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平壤之春(6)
“雅科夫,那是什么?”
“军舰……好像是舰队。”
“太平洋舰队出发了么?”瞭望员疑惑道,“不是说他们还没出港么?”
“肯定不是海军的,他们要有这么快速度,就不用把我们派出来了。”
飞行员雅科夫瓮声瓮气道,“我敢打赌,下面不是中国舰队就是美国舰队。”
“要下去看么?”
“看吧,要不然不好交差……”
“行吧!准备好,我要降低高度了……通知下其他人。”
几秒钟后,这架米亚-4大型侦察机开始快速降低高度,护航的2架Mig-21也随即降低高度。
苏维埃在侦察机领域一直处于非常落后的境地,一方面因为电子设备不发达,更重要的是缺乏足够的大型机体。
式。
二战结束已整整15年了,远东军区和太平洋舰队的大型侦察机主力还是脱胎于B-29的Tu-4,不仅侦察机如此,战略轰炸机同样差不多。
为早日实现轰炸机喷气化,苏联先后推出了米亚-4和Tu-16两款大型轰炸机,结果都有腿短性能差的毛病,以至于又紧锣密鼓把Tu-95给端出来。
相比起米亚-4,Tu-16还是更进步、积极些,最终苏联空军选择Tu-16为大型轰炸机,米亚-4们被改造为侦察机、电子机和加油机,勉强算新一代喷气
问题在于苏联在土耳其战役中损失太大了,以至于偌大的远东军区和太平洋舰队除老旧的Tu-4外,一共只有4架米亚-4侦察机,其中2架还存在问题,根
本不敢长时间远航。
高端大气的Tu-95侦察机/预警机/电子机在远东根本找不到!
军方倒提出过进一步改进伊尔-18用做电战机/侦察机的申请,奈何飞机产能都很有限,满足运输机/客机的需求都任嫌不足,更别说其他。
至关重要的图波列夫设计局目前还忙着拼命修改优化或者重新设计Tu-104/114/124,以便在客机领域压过中国,重新取得领先优势。
很多时候时林冠华压根看不懂北极熊的脑回路。
你要民航客机,老老实实重新设计就好,为什么非要把轰炸机改造成民航机呢?难不成你还打算通用?
两者差异很大好伐?
Tu-16改造的Tu-104,Tu-95改造的Tu-114,根本就是败笔,既无法提高民航水平,又耽误了轰炸机改良升级。
苏联在大型机领域肉眼可见的落后,是国内航空圈众所周知的事实。
中法合作的快帆客机(中方代号C-505)上个月正式下线,知情人士都表示强于还处于原型机阶段的Tu-124。
中英合作的三叉戟客机(中方代号C-606)预计将于1961年推向市场,无论时间还是性能,又优于苏联还在折腾的Tu-134。
苏方也可指责林冠华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倒有办法从英美法成批量、不计成本引入飞机、发动机、生产线和技术,我们去哪里搞?可不得慢慢爬坡?
真要是让北极熊出钱买技术、买产品,他又舍不得掏钱,或者说压根没这笔预算,这就没办法了。
不管怎么说,知耻而后勇的远东军区,已把能派出来的精兵强将都拉出来了。
米亚-4的侦查很快收到成效,瞭望员判断出海面上的情况,有条不紊汇报:“元山附近海域发现中国大型舰队巡逻,计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护卫舰6
艘……看样子好像是中国图们舰队主力南下了。
目前没发现航母或战列舰,我们已拍摄了一些照片。”
他并不知道,中方编队指挥官也松了口气,再晚判断出来几秒钟,或对方发射导弹的话,那导弹护卫舰上的海红旗就要射上去了。
最后紧要关头判断出是苏联飞机才罢休。
情报通过电波很快传到远东军区,又加急送往莫斯科。
听说中国舰队已在朝鲜海域巡逻,布尔加宁脸色更是难看……
考虑到他已熬了一晚上,连在平壤的两个现场直播员也累得要倒下了,左右都劝布尔加宁先去休息,早上10点主席团还要再次开会讨论呢,哈欠连天可
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