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现实(1)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654章:现实(1)

欧洲军事和政治观察家起初对中英进攻埃塞俄比亚前景并不看好,埃塞尔比亚毕竞在60年内两胜意大利,算非洲响当当的硬骨头,他们认为中国会遭遇苦战,尤其埃塞俄比亚的地形、气候、人口会造成重大阻挠。

海尔塞拉西一世依仗的近卫军一直雇佣欧洲军事教官,使用大量进口先进军械,还有非洲难得一-见的装甲部队,在朝鲜那个寒冷天气里可能确实不容易发挥,但在本土鹿死谁手很难说。

没看英国人只出了海军和飞机,压根就不派地面部队么?

事实证明,两败意大利不是埃塞俄比亚太强,其实是意大利太弱。

王宝杀进去就非常顺利。

当然,王宝率领的集团军进行了多方面强化,王宝本人在南京军事学院接受了近2年科班教育,指挥水平从依靠猛冲猛打的本能风格转型为依靠战术。

构成集团军主力的只有一小部分原来的依苗部队和国党军官,大部分是后来重新入伍的战士,中央从上到下进行了补充与强化并派遣了大量的政工干部。

王宝本人在南京进修时结识了一批解放军将领,用各种办法重组和整活,与原各野战军隶属的场面大相径庭,堪称五湖四海。

就王宝的本性和年纪,去了没几个月就和这批老大哥们混熟了。

军委也有意识尝试新战术,包括空地一体战、树梢打击等策略全给埃塞尔比亚人给用上了。

前线虽然是中将、少将们在指挥冲杀,但后方参谋部里押阵的来了2个元帅、4个大将、7个上将,如再算上蓝军参谋组、教官团中的原国党与德国系统中将、上将,将领浓度就高出天际来了。

刘帅把这次作战当成学员毕业考核水平测试,重点验收学员水平怎么样,国产装备性能如何,对恶劣地形适应能力怎么样。

澳洲战场太重要、压力太大,无法从容不迫展开,圭亚那太远,相比之下,埃塞俄比亚是最好的练兵场。

在战斗机、攻击机、突抓鹰、Z5\Z6等直升机联合攻击下,不等装甲部队包抄迁回,埃塞尔比亚近卫军直接崩溃了。

法国本和埃塞尔比亚战事没啥关系,听说中英联合动手后,死皮赖脸非要插一脚,很狗腿地表示后勤和指挥基地就用吉布提,法国尽可能保障后勤物资供应。

最后中、英答应了法国的要求,唯独提了一条,不要用云爆弹,法国人满口答应。

英国飞机从航母上起飞,中、法飞机从吉布提起飞,包括联合指挥部和后勤司令部也设在吉布提。

英法也看到了中国阵营里佩戴中国荣誉军衔的德国人,听说“教官”身份,彼此心领神会地点点头:有中国约束着,德国估计还不至于乱来。

法国如此热心当然不是闲得无聊,而是有利可图。

一方面是稳赢的仗可以练手,另一方面也借机捞点好处,当然,地面部队派不出来,法国主要提供空中掩护和后勤。

关于战后场面,三家很快谈妥,中国主要在厄立特里亚租借港口并驻军,埃塞俄比亚新的民主政府和有关商业利益由英法分享,其中英国占比高于法国。

作为回报,英国准备在日本问题上配合中国,驻军与否随便,反正就敲边鼓。

法国则承诺多吸纳中国从其他地方转移出来的人口并给予法属西非的矿产、商业和军事基地利益。

三国还勾兑了西洲省经济利益,中国承诺西洲省是中国本土一部分,开发适用于中英、中欧协约,英法表示支持中方立场。

中国也不会反对他们在南美扩大利益包括销售武器,唯独老规矩不变:不要放贷,否则本金可能收不回来。

英法忙不迭答应。

本来南美是美国后花园,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英法虽有圭亚那,一直也没办法发挥出价值来,放中国进去搅局后,场面一下子就活了,整个南美乱得像锅沸腾的粥,英法都准备大力布局。

4月29日,随着三国联军开入亚的斯亚贝巴,埃塞尔比亚其他武装部队发生暴乱,海尔塞拉西一世被枪杀,一批中高级军官宣布废除帝制、组建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并向三国寻求停火。

三国同意停火,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在第二天自行改组为临时政府,宣布承认厄立特里亚完全独立,宣布埃塞俄比亚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土地、金融财政机构和工业国有化并邀请英法驻军。

国有化主要针对美资企业,英、法企业数量很少,还都获得了赔偿。

厄立特里亚差不多进行了如此调度,宣布土改、颁布宪法、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对中国帮助其获得解放和独立的感谢,厄立特里亚把北部的特可莱港、南部的阿萨布港租借给中国使用(军民两用),又把达赫拉克群岛租借给中方充当军事基地。

中方反正承诺不干涉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内政,这一点英法都认可,中国驻军在厄立特里亚既是给红海安全上再保险,也能预防埃塞俄比亚将来对厄立特里亚的报复。

这么折腾过后,埃塞俄比亚所有港口和海岸线都没了,成为了彻底的内陆国。

由于该国附近都是英法殖民地,美国就算想教训这个国家都找不到下手的基地,这也是埃塞俄比亚敢于国有化美国企业的重要底气。

美国在非洲有两个马仔,一是利比里亚,还有便是埃塞俄比亚。前者实力太弱,一直没什么存在感,埃塞俄比亚仗着自己有几分底子,对内欺压厄立特里亚,对外跟随美国咄咄逼人。

这次终于踢到了钉板上,被中、英、法三国联合教训,说好的抵抗到底、焦土政策等等在绝对的实力碾压前,变得相当滑稽可笑。

都国有化美国企业了,那就只能进入英法体系,无法再回头了。

华盛顿又气又急,却半点也没办法,想象中迅速扑灭古巴革命在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退入山区打游击后也成为了泡影。

沃金斯忙着安顿陆战1师去多米尼加镇压革命,哪顾得上遥远的埃塞俄比亚?

本来和埃塞俄比亚走得近的以色列同样不敢吭声,因为他们忽然发现,如果中英法也这样碾压过来,自己大概率挡不住,周围土耳其的德国部队虽然不见得和中英法一伙,但对以色列挨揍恐怕也会喜闻乐见。

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精神,犹太人低调收敛,眼看华盛顿光对付中国都忙不过来,连忙秘密向苏联求援,要求购买更多的武器和移民。

得知古巴惨败消息后,主席团愤怒异常,讨论场面比突袭墨尔本被澳大利亚反教训一通火爆得多。

虽然安德罗波夫进攻墨尔本的目标没达成,但大清洗总算如期发动,亲苏派已掌握悉尼临时政府大权,也算不幸中的大幸。

况且,么日本突袭投入的本钱不算多,唯那艘三手巡洋舰还是朝鲜这里借来的,没了也就没了。

至于朝鲜付了一半钱却拿不到货也无所谓,反正朝鲜还欠那么多钱呢,拿来冲抵就是了。

但30多条船组成的古巴舰队被打得全军覆没,且是在苏联事先警的前提下被如此对待,主席团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众人想到的第一个报复对象就是土耳其。

仔细讨论后又认为进攻土耳其并没有什么用,目前德军部署在土耳其,哪怕北约事实上已撤离大部队,苏联要应付起来也很吃力。

更重要的是,古巴问题和土耳其完全无关,哪怕最积极主张报复的勃列日涅夫也觉得再拿土耳其开刀不合适。

第二个拟报复的对象是日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