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新篇(1)
10月1日,发改委下调油价指令如约而至,早已饥渴难耐的各央企炼油厂,飞速把新炼制的汽柴油释放出去,有多少人要就上多少,全国各加油站、各油品公司都按国家法定牌价出售。
任何敢超过国家指导+浮动价(部分偏远区域单独加的运费)出售的行为,都会受到干预。
如同当头一盆冷水,让狂热的市场秩序稳定很多,就连外面说政府只是放空炮,其实他们没那么多油”的小道消息,瞬间变成笑话。
三天后,发改委联合央企大型煤炭企业,宣布各不同等级煤炭下调价格,降幅在2-3元/吨不等。
与此同时,朝鲜煤炭开始大规模供应沿海港口城市,汉洲煤、南洋煤也开足马力予以供应,价格都执行新的标准体系。
这一串宏观调控组合拳打得投机者们晕头转向,很多人见情况不妙已开始出货,部分人选择死扛,继续加杠杆吃掉原先同行分派出来的物资。
就北京而言,这都是小节,重中之重还是5日召开的党的九大。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457人,候补代表213人,代表全国1783万名党员,除此之外还有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海外华侨等特邀代表157人。
74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应邀列席大会。
按这规模和架势,上次政治局会议提到的扩建首都新区宾馆确实很有必要,会议人员将首都各宾馆、招待所挤得满满当当。
好在地铁正式开通,相当部分代表安排住在北京老城,每天乘坐地铁往返,很多人相当乐此不彼。
毕竟,又过了一年,北京增加开通了3个地铁口,可便利地进行访问。
包括林冠华圈定的,站点附近的土地拍卖异常顺利地进行,价格水涨船高,缓解了首都新区加速建设保障房及其他基建的资金压力。
外界其实对中国一年600多万吨铝材产量不够,还需要进口的局面非常吃惊,又不是战时,要那么多铝材干什么?中国真准备打世界大战?
看了北京的建设规模后,基本表示理解,所有大型建筑全是闪闪发亮的铝合金窗户。不管是不是过于奢侈,至少场面比较拉风。
林冠华手头的算账法和他们都不-样,在他一力督导下,中国电解铝不仅产量上升很快,能耗水平、电极消耗也开始跻身于国际一流水平。
这几年随着电力跌价,铝材价格从3000多元一吨陆续降价到2800、2500、2400,越来越变得有竞争力。
大量开发并应用铝材还有个特殊因素:提炼镓!
中国目前是全球芯片和半导体产能最大的国家,对镓的研究和应用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按目前技术,每40多万吨铝土矿加工才能出1吨镓,在后世全球一年只能产几百吨镓,98%在中国,还有2%属于其他各国,俄罗斯又占了1%,整个西方阵营只有1%。
目前情况还没夸张到这地步,美国铝业产能还是比中国大,英法德三国产能也不低,中间会有持续过程。
总有一天他们认识到自己开发铝材不合算然后全交给中国来处理。
就当下情况而言,中国不但消耗了自己开发的镓,还从外面进口了--大堆,用不完暂时以液态镓的形式储存起来。
率苏共代表团出席会议的是勃列日涅夫和苏斯洛夫,经过几年煎熬,今年莫斯科总算喘了口气:1960年粮食有望丰收。
根据预测,明年粮食不但不需要进口,反而有可能增加6百万吨仓储。
可不要小看600万吨余量,苏维埃储备库早就空得可以跑耗子了。
至于具体能不能搞到600万吨余量,还要看收割、入库、运输、保存的情况,总体而言很不错。
勃列日涅夫和苏斯洛夫翻阅着中方提供的会议材料,但心思不在上面,因为听说有好几个重量级人物要退休了。
老总、董老到75岁年纪的线,退休;刘伯承虽只有68岁,这次专门和中央沟通,退出政治局并不再担任中央委员,继续专注于南京军事学院工作。
中央同意了这个请求,又讨论通过新的行政1级晋升人选。
除4个新常委候选人外,刘伯承和郭沫若也考虑安排从行政2级晋升为行政1级,正好把12个一级名额用完。
在苏联,犯了重要错误才会'提前退休”,在中国,看起来没什么错误的高层领导乃至政治局委员也退休了?
老总、董老身体还很好嘛,刘帅虽然看上去身体差一点,但按轨迹,其实高寿90余!
勃列日涅夫和苏斯洛夫互相交换了下眼神,想说些什么,最后又彼此心照不宣地点点头,什么也没开口。
这是碰都不能碰的话题。如果放回去上主席团讨论中国的动向,保管招来连珠炮般的质问:你想干什么?你有什么目的?谁指使你这么干的?
比老总还年长5岁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好端端担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呢,把话传回去是想赶老元帅下台么?
苏维埃自有国情在此,再说,中国那套名为特色社会主义,实为修正主义的路线,对苏维埃有多少参考价值?
其他与会代表则在认真翻阅新发下来的《毛泽东选集》第4卷。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成立以刘少奇为主任的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等人,主席亲自主持编辑出版工作,并于1951-1953分三年整理出版了《毛选》第1-3
卷并公开发行。
1-3卷以前整理过较多次,进度相对较快,等整理《毛选》第4卷时,时间就拖长了,成员也增加不少,任弼时等加入了委员会队伍。
关于《毛选》第4卷搜集范围,按历史进程安排在1949年建国前,后续整理初稿并安排书记处讨论时,林冠华提了建议,希望适当延伸,延伸到台湾解放为止,与解放勋章有关期限保持一致。
从逻辑而言,台湾解放是整个解放战争的收尾,历史上没解放台湾所以定到开国大典,这次完全应该调整。
主席对该意见也很重视,最后采纳。
出于可理解的原因,4卷内容相对历史有了不少改变,尤其林冠华来后,包括解放台湾过程中,多出了大量电报、文稿、书信等内容及有关中外交往的文件。
很多文件还是第一-次发表,包括收回有关外国兵营等内容都收入进去,算解密了10年前发生的大事,讨论十分活跃。
大会议程安排得非常紧凑。
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任弼时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总理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
议报告》。
听说主要国民经济指标要争取在接下去5年再翻一番,初步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宏伟目标,会场爆发出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