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狂飙(13)
林冠华喝了口水,继续道:“至于经济制裁,本来帝国主义联合起来可以办,我们也不会仅仅因为经济制裁而选择动武。
但经济制裁有致命漏洞,我们控制的领土和人口实在太大了,谁制裁我们就自动丧失了这个市场,不制裁或少制裁的其他国家就会收到莫大好处。
帝国主义自己并不是铁板一块,也有不同经济利益,工业产能都过剩,能对拥有7亿人口,毛3000万平方公里土地、急于工业化的中国视而不见?
哪个帝国主义会舍己为人呢?'
老总愣了下:“7亿?有7亿了?算刚才说的那些人口么?”
“1958年估计突破7亿,不算刚说的南美人口,那都要尽可能搬迁走,移民给苏联的那1400多万也扣除了。”
林冠华道,"按目前的生育率,1969年甚至1968年就可能突破9亿。”
常委们学习党史时看过历史数据,对几个关键数字很清楚:1964年才突破7亿,1974年突破9亿,至于10亿、11亿等数字都是人口控制后产生的,不能简单作为参考。
林冠华也说这7亿是送掉1400多万后还留下来的,再把这批数字加回来,1957年妥妥破7亿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认为我的策略与建设社会主义和世界革命的总目标并不相悖..”
林冠华总结道,“难道把这些南美老乡放到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把他们送去苏联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就不是搞社会主义了?马克思说,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胜利的最高层面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反正最终目标是为了消灭国家,那先进来中国体系搞社会主义、等待最终胜利消灭国家有何不可?万一委内瑞拉、巴西革命失败,不还有一批老乡参加了社会主义么?
我们又没逼他们加入中国,是他们自己公投加入的,甚至我们还没说公投,对方主动跑到乔治敦要加入、要公投了,冯白驹同志的电报总不是我捏造的吧?
退一万步说,如果我们不承认委内瑞拉和巴西群众公投内附,是不是将来也不承认缅甸、荷属东印度、菲律宾乃至澳洲的公投?那不全乱套了?”
其他人没吭声,只有董老哈哈大笑:“你这小鬼学的马列和我们学的马列确实不太一样,辩论水平也高,我一时半会甚至都挑不出你说的错在哪里。
仔细想想林冠华的逻辑颇有道理:既然世界革命最后要消灭国家,那来中国搞社会主义最终消灭国家有啥不对呢?今日说拿委内瑞拉、巴西不对,是不是打算否定当初拿缅甸、菲律宾、印尼不对呢?
任书记微微一笑,林冠华拿主席的话堵主席,拿马列的话堵列、斯、毛,果然懂马列并能活学活用的知识分子挺难对付,你要和他们他拼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那一定甘拜下风。
陈云看气氛缓解得差不多了,又换了个话题:“你老想着把人口送到苏联,有没有考虑过苏联不收的情形?你这一套说白了,莫斯科如果再看不懂,那就太傻了。”
“看懂也好,看不懂也罢,莫斯科必须收,因为没有不收的余地。
首先,莫斯科欠我们170万移民配额,这是拿去年贸易顺差换的,除非他想赖账,否则必须收完为止;
其次,苏联1957年粮食歉收,今年青黄不接时必须大规模进口;而且1958年苏联粮食收成依然好不到哪里去,还得接着进口。
就苏联那脆弱的国际支付体系,不从我们这搞粮食,其他没地方买,东欧那点粮食一下子就倒腾完了,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除非主席团舍得降低人民生活水平、造成社会动荡与群众不满,否则必须接收移民换取粮食并弥补贸易缺口。”
少奇同志道:“不是自由贸易体系启动后开了转融通口子么,他是不是可以从西欧买?’
“理论上可以的,现实他办不到..“
林冠华笑道,“苏联获得转融通额度有前提,或者我们担保给额外的外汇额度,或者他对华贸易顺差无条件中转为转融通体系下的外汇额度.但他怎么可能弄到贸易顺差呢?
南美一片混乱后,目前北美期货市场粮价是285-290美元/吨,我很快要下场把粮价进一步拉高,可能会拉到325-330美元一线,那样钢粮比将会达1:4,苏联卖4吨钢材才能换1吨小麦!”
听到林冠华准备把钢粮比拉到1:4,连陈大掌柜也不禁瞠目结舌,苏联计委预定今年对华交付1800-1900万吨钢铁,按此逻辑,连500万吨小麦都搞不到!
拉高北美价格后,全球都会是这粮价,西欧资本家也不是慈善家,不可能国际市场卖330,卖给莫斯科就只要300。
退一步说,就算只是300,苏联就能承担得了?
老总哈哈大笑:“看来你又要坐庄了?”
林冠华摇摇头:“这会还真不是我主动坐庄,是形势所迫。
今年入夏,黄河会发洪水,受灾估计以百万计,死人应该会少些,但被淹农田不会少太多;
在黄河流域洪灾前提下,其他各地,尤其山东、华北、中原会出现旱灾....
1958年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头一年,威力很猛,至少4千万人口会受灾,几百万人可能颗粒无收.....
与其让他们去流浪、去讨饭、去吃救济粮、吃观音土,还不如政府组织起来把他们一起送走并移民安置。
西澳珀斯、广南、山南、马达加斯加、圭亚那、瀚海、天山都要大力承接移民人口。
救灾是件很麻烦的事,花费大、效果差,统统先移走。我个人预计三年自然灾害可能涉及1500-2000万群众的大范围迁移。
拿圭亚那、拿澳洲、拿马达加斯加,拼命获取土地真不是为了我个人,我又不分管农业。但发改委要对人民负责,对中国人民负责,要保证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不饿死人,不发生经济倒退!”
任书记和陈云对视一笑,彼此心领神会。
表面看陈大掌柜是换了个话题,其实引出了一堆新论据,让林冠华继续深入阐述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
陈大学柜自己也没想到林冠华会把钢粮比搞到1:4这样丧心病狂的状态,反向剪刀差真是割到天边去了。
“对了,我刚才的论证逻辑还不够严密,苏联要换到粮食其实还有两条路....
林冠华补充道,“第一条是和美国充分合作,服从美国的指挥棒,不仅政治,且军事上要施压甚至直接对我们开火,这样美国会给他足够粮食,凭北美产地做得到;
第二条是苏联拿武器去南美支持革命,去南亚支持印度,用武器换粮食,这很可能发生,但我觉得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苏联没有大规模船队,但凡他敢向南美输入大量武器,必然通过欧洲或美国的物流系统,把柄还在华盛顿手里。
少奇同志道:“小林讲得差不多了,今天讲得比较充分,我们表决一下,老规矩,小林自己没有表决权。赞同小林思路的同志请举手!”
没人举手。
少奇同志点点头:*那...赞同主席思路的同志请举手。"
大家相互看了看,也没人举手,甚至主席自己也在旁边大口大口抽烟思考些什么,没举手。
很显然,林冠华提到黄河大水、三年自然灾害、粮食减产又把他从理想主义的云端拉回了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