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新篇(12, 600票加更)
“轰隆”一声巨响,响彻了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中心。
这处试验中心启用于杜鲁门执政的1949年,主要用于测试各类导弹和火箭,算美国本土最靠南的地方了。
在后世被称为肯尼迪航天中心,只不过现在肯尼迪既不是总统,也没遇刺,还被人称呼为NASA中心。
科学思路都相通,美国专家也知道靠近赤道的优越性,千挑万搞了这里。最近有人提议在波多黎各搞个试验场,目前还在勘探并论证是否有必要。
冯布劳恩第-次见到银河基地就疯狂为之痴迷:坐落赤道之.上、绝无仅有的优秀基地啊!
克拉克难过地闭上眼睛,在胸口不断画着十字,所有官员呆若木鸡,不知该怎么办。
“还愣着干什么,去现场抢救啊,看有没有伤员需要救援....”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连滚带爬地扑过去。
12月4日,在苏联卫星正式坠入大气层烧毁后,NASA紧赶慢赶拉出了第一枚火箭发射,人造卫星只装填了最简单地无线电发射装置。
性能和苏联接近,轨道高度比较高,能长时间运作。
事与愿违,点火后不过4秒,紧急改造的红石火箭刚离开发射台就直接爆炸,将发射台炸成一片狼藉,卫星也炸成粉碎。
不幸中的万幸是碎片只砸中了周边建筑物,倒无人死亡。
白宫勒令各路媒体不许报道,以免出更大洋相。
两天后,在压抑的气氛中,NASA开了总结会,克拉克亲自参加,技术细节他不懂的,但也知道肯定是因为过于匆忙而出的问题。
问后续补救办法时,NASA方面吞吞吐吐地表示:希望将冯布劳恩博士重新招募回来工作。
"布劳恩?”
克拉克皱起眉头,“德国人?那个火箭专家?他为什么离开NASA?是因为待遇不够好么?”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接。
冯卡门发牢骚道:“待遇肯定没问题,不过,他和钱共事过,您知道的,这是不能不碰的话题。
要不是我的特殊身份,根据《忠诚法案》,FBI和CIA早把我清洗了;
还有..布劳恩对导弹兴趣不大,他喜欢.箭..探空.箭...
清洗布劳恩有充分理由:第一,他和钱学森有关;第二,他不乐意搞导弹,有“消极怠工"的嫌疑。
听说已走了3年,克拉克也有点吃惊,便问目前在哪个高校任职?重新给他签特别许可。
“回德国了,回了3年了,据说在德国玩大气火箭。”
“有跟踪么?查,不!马上联系...
CIA和德国驻军当局对德国火箭项目有监控,倒不是担心德国人先发射卫星,而是害怕德国借机发展重型导弹威胁美国利益。
一开始布劳恩搞什么大家很紧张,后来发现他压根不碰导弹,阿登纳当局也不碰导弹,美国监视系统便松弛下来,3年什么风声也没有,慢慢就流于形式了。
要不然,这么长时间出去旅游不可想象,但依然获得了许可。
这边紧急联系,这边会议继续进行。
40分钟后,杜勒斯沮丧地回来了。
“怎么了?联系不上还是柏林不肯放人?”"
“.....恐怕比这还糟糕,他被中国人策反了。”
杜勒斯递上一-份信息,克拉克看了差点没背过气去。
"新华社12月5日电:昨天傍晚,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来访的著名德国学者、世界火箭权威冯布劳恩博士。
布劳恩博士一家正在泰国旅游度假,对中国卫星事业取得的成就十分钦佩,临时中断行程赶赴北京,并在钱学森同志陪同下,考察、了解了中国航天事业进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发展思路。
总理表示,中国最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与各国在华专家做出的贡献密不可分,众多专家把中国当成第二故乡,给予中国人民很多帮助,使中国在各个领域快速成长、进步。
总理热情邀请布劳恩博士在中国开展新事业,共同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宇宙奥秘探索事业,布劳恩先生高度认可这一理念,对中国政府的胸襟和勇气表示赞赏,欣然接受了的邀请,担任中国有关
航天项目的总顾....
今天上午,为庆贺航天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航空大学正式更名为中国航空航天大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林冠华同志、
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同志、国防五院副院长钱学森同志等一起为新校名揭牌、剪彩。
聂荣臻做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中国航空航天大学表示感谢,这次火箭发射、卫星研制的顺利推进与广大师生的努力密不可分。
林冠华同志向以冯布劳恩博士为代表的12名外国专家颁发了中航大教授和航空航天工业部顾问聘书....”"
“啥?布劳恩去了中国?还担任中国航天项目顾问?
克拉克破口大骂,“我不允许,他是美国国籍吧,立即请回来,马上和中国大使馆交涉...”
稍后感觉说话太过强硬了,换了口气道:“稍微婉转点,就说他从事的是美国敏感专业,赴华担任顾问需要NASA和五角大楼特批....."
杜勒斯吞吞吐吐道:"我听说,布劳恩回德国后就放弃了美国国籍,重新恢复了德国籍。”
“但他也是德国人,不是中国人!”
克拉克转头对菲克特勒道,“立即和阿登纳沟通,让他以国家利益为理由,把布劳恩召唤回来...
“你们怎么看华盛顿这份电报?”
“很显然,华盛顿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