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新篇(19)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62章:新篇(19)

此话一出,现场如炸锅-般,记者们瞬间沸腾,因为大家都没听过有关报道,怎么东方红2号就不声不响上天了呢?

这也太快了吧?

几个欧美记者互相看了看,越发确信美国媒体推测:苏联为抢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荣誉,在获悉中国有关发射时间后,故意先放了颗不合格品上去。

中国碍于面子不好否认,捏鼻子承认了,屈居第二。

其实中国火箭和卫星技术明显强于苏联,美国也强于苏联。

要不然,仅仅间隔几个月,中国又把返回式卫星送上天不说,还拍下照片,这效率难道不高么?

记者提问就更疯狂了。

林冠华乐道:"大家再耐心等待30分钟,技术部门已冲洗了200张照片出来,不管清晰与否,这毕竟是人类从太空俯瞰地球的第一-张照片,等会作为礼物送给在场的每位记者,感谢大家对本次两

会的报道!

请大家再次把焦点转回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总理也笑了,能察觉到大家心思不在这里,这样也好,后面就能安排预先埋伏好的本国记者提问,把中央要传递的发展消息明确放出去。

也没真让记者等30分钟,24分钟后,冲洗出来的照片装在大型牛皮档案袋里,由推车缓缓送入会场。

卫星在台湾以东附近洋面回收后,最快速度直送北京。

林冠华回答问题时,照片早就冲洗出来了,无非挑一-张特别有代表性地送给记者们而已。

众多老记伸长脖子,迫不及待想-睹为快。

总理亲自打开牛皮纸袋,用双手把放大后的、12寸照片举起来,先让摄像机们拍个痛快,随后安排工作人员一--派发。

后勤组工作相当给力,照片已全部放大为8寸,不仅给予塑封保护(此时还属于先进科技,研发成功没几年),还加上烫金大字:人类首张地球照片纪念!

总理自己忍不住戴上老花眼镜认真观摩,现场发出一声声惊叹:蔚蓝色的星球,遥远的东方,陆海相间,甚至还拍下了一个西太平洋上完整的热带气旋.

看完照片,记者们想提问的内容就更多了。

总理不着急接受询问,而让林冠华适当解释,他表示有关设备,无论卫星、相机、胶卷都是中国自己研发和生产....卫星在近地点可拍摄小范围的清晰照片,在远地点可给地球全景摄像。

当然,地球是个球体,不管从什么角度拍摄,只能拍摄到半球而.....

个中奥秘不能和盘托出,东方红2号上的照相机是基于美帝U2侦察机上拆下来的照相机设备并升级改良,使其能运用在卫星.上。

这点不能细说,要不然下次还怎么去华盛顿薅羊毛?

林冠华手里当然有高级别数码相机,但那东西过于先进,不便展示,用普通光学照相机露脸比较好。

再说这不还可以带动相机、彩色胶卷乃至相纸、冲洗的生意么?

最起码,苏东乃至整个远东地区民用彩色胶卷市场全归中国垄断,公元、乐凯、申光三大品牌对柯达形成围剿,不但价格不贵,冲洗服务和配套耗材也非常不俗,搞得柯达很狼狈。

四大品牌包装非常鲜明:红、黄、绿、蓝四色,除柯达是黄色外,红、绿、蓝三色都是中国的,十分富有冲击力。

价格战是不会打的,4大品牌保持了比较默契的价格体系,等新产品问世后,老产品价格适度下调。

现在能用得起彩色胶卷的都是不差钱的用户,对价格不太敏感,优质、服务好才是王道。

不过只限于彩色胶卷,黑白胶卷门槛太低,发展时间太长,各国都有独立品牌。

记者们疯狂赶稿、写稿,还有记者连夜安排助手购买机票,想方设法把这张照片以最快速度空运回国。

当天晚上,有关航天五步和地球照片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反而中国GDP在接下去5年再翻一番的消息没那么劲爆,感觉正常。

消息传入美国,军方大佬面面相觑,被迫紧急开会。

专家们一个字一一个字地研读林冠华讲述的五步走方案,越看越揪心。

返回式卫星摆明了可用于军事侦查用途,偏偏你还干不掉他。

换成U-2拍照,老大的防空导弹就飞过去了,卫星在50万米高空拍照,这怎么打?导弹根本够不着。

气象卫星不就可给军事提供实时气象资料?不用再费力派人前出战区搜集有关资料了。

同步卫星可提供数据传输,极大便利于军事通信。

更头疼的是一箭双星设想,搞洲际导弹的专家皱眉道:"这不就是导弹载荷差异化分配和不同载荷分离技术问题么?属于标准的分导式多弹头战略威慑思路啊,不要告诉我中国已研究成功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专家-扒拉,什么内容都跳了出来,甚至还可自动脑补。

克拉克眼巴巴盯着冯卡门:"教授....这东西您会的吧?”

卡门有点尴尬,但还是道:"思路基本都有,钱当初和我交流过,我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让他缓缓。

哦对了,布劳恩那天讨论不在场,但我估计他也应该懂,不过他和钱可能是不同思路....”

后面半句克拉克不想听下去了,他只问分导式多弹头有多少价值。

“价值可就大了...

卡门简单道,“以前打核战争,1枚火箭对应一个弹头,要命中10个目标就得发射10枚火箭,拖长了时间。如果启动分弹头,-枚火箭挂5-10个弹头,岂不是在单位时间能摧毁更多目标?”

李奇微道:"那好像也没多大意思是吧?弹头多了,总载荷还这么多....

“不。”卡门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般,“上将,陆基多弹头可用火箭数量来弥补,海基呢?

本来一艘核潜艇只能打击10-12个目标,启用分弹头后,1艘核潜艇能打击东海岸120个目标,有价值的城市都会被覆盖进去。

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先发制人战略的可能...对方哪怕本土全面毁灭,只要有1-2艘核潜艇漏网,其幸存部队进行核反击也是我们不能承受的代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