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突袭(10)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31章:突袭(10)

“家祥去贝尔格莱德了………”总理道,“苏联人油盐不进,还拿出了最后通牌,实质条款堪比21条!他劝了好半天,葛罗米柯只同意延长2小时答复。

他已快气死了,在飞行途中打了卫星电话给我,说没必要去布达佩斯见纳吉同志,这些条款连他都不能接受,更不用说匈牙利人了。

他先去贝尔格莱德拜会铁托元帅按上约流程快速启动军事协作机制;完事后再看望我国军事顾问团,鼓励大家好好打,给莫斯科一点颜色看看!”王稼祥的外交专机经特殊改造,已具备接入卫星通话功能,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起降阶段或恶劣天气时不允许使用,以免电磁干扰影响飞机运作。

一等飞行平稳,他就通过电话向总理通报了有关内容。

正好布达佩斯也转告了有关最后通牌,故继续碰头召开紧急常委会。

任书记感概道:“稼祥同志平时很少动怒,哪怕遇到越南勾结CIA都没见过他如此恼火,看来这次真气得不轻。

”少奇同志笑笑:“这么看来,历史上赫鲁晓夫要搞长波电台、联合舰队,还亲自跑过来对主席解释,算很客气了?我们那时反应过激了?”这明显是句反话,仔细琢磨发现也没说错。

相比最后通牌、“有限主权论”套路,搞联合舰队的吃相总归优雅不少。

“烂泥扶不上墙,莫斯科既然坚持要打,那就打一打吧。

”主席把杯子往桌子上重重一放,“目前余立金采取了什么对策?”“坚壁清野、火速撤退、破坏交通.….林彪道,“所有多瑙河以东正规军,主力向多瑙河以西转移,部分进入北部山区,一方面可侧击苏联补给线,另一方面防备苏军迁回捷克-匈牙利边境;在布达佩斯郊区的第一装甲师向巴拉顿湖区域转移、隐蔽,充当总预备队。

所有东部平原的火车、汽车、轮船,一律向西面转移;等他们转移后,边境铁路变轨站、核心桥梁、道路,能破坏的破坏、能炸毁的炸毁·····尽可能迟滞苏军进攻速度、争取时间。

根据前期卫星照片分析,苏联进攻物资国积地集中在利沃夫一带,从那里到多瑙河东岸,正常铁路里程是500多公里;与匈牙利直接接壤的外喀尔巴阡地区还有另一部分物资集结,推断是给前线提供紧急补给的,从这里出发抵达布达佩斯大约350公里。

部分顾问带着匈牙利小分队已埋伏在各枢纽点附近,准备伺机对其后勤补给线下手.之所以将物资集结地进行分散配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外喀尔巴阡地盘已安排了太多军队,物资集结实在施展不开;同时,外喀尔巴阡与利沃夫间有外喀尔巴阡山拦阻,将乌克兰最西部分成了两块平原,所以出现了这种看似奇怪又非常正常的安排。

苏联-匈牙利边境线一共80多公里,这宽度别说6个装甲师了,连展开3个都很费力,一开始制定的计划是4个,2-2波次进攻,等他们取得突破后再安排后2个插上扩大缺口、实现更大战果。

现在主席团下了死命令,要求打得快、成果大,再加第一波行动完全失败,马利诺夫斯基豁出去了,从2-2-2改为3-3,强行强压缩阵型,在80多公里宽的正面上一口气安排3个坦克师展开并快速突击。

先头部队被要求在24小时内冲刺到多瑙河东岸,分割包围以东所有匈牙利军队,准备展开布达佩斯战役。

由于需要对部队顺序、突击通道进行调整,又额外推迟了3个小时。

苏军时间表是26日零时越过国境线猛攻,一周彻底解决匈牙利问题。

主席对着地图仔细端详,片刻后点头道:“军委策略还比较积极稳妥,匈牙利东部是平原,苏联既有兵力优势,还有地理便利,确实不容小靓,退守多瑙河西岸的方案看似保守,实际是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

通过拉长对手补给线、稀释对手兵力密度、可有效避免被一锅端场面很像当年反围剿的架势。

”林彪笑笑:“总参拟定了初步方案,最后还有待进一步深化讨论。

不过林老师没同意,批评我们用兵太保守,对战略机动力量和空间利用不足。

我和粟裕同志碰了下头,认为他的批评有道理,但具体怎么定,兹事体大,还得常委会讨论才能确定……主席有些发楞:小林批评大林用兵保守?大林和栗裕还认了?这就有点吓人了。

他转头问林冠华:“你打算怎么打?”“首先,苏联在阿尔巴尼亚是有海军基地和舰队的,我们往的里亚斯特和南斯拉夫输送任何物资,都需经过对方把守的海域,光西洋舰队承担护航任务还有点吃力;应抽调有力兵力,组成地中海方面舰队实施威,初步建议4个航母编队,以埃塞克斯级为主,压制对手,如对手龟缩港口不动,没必要动他,如果动了,形成干扰,坚决摧毁;其次,战略空军机动和突袭能力训练了很多年,应进一步演练。

除南斯拉夫依据上约军事协作机制提供就近基地外,我们应充分发挥远程基地作用,尝试依托托布鲁克基地展开跨战区进攻,派遣战略轰炸机携带巡航导弹或无人机进行战区外打击,原则上每天执行完毕后返回托布鲁克休整:中途如有特殊情况,可迫降南斯拉夫前进基地,由运输船队往托布鲁克确保输送物资。

再次,Z-59重装营目前已组建了6个,实战效果如何需要检验,建议派遣2-3个去匈牙利实战,积累经验,检验部队成果。

”林冠华淡淡道,“目前,同步通信卫星已发射了3颗,初步形成了全球组网如时间来得及,下周我想发射低轨道测试性侦查卫星,由其实时提供战区敌情情报,便于快速掌握敌情,高举高打。

我还建议派遣第三顾问组去进行战地考察与演练,增强对高科技战争的认知能力,为即将到来的中美第二次碰撞积累经验。

这次就拿苏联先练练手,胜败无足轻重,最要紧的是在高边疆体系下,把三军技术配合打出来。

这次外遣作战是上约体系下首次验证军事协作机制,也是我们作战思维由陆向海的第一次,能不能抗住压力,战胜对手,取决于战线推进如何。

如果我们扛不住压力,上约哪怕建立了,分崩离析也是分分钟的事。

只有打赢了,打好了,我们才能更安全,上约体系才能安全,包括西洲、汉洲也才能更稳妥当然,最终要极力避免派遣大规模地面兵力作战。

”主席听完默然无语,以该计划为出发点,小林还真是有资格批评大林“保守”。

少奇同志担忧道:“这样规模就很大了,不是3-5干人的问题,可能要有3-5万人了。

我理解你的出发点,你的出发点不是显示我们尽力,而是显示我们足够…………·对吧?”总理担忧道:“3-5万还得派得出的,装备、兵器也有,但军费和损耗怎么算呢?我看这不是3-5亿美元能解决的问题,至少需要30-50亿。

运气不好形成胶着,没准就要突破100亿。

虽然出发点是维护上约体系,但说到底,上约内部没人能分担这么多军费,3-5亿倒是很容易…………”“考虑让克拉克承担一半军费……“这怎么谈?”林彪哑然失笑,“哪怕克拉克同意,国会也不会点头。

“不需要国会批准……”林冠华解释道,“农产品期货做多的价码已铺下去了,今年苏联大收,美国收成也不怎么样,还有的涨,起码刺破300美元/吨。

我们在匈牙利展现高科技后,克拉克肯定同意交换,到时候把技术卖点好价钱,换些需要的其他装备,节约开支就等于在赚钱了;除此之外准备拉黄金。

战争必然推动黄金暴涨,45美元/益司太低了,可把价格多抬上去些,也不需要抬很多,抬升20-30%就够了……公方殿会乐意多赚点退休金的。

这样折腾过后,东欧经互会体系基本就瘫痪了,下一步人民币将在东欧国际化并成为结算乃至储备货币,额外放水30-50亿没啥大问题。

”陈云道:“经济和金融的思路我听着没啥问题,只要打赢,基本就是你说的场面,但也要考虑打输怎么办。

”“打输啊……”林冠华微微一笑,“那就多问英法、欧洲多借点钱··把账平过去再说。

您肯定懂的,这一把我们要打输了,那说明苏联太厉害了,主席团必然信心满满,那他的钢铁洪流就要发力向西冲了,西欧资本家如果想保命,只有借钱给我们这条出路,让我们想方设法拖住北极熊才行。

”“嘶”林彪倒吸一口冷气,他终于知道林冠华批评自己保守是什么理论了,这理论他不敢学也学不会啊。

任书记叹气:“这会不会把莫斯科打太狠了?万一提前散伙怎么办?”“散不了的,又没攻击他本,只不让他把手伸进匈牙利而已。

林冠华解释道,“不可能比土耳其战役还惨,打输了他就要执行军事革命、经济改革了,没准还能延年益寿呢!但我不赞同部分同志说的,在西欧号召志愿者组建共产主义国际纵队去匈牙利支援并与苏修对线。

这玩意搞了,那共产主义运动真就分崩离析了···我们打击的口号应该是,坚决铲除波拿巴分子!少提苏联帝国主义或社会帝国主义,打赢就行,没有辩经的必要。

打赢后,自有大儒为我们辩经,用不着急赤白脸地去刷《九评苏共》,再说写九评的家伙这么不靠谱,让他老老实实接受司法审查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