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新气象(21)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3章:新气象(21)

为追赶中国的研发脚步,在前两次研发失败,白白损失1亿多美元经费,几乎把IBM所有老底全折腾光后,小沃森决定豪赌:贷款开发。

董事会一开始坚决反对,但后来发现不赌也没办法了。

IBM赖以生存的制表机已基本没了生意,其他外设也赚不到钱,如果像其他公司一样引进并仿制中国计算机,先不说没有创新力,光成本就降不下来。

一一个IBM研发工程师的年收入算上税收、社保和保其他费用大约需支出1.6-2万美元,倘若没有合适生意就只能砍掉队伍来维持生存,一旦IBM把研发队伍全部砍掉,今后再也不可能恢复元气了。

白宫隐隐约约也知道,为在先进计算机领域追赶中国,设立了先进计算机研发基金,和其他公司一样,IBM只要表示愿意投入竞争性产品研发并优先供应军方,可获得1000万美元财政资助和额外2000万美元的所得税减免(10年内有效)。

应该说,克拉克政府扶持产业发展很有诚意。

IBM便申请了这笔经费,额外动用库存现金1000多万美元,再加贷款3000多万美元投入孤注一掷的研发,董事会几乎咬着牙同意这种豪赌。

经过努力拿出了IBM7094,运算速度可达85万次/秒,拥有32K磁芯存储器构成的内存和一组128K磁鼓,可实现快速交换。

至于硬盘驱动器可以选配,IBM也推出了新产品,软驱升级也到位了,拿出了32K盘片。

IBM软件工程师单独重写了操作系统,集成了去年中国推出的DBS功能,将整套软件打包重组,屏幕、键盘全换成标配。

整体相当于用另一种方式重写了SW系列最后一代产品的全部内涵并升级、优化。

同样是DBS,IBM下OS/2版本与COS版本下的DBS不兼容,具体说来就是前者可打开后者处理的文档,但后者打不开前者处理过的数据。

为最大限度获得竞争优势,IBM甚至制定了跳楼价:小沃森估计中国同类产品标准版还是179万美元/套,他把IBM7094定在129万上。

这价格甚至不能保证IBM清偿债务,但小沃森认为,只要有现金流,有市场,后续就能走下去。

他做梦也没想到中国居然拿出了小得多的SG-401系列。

李强笑着揭开谜底:“诸位请看,左边是王安先生发明的、传统意义的磁芯存储器,1K需要-一个大箱子,32K就是很大一堆,48K的组合甚至比一张书桌还大;

中间是IBM公司发明的磁鼓存储器,速度没磁芯快,体积略小一圈,价格更为低廉;

右边是中国刚发明的高集成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这张75mm硅片上集成了1.6万个晶体管,确切数字是16384个晶体管,我们认为已正式迈入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时代。

8张这样的内存硅片为一组,构成了16K内存,实际体积,呃....相当于一个中号咖啡杯(3英寸)杯体这么大。

新一代SG-401标配3组共48K内存,大约3个咖啡杯,诸位家里3个中号咖啡杯需占用多大体积?”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居然鸦雀无声。

肖克利难以置信:“你们把MOS晶体管存储器实用化了?”

“是的...李强诚恳道,“教授,正基于您天才般的发明,我们进行持之以恒的改进并加入渗透工艺,再次提高了晶体管集成度..."

Mos晶体管存储器原理很简单,一个晶体管+1个电容=1位(BIT)

相对于磁芯存储器,缺点是价格太贵了,中国最早给王安的磁芯结算价是1.4美元=1bit,王安按2-2.4美元销售,而当时晶体管需要50倍,大概100美元=1bit。

元时空中,集成电路到1958年才出现,1960年德州仪器卖出第一块集成电路,仅仅包含两个晶体管、四个二极管、六个电阻和两个电容,售价高达450美元。

在1955年,1bit晶体管内存卖100美元非常合理。

8bit=1个字节,1024个字节才等于1K,相当于1K内存=80万美元,这是谁都承受不起的天价。

肖克利发明后未大规模运营,认为时机还不成熟,这价格绝不会有人买单。

磁芯存储器大行其道,成为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王者,电子工业部靠这项业务赚了很多钱,最开始利润率甚至高达1800%,对外卖一套,国内可免费用17套。

除了印钞,世界上没有比这更赚钱的生意了。

随着晶体管价格不断下降,磁芯存储器持续跌价。

结算给王安的批发价已是0.4美元/bit,而他以0.5美元的价格卖出去,虽依旧有利可图,但利润率已下降很多。

目睹集成电路兴起,肖克利公司不断尝试,他们用印刷电路模式制作了8、16、32、64个晶体管,最多一次在1寸硅片上成功集成了512个。

但失败概率很高,或者说良品率太低,其中一个晶体管报废,整张硅片就只能重新回炉当原料使用,浪费惊人。

换算下来,成本在同容量磁芯存储器的30倍左右。

大家一致公认这玩意很不成熟,不具备大规模推广及应用价值,肖克利本人在1958年初拍板先停一停,研发其他产品更要紧。

美帝已拿到了中国空空导弹,拼命加芯片集成,所有集成电路公司应付军用订单都来不及,根本顾不上民用。

肖克利公司虽然不是国防承包商,但民用当仁不让,暂停内存研发也是合理的。

没想到仅仅过了16个月,中国居然在75盘上一口气集成了1.6万晶体管?

有1寸硅片后,又有了2寸硅片,本来按常理接下去就该发展3寸、4寸、5寸.....

但这些领域中国完全领先,从3寸开始变成75盘(75mm),4寸变成100盘(100mm),更符合国际计量习惯。

75盘和三寸硅片只差1mm,单凭肉眼很难区别开来,放一起才有比较价值。

甚至因中国技术强势,有关集成电路划分标准也是中国制定并被世界认可的。

100个晶体管以内,微型;

100-999个,小型;

1K-10K,中型;

10K-1M,大型...

由于还没出现1M以上的集成度,后续就暂时不说,但巨大、超大在排队等候。

英特尔公司历史上1971年第一次拿出1K容量的DRAM,不过那块内存面积大约只2平方厘米,中国现在用44平方厘米的硅片制作2K内存,集成度还差不少,考虑到提前了12年,成就相当惊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