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狂飙(10)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642章:狂飙(10)

幸亏苏联已基本从土耳其和叙利亚撤军,少部分部队囤积在库尔德共和国,其他部队返回各自驻地,包括东德集群也陆续回归,否则美军还不敢如此抽调。

至于美国抽调走部队后,北极熊会不会卷土重来,李奇微和泰勒都表示出极大担忧,但南美火烧眉毛的情况下,实在顾不得这么多了。

克拉克亲自出面拍电报给布莱德利和柯林斯,恳请他们配合沃金斯。

两人纷纷点头应允,毕竟现在只是自由军团顾问和指挥,不再是参联会成员了,要摆正位置!

目前局势之糟糕前所未有,美国舆论把布莱德利和柯林斯去职看成克拉克走马换将、锐意进取的一部分,两人颇为无奈,但客观上起到了替总统背锅的作用。

争就不要争了,赶紧把事情办完才是王道。

再说总统很有人情味,锅虽然让自己背了,但自由军团经费足足的,也有选人用人大权,装备和美国能完全统一,有人有钱有枪的前提下,在自由军团当官不比在华盛顿受国会夹板强得多?

为预防北极熊卷土重来,美国也降低了调子,一方面给土耳其资源用于建造防空塔,另一方面又安排德军协防土耳其,让西德捡了现成便宜。

波恩尝了甜头还卖乖,左一个“咱出国驻军是不是不太好啊?”、“会不会有悖于非军国主义化使命啊?”、右一个“英法比荷等盟友会不会看咱不顺眼啊?”、“要不就暂驻一下,等美国腾出手来我们就走?

在商言商,克拉克怎能不懂潜台词呢?

无非波恩在索要驻防土耳其的军费,他火速下令:驻防费用德国自己承担,作为履行北约义务一部分,美国根据新鲜出炉的《两洋法案》给予德国17亿美元军事援助。

给钱是不可能给钱的,这辈子都别想!

但把装备、生产线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放过去冲抵没问题。

反正克拉克、菲克特勒等人心心念念的《两洋法案》已经通过,可不得赶紧霍霍?

坦克、卡车、F-104、F-105生产线都确定要在德国上马,甚至为多给阿登纳一点念想,美国还放开了20mm以下口径武器的批量生产。

按东京非军组要求,日本不能装备20mm以上的武器,那反过来理解,20mm以下完全合理合法对不对?

虽然只开了条小缝,但德国能玩的花活就很多了,什么新突击步枪、冲锋枪、通用机枪、重机枪乃至车载机关炮都可以上马。

20mm不就是19.99mm的意思么?这管子用来搞轻型车辆机关炮莫非还不够?

既然20mm都放开了,那手雷、地雷、防弹衣这些玩意是不是也能放开?新款晶体管军用电台、高性能雷达是不是也能陆续上马?

阿登纳笑纳了大礼包,转头又派人和土耳其签订防务和经济合作协议,后者同样喜出望外。

用温克的话说:“还得指望中国打再狠点,如果真把南美赤化了,自由军团又顶不住,会不会把我们拉去南美洲?

叫我说啊,如果真让咱们去,咱们优先管智利和阿根廷,再折腾巴西南部那几个州,那里全是欧洲移民,不是德国就是意大利后裔。”

阿登纳初听之下觉得匪夷所思,仔细琢磨颇有道理,德意志在智利可有不少人脉,必然能立得住脚。

曼陀菲尔笑道:“你想得挺美,万一抽咱们去协防澳大利亚怎么办呢?”

温克倒抽一口冷气:“想也别想,那是大不列颠势力范围,不适合德意志人插手...

傻了才和中国对上,到时候解放军用德国教官、德系坦克和军火、加强版闪电战来对付我们,3岁小孩都知道不能这么搞!

尊敬的上将阁下,您也不想有朝一日在战场上被人穿插包围后然后再遭遇MG52扫射吧?

曼陀菲尔的笑容戛然而止,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

南美赤红翻天、2790亿《两洋法案》开支出台,美元在金融市场上更加臭不可闻,成交量最大的短期美债交易价格暴跌到92以下,意味着无风险利率已达到近7%。

全美一共才5000多亿GDP,居然拿出一半来搞军备,堪比二战的军费体系,虽然《两洋法案》规定4-5年才陆续完成,虽然比参联会掏出来核套餐费用低得多,但足够吓人。

黄金价格反应敏锐,直接朝100美元大关呼啸而去;其他各他类产品,尤其和南美相关的农产品,按美元标价都计提了10%-15%的涨幅。

一方面因为大家预期美元马上会贬值,另一方面也因为南美目前这衰样,农产品别想出口了。

3-4月正是南美收获季,尤其种植园经营体系下都是外向经济,咖啡、可可、大豆、小麦、玉米、糖料都要轮番出口,现在局势动荡不安,农业工人们开始闹革命,里约、圣保罗也在共产党手里,还折腾个啥?

直接白瞎!

连美国农业部也在爆炒库存不足概念,直接拉涨价格以便为北美农场主们服务。

加拿大和北美的农场主们都希望巴西多打打,最好像当初印度次大陆那样打得翻江倒海,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一样。

红美元也出现大幅下挫,现在红美元票息只有5.25-5.5%,收益相比美债出现倒挂不说,作为紧盯美元的产物,虽有一定独立运作空间,但毕竟要保持大致一致。

中国央行表现出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跌到88一线时下场干预并进行回收,一口气回收7-8亿后终于把价格拉回到90一线,让各方面适当喘口气。

等于这些国债发出去收到的美元白用这么几年不说,回笼时还能打9折。

莫斯科完全不能理解这种操作:凭本事弄到手的美元,为什么回购债务?让债券自己烂掉不好么?

这就体现出双方金融管理理念的巨大差异,水平比中国差远了,不是金融托派们完全不懂,无非上面瞎整,下面装作不知跟着起哄罢了。

英法比荷一堆银行家求着中国发红英镑,现在美元不太香,但中国可以发英镑国债不是?

你们把国债赶紧改个花色,用英镑标注再加防伪,妥妥热销。

林冠华推脱运作逻辑不对劲:蛮好能从英国直接拿2.5%的工业贷款,连印刷机都不用动,为什么要发行4%以上的英镑国债?

金融家们回答不了工业总监这个实质性问题,又不甘心无所作为,憋半天终于有聪明人提议降息发行。

意思以中国目前之地位和经济实力,发行3.25%的国际债券也完全具备了实力,应给予最高评级。

虽然3.25%比2.5%还高出0.75个百分点,毕竟前者是现钱,后者只能冲抵货款额度,在流动性上有差异,票息差就是流动性对价弥补。

万一市场实在追捧,你不还可以溢价发行么?

承销行不但不收取中国发行手续费,反过来还要先垫资帮助发行。

这套路可把人民银行整不会了,居然有人求着发国债?这啥意思?帝国主义抢着借钱给俺们花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