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绞杀(14)
听到针对布达佩斯重点进攻发起后不到5天又报销3万大军,损失8个将军(阵亡、被俘及重伤无法再上前线)还被人从布达佩斯击退了30多公里的消息,布尔加宁气得心绞痛,高血压都直接犯了。
听说马利诺夫斯基还要局部动员使用中程导弹反击,他更是恼火异常,差点连话都说不出来。
整整沉默了5分钟,他勉强开口问戈尔什科夫:“您还有什么好办法能扭转局势?包括推荐其他同志去匈牙利指挥?”这问题让戈尔什科夫沉默了,迟疑半天后吞吞吐吐道“我建议…………我的想法是…………我认为…………”他期期艾艾半天,最后心一横道:“眼下我们在军事战略和技术装备上处于劣势,国际舆论也很不利,可能·暂时后退会.“后退到什么地方?国境线以北么?”布尔加宁语气凝重,“暂时的意思是后面还打算再重新来过,还是永久放,弃前的一个自欺欺人的过渡阶段?”戈尔什科夫回答不上来,也不能回答。
他很清楚,真要这么搞,不但马利诺夫斯夫基的政治生命彻底完结,布尔加宁也将不得不下台。
“布尔加宁同志………”他诚愿道,“前线遇到了特别大的困难,无论技战术还是装备,面对中美联手,我们的准备都很不充分··在国家没办法充分动员的情况下,单凭常规体系无法匹敌。
”“撤退就能赢得安全保障么?”布尔加宁叹息道,“您认为罗马尼亚、捷克、波兰会怎么看?如果他们也仿效纳吉,我们是出兵还是不出兵呢?”戈尔什科夫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出兵吧,那中美继续压上去,又是匈牙利这样的烂仗;不出兵吧,那波、捷、罗全部叛逃后,苏联就被彻底包围了。
“还有,你不要忽视了土耳其,依然在蠢蠢欲动·…………·如果我们顶不住,他也会反扑,到时候你不能不管吧?”布尔加宁看着天花板,无可奈何道,“马利诺夫斯基同志有很多缺点但有一点我是赞同的:连锁反应!我们出兵的决断已经晚了。
不过,中程导弹袭击南斯拉夫我是不会同意的,这不是恰当的报复方式,中美飞机还在意大利机场起降、还在的里亚斯特补给呢,难道能直接打意大利?你安排下,让中程导弹攻击阿尔巴尼亚发罗拉基地,给各方一点压力并表明我们的严正立场!注意,只能用常规,弹头!核武器、化学武器或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不能用。
”戈尔什科夫不敢拒绝,只能道:“需要向主席团通报后再决定么?”“我给你在请示电报上进行批复你执行吧?”布尔加宁刷刷刷写完后道,“当然,您也可以拿着电报去找米高扬或其他同志,如果他们不赞同,他们会来找我沟通。
国防部首先要服从中央和总书记的指示,尤其是你代理主持国防部日常工作期间,更不要破例,我们已有了很多不太好的先例了。
”戈尔什科夫楞了下,忽然明白了布尔加宁的意思。
虽然上面有马利诺夫斯基的要求有布尔加宁批示,但戈尔什科夫依然觉得这样不太稳妥,但他更清楚,如果直接去找米高扬并彻底否决这件事,那就彻底让主席团分裂了。
作为代理部长,他唯一能做的只是请示而不是引导主席团做决定。
他苦思良久,一方面给火箭军打电话,让他做好中程导弹报复的准备,另一方面又打电话给谢列平,请他务必来国防部一趟。
在此期间,他甚至都不敢拿着批复电报去找元帅团商议。
万一元帅团说执行,他又要反对,那彻底和所有人站在了对立面。
到时候分裂的不仅是党和军队,陆海军首先可能就要翻脸了。
要不刚才火箭军听到指令后,只惊了下,但很明智地不叽声反复确认,只要求在开火前获得明确书面授权,光给电话不能让火箭军发射导弹,中程导弹可不是小事!谢列平很快来了,看到马利诺夫斯基的电报与布尔加宁的明确请示,也不由倒抽一口冷气。
片刻后迟疑道:“您不会真会果断执行吧?”戈尔什科夫两手一摊:“我现在还有什么办法?我让火箭军先做好准备具体开火要等更进一步的命令,我现在脑子很乱,特意来找您沟通。
”谢列平想了半天后道:“先不说中程导弹不中程导弹,那只能威,不可能改变局势………·前线具体该怎么打呢?多瑙河战役损失了2万多、布达佩斯第一次进攻又损失了3万多,如果发动第二次、第三次进攻,在拿下布达佩斯前,军队还准备承受多少伤亡?你知道不知道今年征兵有很多人都在逃避服兵役?很多有权势的人物都偷偷把孩子从军队里抽了出来,生怕被送往匈牙利前线。
现在不是17年前啦,那时候我们能顶着巨大压力,以伤亡32万的代价拿下布达佩斯,现在完全吃不消…….“那政治上该怎么办呢?”戈尔什科夫把布尔加宁的“连锁反应论”一说,谢列平同样毫无办法。
打又打不赢、撤又不能撤,再说撤了就能保证一了百了地解决问题?“要不还是和米高扬同志汇报吧光布尔加宁同志下命令也不好,将来会影响他的政治声誉。
”谢列平道,“反正火箭军准备也需要时间,完全来得及汇报,不管布尔加宁同志持有什么观点,有一点意见我认为完全正确,国防部在重大决策上要多请示,不能再自行其是、独断专行了,马利诺夫斯基在这个原则问题上犯了太多错误。
”两人很快去见了米高扬。
“情况我都清楚了………”米高扬沉声道,“戈尔什科夫同志,请您从一名元帅的专业立场,坦率告诉我,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打赢这场战争?”“昨天夜里,中国航空兵团使用美国火蜂无人机空袭了我们的核心阵地……戈尔什科夫介绍道,“火蜂无人机是种亚音速、重量1吨左右的小型、廉价飞行器,速度不慢、体积不大,很难拦截载。
这个战术运用,打破了我们以往关于无人机只能用于特定区域侦查的观点,空军目前正在紧急研究克制办法……事实上,火蜂之所以被美国人选来执行战术侦查任务,就因为他小巧、廉价、高效、隐蔽。
我相信,在一段时间后能找到有效,克制的办法,现在无疑是灾难性的。
“我们有类似的无人机技术么?”“有,但技术路线完全相反可能暂时没法运用于目前这种作战环境下的实战。
”7年前,为应对核战争需要,图波列夫设计局搞了图-121无人攻击机。
这玩意起飞重量35吨,速度2.3马赫,最大航程3880公里,巡航段飞行高度19900米,接近目标飞行高度24100米,装备核战斗部。
与其说他是无人机,不如说更像枚巡飞弹。
赫鲁晓夫下台后,项目销声匿迹,但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不甘寂寞,为多搞点军费,立即在此基础上研制图-123。
这款无人侦察机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助推发射,高空巡航采用涡喷发动机推进,机上携带多部航空照相机,可在2万米高空侦察拍照,算苏联版的U-2。
图波列夫设计局所属沃罗涅日第64工厂生产了18架,在内部调整中因军费问题被砍掉了,未正式装备部队。
在阅兵仪式上露过脸,欧美普遍把其当成火箭或导弹看待,哪晓得这是架无人机?米高扬正在喝咖啡,听到35吨重量、相当于6架Mig-23的成本,差点没当场喷出来。
这怎么用?这能用啥?这是用来打世界大战的,对付匈牙利根本用不上!“行了,不要说这些没用的东西了,赶紧研究新战术吧,这次用不上,下次也得有……….”米高扬意兴阑珊地摆摆手,“该给的预算还是要给,该砍的编制还是要砍…………·你去给前线补充部队吧,局部动员就别想了,我再帮你们协调100亿卢布军费。
”戈尔什科夫的脸顿时拉长成了苦瓜。
他懂米高扬的意思:不是损失了3万么?再砍10个架子师,把人补到前线,预算又会额外腾出来。
但他不想再砍架子师进行补充了,他来请示米高扬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下撤军令,以及,能不能取消用中程导弹空袭阿尔巴尼亚的指示。
“撤军得要你们自己说,我说了不算…………”米高扬叹息道,“如果我说了算,那置布尔加宁同志于何地呢?如果您能以国防部、元帅团名义打报告,向中央全面汇报,那主席团可再次讨论,但在有结果前,原命令无法取消。
现在试图推翻上次中央会议的决定、否决总书记的意见,也不合适。
至于中程导弹嘛····我们警告过西德、警告过意大利,现在打一下阿尔巴尼亚人也没什么了不起,更别说发罗拉基地没有阿尔巴尼亚人。
布尔加宁同志有明确批示,就按批示走吧,你们回去再好好评估下到底怎么打,打到什么阶段能实现目标,完全想好再和中央汇报。
”戈尔什科夫心事重重地走了:3万损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现在喊停,谁来担责任呢?让布尔加宁背,他不同意;让米高扬承担,他一个投弃权票的二把手,怎么背?让马利诺夫斯基承担,他估计会在匈牙利当场自杀,戈尔什科夫就正式当国防部长,然后背黑锅就轮到他了。
唯一办法还是米高扬暗示的那样迅速找到新战术克制中方的无人机洪流,就像当初被野鼬鼠战术拱多后,前线最终找到应对办法一样。
或者,损失足够大,大到各方面都受不了,全要求撤军为止。
戈尔什科夫走后,谢列平于心不忍,想努力换回,米高扬出人意料道:“葛罗米柯同志刚刚来过,说英国大使拜会了他,伦敦有意调停并迅速结束战争。
如果我们答应撤军,愿意给我们提供5-8亿美元的无息贷款·你希望接受么?”谢列平苦笑着摇头:开什么玩笑,别说5-8亿美元无息贷款了,就算5-8亿赔款都没法轻易了结。
伦敦纯属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