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突袭(14)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35章:突袭(14)

拉科西·马加什是原来匈共一把手,一贯紧跟苏联走斯大林路线,赫鲁晓夫上台与苏共二十大后掀起批判斯大林主义的高潮,故拉科西也在上次匈牙利危机中被赶下台。

纳吉上台后,以“要为基于诬告的违法案件承担最大的政治责任”为由,将拉科西“永远开除出党”,不过为照顾苏联面子,没让他监狱,而安排此人去苏联定居。

赫鲁晓夫不待见拉科西,但布尔加宁要清理资产阶级自由化,其他合适人员物色不到,只能找拉科西。

碰巧拉科西本人也很活跃,对自己被纳吉赶下台耿耿于怀,很卖力地批判匈牙利“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面对重建政府的邀请,他很爽快答应下来,毕竟在他看来,苏军实力强大,强力镇压纳吉没问题,这是稳赢盘。

本打算打下布达佩斯后再把他推出来,那时候苏军控制了地盘和民众,手里有匈牙利人民军(预计中)的战俘,还有首都,正好一股脑儿移交给拉科西。

指望把匈牙利变成第16个加盟共和国不可取,这会激起天怒火和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弹,扶持个听话的政权还是有机会的。

鉴于形势有变,中美已先后表明强硬立场,苏斯洛夫提醒赶紧安排在东部组建伪政权。

布尔加宁同意了,又叮嘱马利诺夫斯基:“不要在阿尔巴尼亚与他们起冲突,任由他们先去南斯拉夫再说,避免与北京产生直接武力冲突,反正中国人不送,美国人也会送。

您的任务还是用最快速度拿下布达佩斯,适当承受些损失可以理解,要快,不能拖!”9点一刻,从会场出来的马利诺夫斯基匆匆忙忙赶往机场,然后乘专机去利沃夫。

在他起飞之际,第一轮空袭布达佩斯行动已基本结束。

苏联火箭军向布达佩斯发射了30多枚弹道导弹,但根据大使馆报告,偏离度太大,很多砸进了居民区;空军派出的空袭群以37架Mig-21掩护,另外还有43架伊尔-28轰炸机,21架Tu-16,3架Tu-4改造的电战机参与空袭行动,对布达佩斯三座防空塔和主要军事阵地空袭:由于机场已被炮火摧毁过一次,故这次就放过了机场。

空袭部队未遭到匈牙利空军拦截却被地空导弹拦住了,尤其匈牙利内河舰队在多瑙河一字摆开,充当了游动防空导弹发射阵地,给空袭群造成了极大损失。

与此同时,三座防空塔火力全开,也打下了4架轰炸机。

100多架飞机出击,被击落37架还有10多架飞机不同程度带伤,估计降落后也很难使用了。

至于空袭成果,进攻部队笼统用“很大”来形容,但参谋们汇聚了大使馆和其他情报员的消息,认为匈牙利防空塔和主要阵地基本还是完整的,可能有1-2处防空导弹、雷达阵地,及3-4处高射炮被摧毁。

空袭部队说“成功”、参谋们说“有限”,其实都一个意思:苏军“成功”发动了空袭,但只取得了“有限”成果。

“余中将,你为什么不安排空军出击?”打退进攻后,后纳吉奇怪道,“就算中国同志有顾虑暂时不能出击,我国飞行员完全可以升空作战!”余立金摇摇头:“敌人力量庞大,不适合硬拼,需要采取巧妙策略。

纳吉同志,您知道什么东西是莫斯科最难生产的么?”“导弹?战斗机?”“不,高技术兵员!培养一个青年入伍参军,需要18年;培养一个青年变成飞行员,还得花和他体重一样的黄金。

”余立金解释道,“第一批出击的苏联飞行员,通常是最有经验的那一拨,等他们当俘虏后,剩下来的人员战斗力就会每况愈下,那时候再出击就更有把握了。

“这么说也没错,但我担心导弹...“没关系,杨得志同志已进入亚得里亚海了,再坚持30多个小时就会给我们送物资来,里面有足够的导弹和飞机。

”余立金正色道,“我国政府已正式宣布启动上约集体安全机制,贵国是观察员国,也可申请加入,不过最好稍微再等一等,让物资到南斯拉夫后再宣布,最大限度增强迷惑性。

”“谢谢,谢谢!”纳吉言语中有点咽,“万分感谢中国同志!”所有旁边的官员、将领都松了口气。

虽然中方用含糊的“集体安全”名词,但意思很清晰,北京会罩着布达佩斯,这就表明只要坚持下去,会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持。

中午11点,马利诺夫斯基抵达利沃夫指挥部,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就又得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部队占领了与罗马尼亚接壤的重要城市德布勒森,但机场油库、火车站全被炸掉了,坦克第一时间直扑德布勒森炼油厂。

结果,这个匈牙利位于多瑙河以东、唯一用来加工罗马尼亚原油的炼油厂,被预制炸药引爆,剧烈的爆炸覆盖了所有。

设备、库存成品油、输油管道连同冲进去的一个侦察连全被送上了天,方圆7公里内的玻璃悉数震碎!黑色烟柱直冲云霄,100公里外的罗马尼亚人也清晰可见。

苏军试图夺取炼油厂和库存成品油的努力付之一炬。

“罗马尼亚人婉拒了我们通过罗马尼亚渠道输送物资和燃油的要求··目前我们暂时只能用卡车为前线提供补给!”“第二波空袭何时发起?”马利诺夫斯基一拳头砸在地图上“空军必须为进攻部队开辟通道。

”“元.…….元帅同志.……”一位中校结结巴巴道,“根据指令,12点左右会发起第二轮进攻,当前问题并不是敌人阻拦,而是前线部队得不到足够的油料补给,包括控制了机场的部队、飞机也无任何可用燃油,我们正打算紧急空运一批,而这要占用机场、跑道和后勤人员。

”“加班加点干!空袭要确保,物资也必须确保。

”下午14点,第二批空袭的苏军,再次损失了30多架飞机后羽而归,部队士气出现了可怕的动摇。

匈牙利人虐待跳伞飞行员的新闻已传遍了,苏军高层也把内容转达给飞行员们,试图激发他们同仇敌汽的精神。

问题在于,现在布达佩斯附近全是匈牙利控制区,飞机一旦被击落,哪怕能成功跳伞,也必然落在匈牙利人手中。

一想到那可怕的后果,所有人不寒而栗。

出击要么不被击落,只要被击落那就是九死一生。

飞行员们嘴上虽然不说,心里十分害怕,明明要求近距离瞄准后再进攻的,基本上远距离粗粗一瞄,投下导弹就跑路了。

如果还像第一轮空袭那么卖力的话,那这批154架出击的集群,就不是损失30多架那么简单,而至少要损失50余架。

他们也有理由,大家众口一致的是多瑙河内河舰队防空火力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强烈建议攻击群“携带反舰导弹”去进攻,摧毁敌海军。

苏联空中力量条块分割、分工与界限很明确。

拦截对手战斗机、轰炸机突入是国土防空军的事;对陆军进行战术支援,是空军的事;对海反舰作战,则是海军航空兵的事。

只要把任务重点转成反舰,那就必须让海军出动,空军至少可以先喘口气。

既然下面都这么说,马利诺夫斯基也认为威胁很大,再次微调预案,要求戈尔什科夫迅速组织力量消灭或重创多瑙河舰队。

空袭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卡车队好罗接应上了突击部队。

在前线部队不得不停下脚步的时候,后方输送的数十辆燃油卡车抵达前线,灌满了待哺的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油罐车和其他各种各样的车辆,使进攻矛头可继续深入下去。

马利诺夫斯基放宽了一点心,向莫斯科拍发电报:-3个坦克师已全线展开并跨过国境线;一先头部队向纵深普遍推进了120-150公里,最近一支部队距布达佩斯已不足100公里;-虽然遇到重重困难,但部队想方设法地完成了任务,预计24小时后将进抵多瑙河防线;-由于铁路遇到各种各样破坏,目前运输重心改为公路,需大幅度增加运输车辆,尤其需要增拔油罐车。

形势一片大好的局面下,他要求主席团迅速与捷克、罗马尼亚等国协商,逼迫他们提供交通工具,通过他们与牙利衔接的交通线为苏联物资转运提供方便。

同时又小心翼翼地补充了敌我战损统计:一我军损失各类型飞机70余架,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近80辆,人员伤亡700余人;-摧毁敌军航空器20多架,各类型导弹阵地8处以上,高射炮、雷达、地面堡垒等永久性工事40余处,预计给对方造成2000以上的伤亡。

下面吹牛皮是5000余人,马利诺夫斯基毕竟指挥过匈牙利战役,心里有数,大笔一挥缩水成2000余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