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突袭(12)
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不到一小时,苏军先头部队遇到了新麻烦:预料中与匈牙利军队交火倒丝毫没发生,但部队进入了雷区,连续不断发生爆炸,执行快速侦查任务的装甲车一口气被干翻了4辆并出现伤亡。
从爆炸威力来看,断定是反坦克地雷,苏军将领立即紧急呼叫工兵前来排雷。
遇到少许地雷确实在作战预期中,排雷工兵的动作非常迅猛,到位也很及时。
但就在工兵有条不紊清除各类反坦克地雷、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时,匈牙利纵深地带接连不断响起爆炸声,让充当大军先锋的几支侦察部队乃至工兵们困惑不解:难道还有人比我们更深入、更快与匈牙利人交手?亦或者,前面其他部队踩雷了?光是听爆炸声似乎又完全不像,哪怕是反坦克地雷爆炸都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火光,而纵深地带的火光和浓烟似乎格外离谱了点。
凌晨3点,工兵依靠手工、排雷车等勉强开辟可以通行的道路后,侦查部队继续推进,甚至还被迫加快了速度以便抢时间。
每个人都提心吊胆,生怕继续踩到雷区,但从推进情况来看,似乎还好。
此刻,根据马利诺夫斯基方案前冲的后续坦克部队已陆续压了上来,甚至出现雍塞现象,但就算再雍塞,先只能乖乖排队。
倒不是说装甲部队的将军们有多守纪律,而是有心急的人试图绕路,结果发现总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碰到地雷,抢速度的几辆T-54已被报销了。
人虽然伤亡不大,但敌人都还没见到一批就损失重装备还是很让人沮丧。
更麻烦的是,反坦克地雷没能彻底摧毁坦克,只是炸伤瘫痪,按常规需回收并送到后方修复。
不想修复也行,可推到一边,至少不能挡路吧?但前面情况不明,与其硬着头皮硬冲进去,还不如老老实实顺着工兵开辟的道路走。
这时候他们也基本弄清楚刚才爆炸声是哪来的了:匈牙利人把核心枢纽地点的桥梁、道路、火车站全炸掉了!从操作手法上看不像是临时起意倒像早就准备好,只等最后那一声指令。
侦察部队感到不安的是,他们在火车站没发现任何火车车头或车皮废墟甚至连铁路工人们也很难找到。
换言之,这些玩意可能基本被调走或掩埋了……部队没功夫进行感概,工兵们继续上前修复被炸断的桥梁,不断填上被挖断的公路,有时物资实在不够,就把本方不慎进入雷区的车辆残骸扔进去充填。
这时候T-54反而不是很好的填充物,这玩意太笨重了,没专用托车或故障维修车根本干不动。
贸然把被地雷炸伤的坦克充填路障,万一事后被人追究责任怎么办?纵深地带的爆炸依然此起彼伏,侦察兵们甚至还看到了冲天火光:那是被炸毁的机场油库或加油站或塔台系统。
摧毁机场跑道太过费力,余立金没让匈牙利人搞。
但机场油库、加油站油料他下了死命令,能带走就带走,带不走全炸掉!修建一个油库需花费很大力气,但摧毁它,区区几个手榴弹就够了。
要的就是让苏军所有燃油必须从本土运土送过来,不允许任何一滴燃油资敌。
6个装甲师乃至后面跟随的摩托化步兵师都是油老虎,再加停停走走,燃油消耗更快。
凌晨4点多,没办法的后勤部门只能先让后方运输机空运油料去被占领机场上降落,依托空运帮助先头部队解决点问题,消息陆续报上去,要求加码输送燃油并补充运输车辆。
几个后勤机关少将特别指出,要充分调集火车车皮增加运输能力本来计划里有一环,就地利用匈牙利的铁路运输能力。
光有铁轨、没有车皮谈不上利用苏联国内列车全是宽轨,根本没法直接用。
要想使用必须换轨并调整转向架,调整倒不难,铁路部门很熟悉。
但更换调整转向架需要时间,最快的情况下,也需要90分钟才能完成一整列军列的替换,如果匈方那侧还保留着,情况可能稍微好点,现在全部压力都留在乌克兰这一侧,压力就太大了。
现在才深入匈牙利境内不到50公里就变成这样,深入到多瑙河以东可怎么办?源源不断的物资如何供应?几个将军都有些发愁,又深知不能露快: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上午要来视察,搞得太拉是要吃排头的。
快反部队行动失败就让元帅大人十分恼怒,再出现意想不到的变故,只会让他大发雷霆。
几个人商量后决定加班加点先从后方抽调一批备用列车上前,等进入纵深地带再去搜寻被匈牙利人隐藏起来的车皮。
这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全国所有车皮都在疯狂往西奔跑并隐匿。
好在除了地雷、爆炸、自毁外,部队没遭遇任何抵抗,这让苏军上下比较乐观。
不管怎么说,不交火就好,交火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听说二打匈牙利,部分军官跃跃欲试,想报17年前的一箭之,也有部分军官喉声叹气,认为重新踏入了一个泥坑:匈牙利岂是好打的?106天的布达佩斯围城战役,比柏林坚挺的时间还长。
总体而言,除心累外,进度倒没受到太多拖累,唯独有一点可以肯定:试图快速围歼匈军主力是没机会了,就没看到匈牙利军队,遇到的老百姓都说部队早早就向西撤退了。
这和后勤机关没关系,那是作战部队该操心的。
听到前线报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扰,马利诺夫斯基焦躁不安地在指挥部里走来走去又毫无办法。
单纯依靠轻步兵或卡车步兵快速推向前进没什么用,那点兵力也撼动不了布达佩斯城防,更不可能追歼快速撤退的匈牙利人,反而有可能被对手抓住孤军冒进的机会吃掉。
更何况现在还是夜间,野外能见度不好,雷区一片混乱,只能硬着头皮让部队逐步推进。
不管怎么说,匈牙利人只搞了破坏,没直接对抗,损失完全在合理范畴内,进度也未滞后,这让他放宽了不少心。
4:45,经快速抢修后,被炸毁的接轨站铁路算完全修好了,但要修复换轨车间可不那么容易,既需要调集专业工程师,还需要更多装备,苏军总后勤部已从后方调集换轨设备,准备尽快恢复。
就在这时,维修工兵们警见了从西面而来的道道流光。
“哈流星”有人甚至还开起了玩笑,“这看来是这次战役的好兆头。
”话刚说出口,负责警戒的军官们脸色大变,脸孔瞬间扭曲,大吼道:“导弹导弹……….警报警报!”刺耳的警报声顿时响彻天空,边境雷达也开始报告情况,发现高速目标,速度:4马赫!高射炮如梦初醒,开始猛烈射击,但根本没什么用。
一发接着一发的导弹开始落地,发出猛烈的爆炸声。
这批飞毛腿全是匈牙利从中国进口的,包括执教顾问也是中国派遣的,战争开启后,率先给苏军送去了温暖。
飞毛腿瞄准的目标很干脆:乌克兰一侧的苏联换轨站和火车枢纽!位置是已知的,距离、风向、风速都算了又算,精确测定后才释放出来。
整整32枚飞毛腿一股脑儿全砸下来,虽然圆概率偏差高达300米,但对火车枢纽这样的大型目标而言足够了。
刹那间,铁路、设备、火车、车间、国积的物资、弹药、燃油包括近距离执勤的安保部队,全部变成殉爆的牺牲品而产生冲天爆炸,剧烈的冲击波扫荡着一切被裹挟进入的东西。
发射完有关导弹后,匈方飞毛腿机动部队开始撤退,准备躲去巴拉顿湖附近的山区洞库,适当时机再干一票。
火光就是指令,爆炸就是掩护,当苏军后方人仰马翻、阵脚大乱时,隐蔽在黑暗中的小分队,借着草丛掩护,射出细细的红线,为空中提供指引。
几分钟后,苏军雷达再次告警:“亚音速目标、低空160米,快速接近中,注意防空…………”这番话说了等于没说一样,下面的人很快抬头发现了这道奇观:从空中快速行进的火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