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深水区(12, 2100加更)
前线失败及内外交困下,布宜诺斯艾利斯发生起义与军人政变,庇隆乘坐一架Y-1飞机紧急逃亡乌拉圭,又搭乘客轮从乌拉圭去西班牙。
爱德华多·洛纳迪为首的军官团组建了紧急政府,在美国、法国大使呼吁下恳请停火。
这时已由不得阿根廷人了,中国、巴拉圭以阿根廷反复撕毁条约没有信用为由,要求所有阿根廷兵团放下武器就地投降,玻利维亚加紧进攻并推进,甚至前段时间刚和阿根廷停战的智利也卷土而来,反攻火地岛。
各家理由都一样:阿根廷人言而无信,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必须严惩。
-巴拉圭要求阿根廷承认前次停火所有条件,并承诺乌拉圭河与巴拉圭河间领土归属巴拉圭;
-玻利维亚开出的条件是阿根廷承认西北部卡塔马卡以北部分均归还玻利维亚;
-智利要求火地岛、麦哲伦海峡全归智利。
中方要求很简单,阿根廷答应三家要求,军队缴械投降,承诺所有巴拉圭河与乌拉圭河流域国家可自由使用拉普拉塔河。
中国对阿根廷没有领土要求,中国需要的领土,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事先都已支付了对价。
智利虽败给了玻利维亚、秘鲁和中国联军,但后来履行承诺,中方不会再去勒索什么,反而同意他取自于阿根廷的补偿。
在阿根廷政府接受上述条件前,各国不会停火并继续进攻。
8月30日,中美展开新一轮汉城会谈前,克拉克收到布宜诺斯艾利斯转来的十万火急电报,意思阿根廷处于崩溃边缘,务必加以挽救并要求中方停止进攻。
“一点反抗余地都没有么?"
克拉克唉声叹气道,“阿根廷自由军团人数是最多的,技术装备是最好的,包括上次损失的空军也重新补充了人手和飞机...我记得甚至还不是阿根廷人自己充当,骨干是澳大利亚人和立陶宛人。”
菲克特勒苦笑不已:“没用啊,立陶宛人和澳大利亚人也打不过中国人。如能打得过中国人,至于在自由军团里么?
话又说回来,亏还是澳大利亚人和立陶宛有经验的空军飞行员,换成阿根廷空军自己,只怕场面更惨!”
当天升空作战的除澳洲与立陶宛人外,还包括前几天被击沉编队但侥幸生还的阿根廷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基本上阿根廷所有能拿得出手的精锐全在里面了。
甚至五角大楼严令不许参战的美国教官们也不信邪地扑腾上去,最终依然铩羽而归。
赫脱摇头道:“日本人也没打赢啊,他们对付巴共手到擒来,结果得意忘形,在托坎廷斯河附近和中国人打了一场,也被打得大败而逃。
巴西人比较干脆,马上要求停火,并承认托坎廷斯河西岸归中国人所有。
其实我听观察员说中国并没兴趣继续进攻巴西,是日本人非要冲上去.....哎……
克拉克叹气:"行吧,打不过归打不过,谈还是要和中国人谈的,尽快停止战争、结束冲突,中国不能把整个南美洲都吞下去吧?‘
五星上将出身的他颇能精准评估各方面实力。
自由军团的澳大利亚人和波罗的海军队足够压制南美各军;
纯粹日本人组成的幕府军队,比自由军团战斗力更强且更适应恶劣环境。
但这两支军队都不是解放军对手。
装备和物资势均力敌时不是对手,对面有海空优势更是碾压。
根据CIA线报,中方在西洲人员已超过20万,扣除行政、后勤、工程等非作战人员,就算一半投入作战也不好惹。
更别说,中国分舰队每个月去南美晃荡一次,不是打这个就是揍那个,断无空手而回的道理,
指望用军事直接解决问题已走进死胡同,目前完全看不到曙光。
这是克拉克来汉城谈一揽子协议的根源。
不管承认不承认,珊瑚海一战是所有军事对抗的转折点,此战过后,场面急转直下,美国什么都摆不平了。
赫脱道:“今后南美或远东策略,或者真只能按杜勒斯局长的办法,利用当地民众势力给中共捣乱。
但捣乱有后遗症,没外界支持的捣乱没啥用;有周边国家支持的捣乱很容易被中国反击。”
20万人哪怕全是超人可不眠不休,都不可能看管住6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林冠华的威慑策略相当狠辣:中国恪守法理边境线,实际用不着严防死守。
南美各国若胆敢越境侵占,事态不严重就警告一下,严重了就揍你本土、揍你首都、揍你核心地带,你就说能不能挡住吧?
这次在南美先拳打脚踢一番,把规矩立好,以后与各国就容易相处了。
就像在远东,目前已没哪个国家那么不开眼,敢去侵占中国领土、岛屿,中国树立了标杆:说杀全家就一定说到做到!
“那不是好办法,费时费力名声又差,最好的办法是和平演变,让这块领土产生自我意识,寻求自我独立。
你见过横跨一万英里还能紧密联系的国土么?
等最初激情过去、第一代开国领袖去世,情况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南亚和中国本土接近,可能还会在一起,但南美中国、澳洲中国可能会与本土渐行渐远...
克拉克笑道,“维多利亚时代,大不列颠四大自治领如日中天,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往昔大不列颠纵横四海的荣光与辉煌?
能共同拥戴一个女皇、象征性表示还是个大家庭已非常不错了。
面对海外风起云涌的独立建国,中国是准备调兵来镇压还是放任不管呢?
如果中国领土间内战,我们是局外中立还是帮助其中某一派呢?
如果你们不相信,可以再想一想,巴西如何脱离葡萄牙独立的?中国本土到南美的距离可比葡萄牙到巴西远一倍都不止呢!”
菲克特勒与赫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被克拉克的宏大手笔所折服。
“工业总监提交的南美经济开发和基建计划,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
克拉克慢悠悠道,“一方面可解决我们国内生产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这块领土与美国非常接近,将来可能会是全套美国产业和设备,这比从中国本土运输过来经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