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危机(3)
卡拉汉认为米高扬的说法也有道理,唯一让他困惑的是苏联一把手布尔加宁没露面。
他问起布尔加宁的情况,并试图打听苏共主席团具体怎么做出这种“冒天下之大不”决定的,米高扬的答复很有意思:布尔加宁同志去乌克兰检查工作了,临走前委托我和您沟通这件事。
卡拉汉“咯瞪”一下,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一丝不安。
米高扬这句话的意思到底是在表达中程导弹袭击不是布尔加宁亲自点头,还是暗示布尔加宁在内部已失势?他认为两者都有可能,但无论如何,外交会唔连米高扬都出面了,看起来应该应是认真的。
晚些时候,英国大使也拜访了美国国务卿菲克特勒,询问他对“停战”的看法。
国务卿大人刚刚收了2个黄金涨停,赚得盆满钵满,恨不得再打打拉第三个涨停,对伦敦提议停战很不耐烦,当然面上态度不偏不倚。
“这件事你找我们没用啊,我们又不是参战方。
”菲克特勒一本正经道,“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都不是北约国家,打不打从不取决于我们,我们只不过看不下去北极熊横行霸道才管一管,顺带也保护欧洲盟友。
你们想想看,中欧防线具体是针对谁的?是用于保护谁的?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都是德意的缓冲区,要不是他们在中欧,假设是在亚洲,在中国和苏联之间,我们会来管么?”英国大使觉得这说法也不错,但他肩负使命,继续劝道:“现在连中程导弹都用上了,事态已非常危险,我们主要担心局势失控,如果升级为……….”“这就更不是华盛顿能解决的,我们毕竟没用是不是?”菲克特勒正色道,“如果担心莫斯科的核诈而放弃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那下次他讹诈芬兰、挪威、瑞典,你们是管还是不管呢?”大使再次卡壳。
“我觉得主动权不在合众国手里,我们只进行必要防御,你们想推动停战,应该和中国、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去谈。
我们难不成还会反对么?没有人比我们更愿意看到一个和平与稳定的欧洲..既然莫斯科表达了愿意谈判的意图,华盛顿未从中作梗,事态至少有一半转机。
卡拉汉决定趁热打铁,继续找另一方疏通。
3月17-18两天是周六和周日,金融市场不交易,他认为能让各方面都冷静些,只要周未传出“停火谈判”的好消息,那对周一市场就是正面的降温效果。
卡拉汉的专机还没起飞,先在莫斯科收到了一条重要新闻:戴高乐派再次提交关于对新宪法草案进行全民公投表决提案。
虽然提案被法国议会说否决,但这次支持率从上一次的37%猛然提高到48.2%,只差一点点就可获得通过。
戴高乐派认为,要在议会获得67%赞同率进行全新宪法修正在目前的情况下基本不可能的,但把制宪工作独立并最终付诸于全民公投,机会很大。
国际局势如此混乱的局面下,内阁受到议会肘,很难发出统一而有力的声音,更让法国民众抱怨这个走马灯的制度。
戴高乐在表决时大声疾呼,在大国争雄的国际环境中,法兰西不能再以这种混乱局面维持下去了,那是要被开除大国地位的。
他再次强调,如果新宪法能获得通过,他永远不会以总统或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参政。
以前大家尽可讽刺并嘲笑他危言听,但中导危机爆发使民众突然发现,法国居然处于极大危险中,从乌克兰出发的导弹,到巴黎也就是2000公里!为躲避有可能的大难临头,很多法国中产阶级往阿尔及利亚跑,最起码阿尔及利亚和苏联之间隔着大海,凭北极熊那弱的海军实力肯定是打不过来的。
巴黎到阿尔及尔的机票一夜间暴涨3倍,从马赛、尼斯到西北非的船票也变得异常抢手。
以前大家嫌弃政府用云爆弹镇压阿尔及利亚人不“体面”,现在分外庆幸还有这片热土,在安南人、马达加斯加人和圭亚那人的管理下,阿尔及利亚看上去似乎还不错,阿尔及利亚土著并不多见,反倒黄种人更普遍、更友善。
伦敦对巴黎的态度一直很矛盾。
一方面伦敦不喜欢巴黎一片乱糟糟的局面,政治家总更倾向于和稳定些的对手打交道;另一方面,伦敦又怕巴黎太稳定和团结,法国后面还有欧共体,一旦紧密合作并团结,大不列颠的日子可能会非常难过。
最后决定放任,无论法国怎么走都不会是英国的对立面,最好顺其自然。
布达佩斯目前是战区,其机场也遭到严重破坏,故卡拉汉的专机从罗马尼亚过境,绕了一圈先去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见铁托,试图让对方劝说纳吉。
铁托很干脆,停火没问题,南斯拉夫也渴望和平。
但停火的先决条件是苏联无条件从匈牙利撤军并承诺不再以武力威胁;至于纳吉的去留是匈牙利人民自己的事,莫斯科不要指手画脚了。
做到这两条,有关谈判乃至善后才会有比较理想的基础。
关于南斯拉夫建设中导基地的事他认为肯定不会让美国部署中程导弹上约体系是否部署要后续再深化讨论无论如何,南斯拉夫是赞同《核不扩散》条约的,不会轻易破坏。
这答复不能让卡拉汉满意,但也不算失望,毕竟铁托划了红线:南斯拉夫不会部署美国导弹,在英国人看来,这是最好的缓和姿态了。
贝尔格莱德与布达佩斯间的电话线路依然畅通,卡拉汉和纳吉通过电话进行了次不见面的沟通。
纳吉认为个人去留无足挂齿,匈牙利人民会决定,但苏联必须退出匈牙利并为侵略行为道与赔偿,这才有彼此和谈余地。
他钉截铁地表示:“……·敌未出匈牙利就谈和,与叛国无异!”这几乎明摆着拒绝“不设先决条件”的停火提议了,又不能说没有停火诚意,毕竟纳吉也谈了“停火”与“去留”两个最重要的内容。
卡拉汉最后决定去北京找中方沟通,希望北京能劝说下纳吉适当退让。
他认为,只要北京松口,大家再给点其他什么保证,完全可坐下来谈。
彻底撤军做不到,先后退却50-80公里划定停火带什么的,问题不大。
卡拉汉专机在贝尔格莱德加满油后,趁夜色向远东飞去,连日奔波让他昏昏欲睡,不由假痫起来。
大约两个小时后,他再次醒来,一边用着晚餐,一边问秘书:“我们现在哪里?”“黑海上空…苏联方面帮我们全程规划好了航线,直到阿富汗境内后转入巴基斯坦,机组说将在伊斯兰堡中转,加油补给后再去北京!”卡拉汉对行程表示满意,又随意道:“在贝尔格莱德期间,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么?”几人相互对望一眼,露出迟疑之色。
“没事,只管说…………有人吞吞吐吐道:“可能……也许大概…中方要发动大规模进攻了!”卡拉汉大吃一惊:“何以见得?”“在起飞前6个小时,贝尔格莱德机场只有民用航班起飞,却没有任何一架民用航班降落,整个机场空空荡荡,停机坪非常空,我们可能是唯一例外的一架,但我看到机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部署了庞大的防空火力和地勤人员…………战时当过空军地勤的随从分析道“以我的战争经验来看,这种反常现象只能有两个解释。
要么铁托元帅防着莫斯科进行首式的进攻,要么……上约联军在酿特别重大的军事行动,机场腾空后可能会安排作战飞机们临时迫降……”众人面面相靓,卡拉汉皱紧眉头,半天不发一眼,最后叹气道:“让时间来证明吧!”英国人猜测得不错,此时此刻,庞大的中国战略轰炸机群,正从托布鲁克基地起飞,并陆续进入亚得里亚海,美军设在意大利的雷达站全线陷入癫狂。
从雷达信号上看,密密麻麻至少有240架以上的大型机!李梅听到消息后惊呆了:“他们要对匈牙利进行地毯式轰炸么?”23:07,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各机场全面沸腾,B-29们再次盘旋挂载着无人机群出征。
12分钟后,苏军预警机观测到众多信号,拉响全线告急的警报。
随后预警机们发现,无人机越来越多,从南斯拉夫地面也陆续飞腾起无人机向匈牙利方向扑去…苏军防空阵地和战斗机群必须做出应对,否则又是猛烈轰炸,但很显然这次的群体规模比上次还大,不但覆盖布达佩斯郊区阵地,还直接向匈牙利-南斯拉夫边境地带的苏军防御阵地开始扑去。
23:34,李梅接到更新的情报:中国舰载机出动了。
8般航母上的F-5、G-4/G-5们,如同蜂群般陆续离开甲板,向匈牙利方向飞去。
他在美军基地内拿着望远镜,呆呆地看着如此庞大的集群掠过………开火、发射、爆炸、坠落·…………·无数.地空对抗的场面激烈发生,只不过今天的主角换成了无人机。
上次布达佩斯战役,苏军级取的经验是不要过于将技术阵地集中配置,免得被无人机一锅端,所以进行分散,又要求保留强大的前线航空兵进行压制,以机炮和空空导弹对抗的方式,消灭无人机。
想法很好,但今天中国电战机增大了干扰功率,使苏军防空火力出现很多漏洞,除白白浪费弹药,毫无价值。
每个有价值的苏军目标,无论是机场、指挥部、防空阵地、高射炮、自行火炮,都遭到来自对手的密切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