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现实(4)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657章:现实(4)

俄罗斯在归还土地中承受了很大损失,内部一直非常不满意,议论纷纷,需要中央安抚;

乌克兰在两次土耳其战事承担了很多压力,包括原定项目也被迫拖延或取消,搞大型钢铁企业可以弥补。

最后一条是西北部的科拉半岛与卡累利阿铁矿分布带,属于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和卡累利阿共和国。

这里探明铁矿资源量量相对较小,约为30亿吨,但所谓较小,只相对于前两条铁矿带而言,30亿吨本身体量相当可观,茂山铁矿也就这个级别,论具体品位还略低些。

柯西金认为可带动经济发展,海军不是要大规模造船么,在黑海随时可能被封堵的局面下,不适合大力发展造船业,最终还得依赖北方几个船厂。

造船可是钢铁消耗大户,总不能千里迢迢从乌克兰方面调用钢材吧?那还不如就地建设钢铁企业。

众人都表示了同意,米高扬问:“增加到这个程度,可抹平逆差了么?"

柯西金苦笑着摇摇头:“远远不够,因为石油输出受到了限制,我在考虑用其他方式进行弥补。

巴库原油出口是笔很大的生意,承担着解决苏联外汇的重任,但目前受到了极大阻碍。

土耳其战役时期,苏联贸易被封锁,油轮根本别想动;

战役结束后,黑海通道被封堵,到目前为止还只能通行最多不超过6000吨的船舶,对动辄上万吨、数万吨的油轮而言,根本没法用。

巴库原油就算能通过管道输送到黑海岸边,也没法装船输出。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炼成成品油后实现铁路运输,但又涉及到铁路运能和产地消化问题,毕竟罗马尼亚那1000多万吨原油也要找地方输出。

中国承诺敞开收购苏联原油,计委盘算了一下,难点在于运能上。

同样1吨运能,输出钢铁可以换回80美元,输出原油却连15美元都换不到,哪怕再变成成品油,也不如钢铁收入,肯定是先保钢铁而非原油。

柯西金建议是抓紧修筑通往中国天山的原油输出管道。

“中国计委负责同志告诉我,铁路马上要到天山省会迪化了,他们做了计划,一方面扩建克拉玛依的独山子石化,将其炼能从25万吨/年扩容到400万吨,另一方面就是新建天山石化,起步规模600万吨。

柯西金解释道,“有了铁路。大件设备就能运输进去,对扩建炼化确实有利,修建管道并非件难事,我们已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了,唯一困难在于,目前国际油价并不高,如果不是为了抹平贸易差距,按国际价格输出,利润相当微薄..

苏斯洛夫道:“那就把价格加上去嘛,反正中国运输原油到天山省也得一大笔钱。

“不..”

柯西金苦笑,“中国计委同志告诉我,如双方不能签署一份长期供油合同,他们不会选择在天山建设炼化业,更愿意选择靠海地区发展炼化。

目前中国85%以上的炼化产能都在沿海300公里范围内,位于黑龙江的大庆油田已算比较内陆的油田和炼化产能了,但距出海口也不到1000公里。

半竟,中国其他原油产能都在海边,甘肃玉门、天山独山子虽然建设时间比较早,但产能非常有限..

布尔加宁问道:“具体什么价格?”

“一种以过去5年国际市场均价乘以油品质量调整系数,按当年卢布/美元汇率交收卢布,另一种是双方约定卢布价格并按每年3%递增,不管国际价格.....

众人想了下,一下子也不知道选什么。

前一种规避了汇率风险,但没法避开国际市价波动风险;

后一种规避了市场波动风险,但对卢布每年贬值是否超过3%,大家心里着实没底。

更重要的是中方还约定了5亿美元违约金,这是以前从未见识过的条款。

“完全可以等他们炼化厂建成了再加价嘛,违约金什么的不用在意。”

别尔乌辛满不在乎道,“难道工厂建起来了,他还能因为我们原油供应稍微涨点价就不开工么?我们掌握着上游原料资源,还怕下游炼化厂么?

我反而觉得,真要大量输出,几百万吨炼化他能消耗得掉?到时候给他输出3000万吨原油,他能承接得住?没准还得是北京违约呐!。

众人一阵大笑,于是通过这项意见:加速建设输油管道,合同抓紧签署,争取4年内建成,5亿就5亿嘛。

这件事缓不济急,沟通半天后,确定今年把对华钢铁提高到2400万吨,化肥1000万吨,铝锭100万吨。

勃列日涅夫提议道:“为什么不出口些铜呢?阿富汗卢格尔省的艾娜克铜矿规模很大,我们早想开采了,现在不是很好的机会么?目前阿富汗还这么落后,完全可开采铜矿并出售给中国吧?铜可比化肥、钢铁值钱多了,而且阿富汗将来可以走团结港,不占用西伯利亚铁路运力。

众人觉得挺好,开采阿富汗资源也算一举两得。

“要不再把铭矿降点价卖吧?"

萨布罗夫道,“中国有很大的铬需求,主要进口地还是英国殖民地和南非,中方也愿意问我们采购,无非价格...

二战时期,苏联也向美国出口部分矿产用于支付租借法案物资费用。

但售价贵得离谱,通常比国际行情贵80%-100%。

比如1943年苏联向美国输入4.8万吨铬吨(指铬矿石中氧化铬的净含量,非提炼好的纯铬),索价412万美元,而同期土耳其出口的同样4.2万吨只要了210万美元。

其他美国进口价虽然有高有低,但都在正常幅度内,唯独苏联完全是例外。

和阿尔巴尼亚闹掰后,林冠华在发改委任上也问苏联采购铬,虽然用卢布报价比美元报价核算,但莫斯科加价太离谱,最后依然选择从南非和南罗得西亚进口。

等孟加拉独立建国后,又在奥里萨邦落地项目并进行开采,有关矿山费用用于冲抵驻军、培训、军火等费用。

作为贫铬国,目前中国每年要进口20万吨铬用于不锈钢和军工体系,这在全球范围内已属于需求比较大了,但对后世中国动不动上千万吨,还是小巫见大巫。

和美方谈判中,中方也问起为什么苏联出口价这么贵的问题,美国人高冷地笑笑:“那是正经的合作生意么?只不过是看有什么捡一点回来罢了,我们也要做帐嘛,返航船只空着也是空...

林冠华恍然大悟,那时候罗斯福就猜测苏联大概将来会选择赖账,但为最终打垮第三帝国,必须与苏联合作,高价进口铬矿或其他资源是给苏联面子的手段,是出于政治利益而非经济利益。

没想到战后那么多年,苏联还死抱着当初价格不放,他着实无语。

一直拖到1958年,实在没办法了,才想起适当下调价格便于抹平逆差。

热烈讨论了半下午,提了一堆改革意见,在不做大手术的前提下进行小修小补以便缓解局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