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新气象(18)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0章:新气象(18)

“毛的访问舰队已抵达夏威夷了..."

赫脱汇报道,“不过工业总监没来,他留在国内处理要务,对我们的邀请表示感谢,也对暂时未能前来表示抱歉,表示会在您连任后来华盛顿正式访问。”

克拉克笑道:“呦,他很看好我能连任?”

“那可不,最起码目前国内经济是非常不错的,订单驱动力也强,工商界和劳工阶层都在努力工作,总监手里的订单像流水一样释放出来,胃口惊人,西海岸甚至找不到空余的大型船台!”

菲克特勒笑道,“华尔街也得了好处,总监已在牵头制定中国版原油期货交易细则,中国国内股票市场也对我们进行了开放。

理论上说,目前美国金融家可直接去投资中国国债、股票、期货及其衍生品,不需要必须通过香港中转一次,比以前便利很多;

新增的亚洲美元发行数据也按协议进行了交换,当然只限于增量部分,存量部分彼此有默契,不再追究了。

但增量和存量很容易分清楚,编号和年份完全不同,1959年开始的都是增量。

现在华尔街摩拳擦掌在准备推出中国概念投资产品,总体大家非常看好,也支持您连任...

尼克松赞许道:“工业总监在我们这呆了好几年,到底和莫斯科的自我封闭完全不一样,心态开放,更自信,更有手段,给人感觉充满活力。

那天有人问我工党执政的大不列颠和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有啥本质区别,我想了又想,一下子觉得不太好说。

你说国有企业吧,英国人也不少;

你说私人财产吧,中国农民也有土地,也有个人财产,私营企业、资本家都有;

你说经济运行吧,英国是市场经济,中国我看也不能归入指令经济那一套,好多手法在罗斯福新政时我们也用过...

我想了又想,可能也就自由选举这块还差点,中国人只能选共产党作为代表,英国人至少有多个候选人可选。

不过中国除了共产党,似乎也找不出第二个有影响力的大党来,国民党名声早就臭掉了...

听说现在除了捷克和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也想学中国模式,我认为要加以鼓励,这对我们整体利益是有利的。

克拉克点点头:“所谓处理要务,是不是给上海的案子收尾?”

“上海案子已基本处理完了,多征收的外商税款也退回去了,甚至还加了额外的利息。上海当局头头受到了最严厉的处罚,可能还得进监狱......总监不但取得了斗争胜利,人事上也更进-一步,成了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他今年才39岁..

杜勒斯补充道,“目前在对全国地方项目进行巡视,总监可能要去收拾其他州地方官僚中的刺头。

据我了解,中国内部政治势力斗争非常厉害,小道消息说已有上万名共产党官僚被清洗,5000多人直接被打了靶。

共产党腐化速度之快令人吃惊,但当局惩处腐败的铁腕手段也令人惊讶,反正我没在花生米政权这里看到过类似情况..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名言一点不错。”

克拉克微微一笑,“共产党上台也就10年而已,未来和平演变完全有机会,我们也不要着急,继续做生意,看他演变。

就和弹簧一样,压得越紧、越针对,中国人越团结,只要放松一下,松弛下来,他们自己内斗会有出其不意的后果。

再说目前中国是重要市场,无论如何得把经济循环跑起来...”

随着各项国际大宗招标陆续开标,果然如中方暗示得那样,美国获得最大份额,一家独揽三分之二以上的订单。

中国也有话说,目前向美国订购可直接使用代偿赔款而不需要动用工业贷款,且美国很多产品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

对美国政府而言,代偿赔款虽会加大政府赤字数字,但把经济先拉起来更重要,美国工商界眼红欧洲在中国发财已很久了,再不让他们赚这笔钱,那真会把总统给搞下去的。

哪怕顽固派阻挠,克拉克也硬着头皮推进中美媾和、谈生意。

目前看来效果很好,民用品工商界收获了一堆订单,且中国也没盯着最先进产业买,落后的、二手的、只要价格便宜,来者不拒。

在这种情况下,艰难度日的铁路公司终于找到大买家,赶紧把手头库存全甩卖掉。

美国铁路修建狂潮起源于林肯,1862年,为抢夺地盘,扩大北方政府影响力,林肯签署了《太平洋铁路法》,鼓励修建铁路抵达太平洋并给予国家补助。

在平原地区,修1英里铁路,政府补助16000美元;丘陵地区补助翻倍;山区更高,补助4.8万美元。

法案发布后,林肯怕铁路公司还不满意,又追加了条文:只要铁路修成,沿线20英里土地也归铁路公司所有。

就算这样,林肯还怕不够,在1864年又把送给铁路公司的地加一倍,变成只要肯修铁路,沿线64公里都归铁路公司了。

不光是地,地下埋着的自然资源也统统归铁路公司!

指望联邦政府把国有土地拿出来送人纯粹想多了,所有这些铁路经过的土地无一例外都是印第安人的,无非慷他人之慨而已。

狂飙突进的西进运动中,印第安人最终从1000多万被杀到只剩下几十万然后圈入了保护地。

最狂热时,美国人仅用10年时间就修了20万公里铁路。

到1910年,美国铁路总数是56万公里,中间有些路修好后发现没啥生意就拆掉了,到1913年,美国铁路总营业里程是41万公里。

孙中山目睹了全过程,故在《建国方略》中说准备用10年时间修10万英里,也就是16万公里铁路。

这句话成为了“大炮”最大的注脚,意思完全瞎扯,但其实美国真是一口气快速修筑了铁路。

好景不长,美国铁路网不到40年就衰败下去,核心因素是因为巴拿马运河开通了。

美国人口和工业带基本上分布在东西南北四个边缘,中间国土非常空旷。

以前没有巴拿马运河,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需绕行麦哲伦海峡,自从有了巴拿马运河且船只越造越大之后,运费成本直线下降,横跨国土的铁路运费比绕行运河的海路运费高不少,竞争力快速下降。

另一个打击来自于公路和航空。

二战期间,美国航空业、汽车业出现爆发式增长,尤其在德国作战时目睹了希特勒修筑的高速公路系统后,美国人深受刺激,也打算搞起来。

这些行为背后全是利益,两个财团对推动高速公路修建最卖力。

一是底特律财团,作为美国汽车城,汽车产量很大,但因美国高速公路不行,扩大产量受限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