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绞杀(10)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71章:绞杀(10)

李梅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当天夜里让人备下厚礼,第二天上午亲自押送着满满6大卡车慰问品送到中方驻地,亲自对中国飞行员伸出援手表示感谢,然后顺带提出参观中国版G6攻击机的请求。

王秉章热情接待了他,也大方地让李梅进行了参观。

G6毕竞是在F-105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共和公司工程师都还在中国帮着不断测试并改进呢,大致技术细节对美国人来说并不是机密。

这也是克大帅同意美国公司输出机型、技术甚至派人参与的考虑因素,不管怎么说,中国装备美械,华盛顿容易摸清楚中国真正的军事实力和技术特征,做到心中有数,像苏联这样全是黑箱运行的状态,心里更害怕。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李梅参观就知道了,G6和105虽源出一脉但很多细节不一样。

比如105配备的是6管20mm机炮,G6就是2门30mm转膛炮,威力更猛。

这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有关情报:中国新型战斗机、攻击机,普遍抛弃以往4门20mm转膛炮的配属,转为2门30mm转膛炮。

除突抓鹰这款特化飞机,其他不管轻型飞机和重型飞机,机炮型号全一样:MG213/1959型,区别只在于携带弹药量多少。

G6机体大、穴、余充分,故而2门机炮携带了800发弹药,相比105的1015发20mm弹药虽然少,但中系30mm威力岂是美帝20mm奢望的,威力差好几个等级,实质上火力更猛。

李梅大致参观后就明白了,中国肯定有新导弹,座舱布局和按钮什么的和105差异很大,不但和中国手里的F105C实物差异很大,和美国刚研制并装备的F105D实物差异也不小。

他旁敲侧击地开始打听起这种“新导弹”,问能不能参观学习,好的话愿意从中国引进。

其实从他研究G6开始,王秉章就猜到对方想干什么,关于这件事,出发前聂帅、林副总理都亲自培训过。

于是他遮遮掩掩、避实就虚道:·按规定呢,新武器是不能给您参观甚至透露的,但是吧,您在二战中亲自帮中国空袭日本,也算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我就稍微多说几句。

其实也不是什么太绝密的东西,就是一种新型对地导弹,制导方式精度比较高,所见即所炸,发射后不管·贵国休斯公司都在研究了…话说到这立即紧急刹车、戛然而止:“不好意思啊,我只能说这些,再说下去我要被开除乃至进监狱的,您实在感兴趣可让人去接触北京,说实话我也对你们好些飞机感兴趣呢和内行交流,点到这里就足够了。

李梅心急火燎地回去,仔细讨论并琢磨,再顺着王秉章“休斯公司”的提示,马上找到了对应项目:小牛(幼畜)对地导弹、电视制导、防区外进攻。

只不过中国都已在飞机上投入实战了,休斯公司项目才刚刚立项,别说可用,连原型成品都还八字没一撇呢。

再让人调来有关项目参数和可行性方案,果然越看越像,而且明确说这玩意就是要用在对地攻击系统上的。

这时候他就顾不上研究为什么中国对美国项目这么了解透彻的缘故了,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得赶紧搞到手!虽然中国每次交易中索要的对价都不菲,但实话实话,给的全都是好东西,特别符合美国需求。

激光制导让美帝专家赞不绝口,以满腔热情投入下去研究了,反辐射导弹也让美帝清掉了落后库存而全面造新货。

中国新产品不光技术领先,实战也证明了价值,哪怕昨天F-4被伏击也不能说是新武器的错,只是说小伙子们连续得手后有点放松了警惕,被对手打了闷棍。

即便这样还是取得了很丰硕的回报,地面战果喜人。

菲克特勒同样派出国际事务培训小组点大使馆拼命破译苏军电文,里面有不少关于苏军战损的报告,说明战果辉煌不是飞行员吹牛,确有其依据。

一想到这,他心头一片火热,立即拿起卫星电话向克拉克汇报。

不管美国人有其他什么毛病,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重视新技术、肯花钱、身段软。

中国卫星转播成功乃至实现卫星通话后,华盛顿当局成为继海得拉巴、法国后第三个吃螃蟹的,果断花800万美元从中国进口全套卫星基站,还实现了中央台信号在美落地。

刚花钱时,美帝只能用中国卫星测试和通话,由于担心内容被监听,只能说点无伤大雅的内容,不敢传输机密。

等2月份美帝第一颗同步卫星成功上天后,华盛顿立即紧锣密鼓拿出本国卫星设备安装并推广,这次李梅到意大利就带来了最新设备,能随时和华盛顿进行沟通。

按计划,美帝要在今年完成全球所有卫星布局,和中国一样建立全球转播系统。

等美国系统建设、调试好,等中方在海得拉巴亚运会上实际运用完毕,中美两家就将携手给1964日本奥运会提供全球信号,这也符合中美两家各自实控半个日本的格局。

两个第一世界伺候着日本,这福分能小得了么?总结起来就一句话,美国跟随中国“高边疆”战略亦步亦趋,同步前进,时差一直保持在4-6个月左右的水平,既没缩小,也没拉开。

反观苏联,当初心急火燎搞这个那个,现在钱都被挪用了,绕月探测器勉强算发射成功,但同步卫星连八字都还没一撇呢。

正因为中美在卫星通信领域都取得了突破,美国也没再琢磨损人不利己的西福特计划。

在那个计划中,美国要向太空发射铜制偶极天线,形成大概8公里的针状环云,说白了就是在太空中构造出一个人工电离层,地面卫星天线可作为辅助远程通讯的设备来进行通信,不仅信号稳定,对手还不能轻易摧毁。

中国都把卫星通信通道打开了,美国也有了可靠的卫星通信手段,再往轨道上抛酒铜针,岂不是连自己也一起坑?最终该项目取消,上干万经费又打了水漂。

听完李梅的汇报,克大帅没矫情果断同意派人再去北京交涉,同时让他控制风险:新技术不能万能的,损失几架飞机还是小事,万一引发苏联大动作就得不偿失了。

美国主要手法还是验证新技术、新战术、新装备,顶雷大头还是要让中国人去干,大不了多出点钱提供后勤支持根据克大帅最新指示,美帝果然减少了出动频率,重新研究起如何破解苏联的新战术来,大家一致认为,中国新款对地导弹是个很有益的补充。

在美帝放松绞杀、国内增援陆续到位后,输送给马利诺夫斯基的物资终于快速上升。

当然,代价不小。

苏联每年有两次征兵,4月到6月为春季征兵,对象为6月30日满十八岁的公民:10月至12月为冬季征兵,对象为12月31日前满十八岁的公民。

冬季征兵对象经紧急培训后,第一批完成10周培训的新兵,没像往常一样补充进入国内其他军区的部队,而被戈尔什科夫集中塞入了架子师,加上前期剩下的其他兵力,一股脑儿补入后勤系统。

反正去一线硬不行,后勤总该保证:至于一线队伍中原本春天该退役的人员,除关系硬必须要放之外,其他都以“特殊需要”为由延期服役延长时间也不多,马利诺夫斯基承诺是3个月。

其他未参战军区老兵照常退役,这一增一减,相当于再次把其他军区部队削弱一层而补充前线。

戈尔什科夫也安抚了其他军区,意思这不是还有春季征兵么?这批人到位并训练好后,我再补给你们!物资增加、人员增多、空中力量加大投入、对手空装减少··再加日期·天天推移,很快面临翻浆期严峻考验使马利诺夫斯基在3月7日果断下达发起布达佩斯战役的命令。

4个早就准备好的装甲师和2个摩步师,开始向布达佩斯方向快速扑来紧随其后的是3个SU-203攻城炮兵营目标是尽快敲掉佩斯城的防空塔。

苏军大举进攻的当口,也是巴黎宣布“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的时候,为证实自己所言不虚,法国电视台播出了在中国银河基地发射的场面。

控制室里都是金发碧眼的法国人;倒计时用法语朗读;就连外面高高树立的火箭也刷满了法语标识…随着一声“发射”,火箭直接升空并在不久后准确入轨。

法国的宣传风格,颇有“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的体面。

发射升空确实是“法国国产卫星”但送他们上天的是中国CZ-2火箭/法国特供版。

这是林冠华和法国人商量好的交叉方式,法国自主研究的钻石号火箭发射中国测试卫星;如果失败,赶紧再用中国特制法语版火箭把法国卫星送上天。

虽然法国人祈祷再祈祷,事实偏不让人省心:钻石号火箭在升空后直接爆炸,火箭连同测试卫星全部被炸得粉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