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深水区(21)
不管怎么说,中方毕竟帮苏联破获了大案,故乔治五世号卖出了高价:RPK机枪/AKM突击步枪全套设计与技术、3万个移民配额、70多名德国专家及其家属。
这些专家到中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疯狂翻阅中国存档的有关欧美技术资料,甚至到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的地步。
在苏联这十余年期间,什么欧美资料(无论公开还是保密的)都没见过,苏联完全封锁,打算废掉他们的学习、升级能力,虽然生活待遇不低,但整个人被慢慢养废。
这次苏联能爽快同意放出来,也觉得这些人已基本被榨干,他们会的东西苏联都掌握了,放给中国也无妨。
如果毫无追求,躺平倒是不错选择,但这些毕竟是德国专家,生怕自己完全失去价值后被苏联人拖出去打靶,平日无不战战兢兢,绞尽脑汁想折腾,到中国才感觉重见天日。
他们不但震惊于中国有这么多外国顾问,社会主义阵营有,欧美阵营也有,更震惊于中方资料的齐全和心态开放。
在这里学习欧美先进技术不是什么过错,也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意识形态威胁,唯独要求能认真学习、掌握,这对想搞事业的知识分子而言不啻于天堂。
当然,这是中国的后续情况,在苏联的后续,画风完全不一样。
紧急审讯完潘可夫斯基,恼羞成怒的主席团直接下达死刑决定,并展开大规模整肃。
肃反风暴波及全部对外窗口,大批人马被安插上各种各样的罪名而被清洗,包括侥幸从悉尼回来的安德罗波夫也被足足隔离审讯3个多月才释放出来。
至于瓦特等亲苏派澳共残余人员,后因"帝国主义间谍”罪名而被陆续清洗掉的高达30%。
你还别说,被清洗人群中还真有货真价实的间谍,搜捕出来的罪证一桩接着一桩。
更让主席团麻爪的是,除英美间谍外还发现了不少犹太间谍,为以色列提供情报,包括各种经济漏洞及洗钱、走私途径,毕竟,犹太人搞金融有天赋。
根据谢列平提交的报告,这些人群中或多或少都有内外勾结因素,包括莫洛托夫的老婆也很不安分,又和犹太阴谋集团厮混在一起,上次波罗的海三国成建制叛变后面都有一堆头头。
当中以新移民人口、包括库尔德人对中央拥护度最高,居然没查出与北京勾连的阴谋分子。
他杀气腾腾地建议把查获的3000余人全嘎掉,或送去贝阿铁路工地干苦力!
看完报告的布尔加宁气得好几天没睡好,全嘎掉是不敢的,他很清楚涉及面太广了。
最后给了谢列平200个指标,意思肃反以200为限,剩下要么安排苦役,要么按其他办法处理。就像谢洛夫就只能教训一通而不能把他拿下。
安定团结是第一要务,肃反不能影响大局。
谢列平叹了口气,有些失望但没据理力争,这不是布尔加宁一个人的意见,主席团差不多都是这想法,大家都害怕再出斯大林和内务部。
他想起中国今年上半年干掉37300多大老虎的数据,对比之下,觉得主席团过于心慈手软。
要不是帝国主义逼得实在没办法,他相信布尔加宁会对贪污腐败视而不见的。
当然,能嘎200也是胜利,多多少少也是种进步,总比你好我好、沆瀣一气为佳。
共青团之鹰一时间声名大噪,很多人认识到了他的手腕,当然这是后话。
问苏联引入RPK机枪/AKM突击步枪全套设计与技术是有特殊考量的。
虽然中苏弹药口径截然不同,但有军工专家在,学会、掌握、改进并不是什么大难题。
中国步兵装备陆续升级换代后,基层机枪火力主要是MG52和M1919,两者都发射与M1加兰德通用的7.62mmX63mm子弹。
虽然M1919性能不如MG52,重量也比前者更大,奈何基本不要钱,比自己费事费力生产的MG52天然占据了不少优势。
但在战术设计和演练中,对习惯于班组战术且体格不如欧美士兵的中国步兵而言,MG52略微偏重,尤其在山地和复杂地形作战中,通用机枪的压制威力无法长时间应用,短点射上又有不足。
FN54步枪火力持续性可以,但覆盖范围不大。
基层希望能有一种既比MG52轻便,又能比FN54覆盖远、火力猛的纯粹轻机枪。
此时北约阵营里比较时髦的机枪是FN-MAG,但也是通用机枪属性,性能比MG52并无优势,英国甚至也选择用能发射77子弹的MG52英国版,法国情况差不多。
最终有可能要统一到用北约弹的FN-MAG上来,但中国就不跟了。
自研水平还不够、找欧美引进没合适,林冠华便想起RPK和PKM两种苏式轻机枪,打算将其改造为发射6.5mm子弹。
理论上PKM性能更好,问题这玩意苏联人自己还没发明呢,费尽心机找来PKM机枪的示意图和关键结构图,但因不是完整图纸,专家们一时半会还没法复现。
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把RPK机枪/AKM突击步枪全套设计与技术给弄来,PKM机枪是在AKM技术基础上改进的,前提条件具备后,正好可锻炼下军工专家的能力。
招标要求很明确:
-空枪不超过8公斤;
-与FN54通用弹药,建议使用金属弹链;
-结构简单,维护容易,零件易于拆卸和更换,低制造成本也比较低,使用材料和工艺越普通越好;
-注重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能够在-50°C至+50°C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不怕灰尘、泥土、水、沙子等污染物。
现在中国领土横跨南北、东西两个半球,全世界几乎所有气候、所有环境都有,既然要强调装备通用化,只研发适合单个环境/气候装备就会误事。
重装备娇气点尚且可以理解,轻装备尤其是步兵轻武器如果也这么娇气就不得了。
故而中国对M14步枪嗤之以鼻,认为远不如FN54,个别极端的甚至觉得还不如退回去用M1加兰德呢。
缴获后除留一小批试用外,其他能卖就卖掉了,美帝新枪毕竟在市场上喊得上价。
伊朗人装备了不少M14,又用石油从中国手里换了不少只摔到地上一次的二手货。
伊朗也没办法,和英国关系不好,和苏联关系更恶劣,唯一都能抱的大腿只有美国,明知FN54更好也不敢忤逆华盛顿的意思。
经过朝战、土耳其战役教训的巴列维也知道不能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拼命和中国套近乎,除买中国缴获的美系武器,还想方设法从中国买各种导弹,甚至价格不菲的导弹艇也买了一批。
没钱不要紧,用石油可从容结算,这次OPUC包括中欧经济论坛,巴列维也身段灵活地挤了进去,又给中国开辟了民航基地。
二读没通过的场面让克拉克有点懵逼,这都已到十月下旬了,再通不过,一旦拖过中期选举,变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