这么多产业,必然得有人口,新西兰目前急缺人口,组织其他移民暂时不可能,从澳大利亚拉人见效是更快、最顺畅的。

新西兰当局乐意见到这种场面,澳大利亚人来了不还能拉动内部生产和贸易,还有房地产开发等等.….只有把生产力搞上去才能还五国银行团的钱不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