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危机(5)
秦基伟分析道:“算他跑5万好了19万围19万还打不过么?我们可是有海陆空三军作战优势的,60万围80万我们都干过,那会儿我们还没空军优势呢。
”艾布拉姆斯皱眉“不是啊…敌人太多,构筑大包围圈容易消化不良,对方就地固守怎么办呢?他进一步派遣援兵怎么办呢?”秦基伟拍拍×61:“这不还有我们么?今?天换个任务,我负责防守布达佩斯及包围圈里拔钉子!领导有交代,要让贵国看到全面的战术能力,增进两国、两军的互信,避免今后产生误判,伤了彼此和气就不好了。
我不是只会进攻,我也会防守,没准我防守的水平比进攻还好点呢!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尽快吃掉对手….此时此刻,卡拉汉专机已在伊斯兰堡降落,在飞机加油补给时,他获悉了最新消息:上约联军全面反攻,铁托发表声明并宣布南斯拉夫出兵支援匈牙利。
受此消息影响,远东各交易所黄金全面跳涨,无论东宁、西贡、香港、新加坡,悉数涨停。
按美元估值,黄金价格已冲破100美元大关,直达102美元。
如果今天休市前未出现回落,那远东部分要执行三板强平规则,对保证金不足的头寸全面砍仓。
不管怎么说,光上午刚开盘的强平盘已是鲜血淋漓、惨不忍赌了。
“完了,全完了…………”卡拉汉想起南非矿业的那些空头头寸,止不住摇头。
威尔逊从加拿大调集了20亿美元给他们充当保证金,按理说可支持近16美元涨幅,但这种跳涨完全超越了保证金范围,追保部分频临全面崩溃。
现在两个选择:第一,砍仓,能砍多少算多少;第二,继续追保,赌周一欧盘不涨停,或者说,就算周一欧盘涨停,周二也不涨停。
实际上,唐宁街比他更慌乱。
早上亚盘强平已吃掉了1000多万益司头寸;更多头寸是汇丰、巴克莱、苏格兰银行等英国银行体系帮忙撑着并临时提供透支额度才没被强平的。
仅仅靠银行体系透支顶住也不行,万一风险敬口继续扩大,这些大银行也得被拖下水。
一收到上约全面反击的消息,休,盖茨克就知道大事不好,经内阁紧急协调,决定进一步实施救援。
一联系加拿大人追加入股金额:一联系南非内阁希望国库增加点担保,比如拿黄金抛售。
不过,加拿大方面目前还在凌晨时段,没人能及时反应;南非上下也焦头烂额,又知道不管不行。
经紧急协调,南非同意临时提供12亿美元政府信贷用于支持大企业,将国库中的800万益司黄金也借出来,条件是由英国政府提供连带担保。
毕竟,这些企业虽然都还在南非,但南非只有一小部分股份,又是贷款又是借黄金的,远远超过了股份价值,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
欧洲时间上午7点半,英国、南非发表声明,联合抛售800万益司黄金试图把价格压下去。
但很显然,这没什么用。
穿仓头寸仍然高达1.14亿益司,800万益司连零头都算不上,砸下去只有丁点水花。
况且,12亿只能给目前头寸保住10美元的上涨空间,假设周二、周三继续大涨,12亿绝对不够,现在就只能让加拿大人加码了。
米高扬没对卡拉汉完全说实话,那天布尔加宁确实不在莫斯科,而秘密去了卡累利阿共和国。
13世纪开始,卡累利阿部分地区属于瑞典,18世纪中期属于俄罗斯帝国,从1923年到1940年隶属于芬兰。
苏芬战争爆发后,苏联在其占领的芬兰领土上成立了以芬兰共产党领袖库西宁为首的芬兰民主共和国政府,准备在占领芬兰后作为芬兰愧政府,并使芬兰像波罗的海三国一样加入苏联。
由于苏芬战争严重受挫,该目标未实现。
作为替代措施,苏联在1940年3月31日将卡累利阿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在1940年苏芬两国签定和约后,苏联将夺来的维堡和北方芬兰领土并入该共和国。
理论上来说,卡累利阿共和国应该获得了与其他加盟共和国平起平坐的位置,但实际中既不算加盟共和国,也不算俄罗斯下属的地盘,倒像苏共中央的直属领地。
历史上由于芬兰化程度加深,1956年赫鲁晓夫撤销了卡累利阿地区的独立建制,重新划给俄罗斯;在本时空,赫鲁晓夫没来得及做这件事,便因土耳其战事而下台了。
布尔加宁一直想做,但没找到合适机会。
合适机会倒不是说俄罗斯不要或苏共中央不愿意,而是苏联在战后的一系列行为让芬兰方面产生极大疑惑。
战后芬兰其实比较亲苏,与莫斯科的关系甚至比阿尔巴尼亚这样明摆着加入华约和经互会的国家要好些。
但苏联的种种举动让亲苏的芬兰人忽然有所警觉。
苏联入侵匈牙利、扶持拉科西政府后,更在芬兰民间诱发轩然大波。
芬兰人认为,这一套手法苏联在阿富汗、库尔德上已玩过好几次了,这次是匈牙利,下一次会不会轮到我们?要知道,作为党的元老,库西宁虽已退休,但一直还活着,一直还有影响力呢。
他本人一直鼓吹苏联并吞芬兰。
理由?因为芬兰原来是沙俄的一部分。
这么搞后,美国人认为有机可乘秘密对芬兰政府表示,要不你加入北约、并对我开放军事驻地吧?你看,挪威、冰岛、丹麦等都是北约国家。
只要你加入北约,或哪怕暂时不加入,和我们保持密切关系,比如像南斯拉夫这样,美国都有机会为你提供援助,帮助你保持独立。
芬兰右派很心动,但左派们显然不干,把消息传递给了莫斯科。
布尔加宁认为,在此关键时刻,芬兰万万不能再出事了。
一则苏芬战争教训太深刻,芬兰不好打;二则,目前苏联确实也没对芬兰动手的心思,莫斯科对芬兰的宽容度要比对匈牙利的宽容度高一些。
故此,布尔加宁亲自去卡累利阿并安抚下面的情绪。
严格说来,这种事可以不要布尔加宁去,但这不是要在英国撮合下和谈么,布尔加宁心里很不是滋味又不便直接反对,干脆找个借口躲起来。
去卡累利阿是不便对外透露的秘密行动,米高扬便包装为去乌克兰“检查工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有关军事情况。
哪晓得芬兰的事还没头绪,前线已爆发大规模战役,南斯拉夫连地面部队也出动了,慌得布尔加宁赶紧往回跑。
莫斯科与利沃夫司令部之间的通信一共中断了47分钟。
电话线被炸断;雷达站被炸掉;安装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枢纽也被配套的反辐射引导头巡航导弹敲掉!堆积如山的军事物资和油料还没来得及送走,在轰隆声中被点了烟花。
整个后方司令部一片混乱,相比之下,损失了14架战斗机还不算什么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