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危机(8)
“什么?主席团的大人物们都疯了么?”主管空降军的马尔格洛夫大将听说要派遣空降兵支援并为包围圈解围,怒不可遏地站起来,“敌人控制着战场空域制空权,渗透少数几架运输机承担联络职能有可能,派3个空降师过去要多少飞机?这完全是送靶子给敌人打!主席团不明白具体战术,难道连国防部和空军也不懂么?”戈尔什科夫脸色尴尬,耐着性子解释:“马尔格洛夫同志,前线危如累卵,包围圈合拢在即,再不救援,那20万大军就全完了,看在大局的份上…….“不是我不肯出击,也不是空降兵不愿意为国家牺牲,但任何牺都要有意义不是?你问问空军,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飞机安全?”马尔格洛夫没好气道,“就算空军不在乎空降军的性命,总该可怜那些运输机和飞行员吧?”各大国中,中国空降军隶属于空军,美国空降部队隶属于陆军,但苏联在二战结束后以第9近卫集团军司令部为基础,组建空降军司令部,从空军转隶国防部直辖。
人数最多时曾下辖5个军10个师,由于从北海道开始一直参加作战,屡有损失,组建快反部队又抽调了部分空降兵,到目前为止已缩编为3个军、6个师。
3个师为满编的一线师,3个为二线师,没有任何架子师或后备部队。
之所以能够直辖,也是利益交换的结果,由从属于空军变为独立可提高待遇,且能保持较高配备。
空军司令员韦尔希宁的表情略显尴尬,下意识解释道:“空军也注意到了有关严峻考验,刚刚制定了方案…·…….空军方案是先派一批战斗机和轰炸机从乌克兰方面进入匈牙利,故意暴露自己,吸引视线,空降编队从外方向迅速突入,快速投放然后离开。
根据空军部署,主力诱饵编队从匈牙利北部、东部突入,而空降编队却转去东南部。
“东南部?”马尔格洛夫有点吃惊,“你们不是判断说敌人合围处在索尔诺克以东么?去东南部干什么?空降师在那也牵扯不住敌人进攻兵力啊。
”“不不不,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制定了新突围方案………”戈尔什科夫解释道,“从东南方向往前突围,走120公里就能抵达罗马尼亚边境了,那地方敌人兵力不多,南斯拉夫人也不会大规模提前部署兵力到罗-匈边境。
只要冲破当面南斯拉夫部队的阻击就能进入罗马尼亚。
”“那罗马尼亚?”“哎,都这时候了,还顾得上这些?先撤退要紧。
突围部队又不是去进攻罗马尼亚的事后主席团会对布加勒斯特方面解释,大不了再送点飞机作为补偿。
”上次海王星行动,苏军编队“强行过境”罗马尼亚,铁托强烈“遣责”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也向苏联提了抗议。
抗议归抗议,苏联事后送了12架伊尔-28飞机,这事便不了了之。
苏联不想闹大,罗马尼亚也不想撕破脸,不管怎么说,第二座防空塔还要2个月才造好呢。
一般而言,突围都找两军衔接部冲击比较好,罗科索夫斯基综合情报后认为左右两翼两个装甲矛头不是匈牙利装甲师就是中国重装营,都不好惹,还是找南斯拉夫摩步师和步兵师把守处打一打比较合适。
再怎么说,南斯拉夫是来帮忙的,应该不会像匈牙利人那样拼命,真堵不住突围部队可能也就罢了。
这方案多少有点反向思维,被元帅团和主席团迅速接受了。
听完具体部署,马尔格洛夫的脸色稍微松弛了些,不再一口回绝,沉吟道“即便这样,3个师也太多了………3万人要多少飞机?我们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从基辅到匈牙利有800多公里呢,前后要持续2小时。
我建议最多派6000人,空降兵出2个团,让快反部队出1个团,动作还能更快点………”与美国财大气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联在大型飞机上的捉襟见时。
目前空降军主力还是安-8,一架只能搭载40名伞兵和随身武器,就算按6000人算,也得150架。
除安-8外,苏军还有为数不多的安-10和安-12。
刚装备部队的安-12最为先进,一次可运输伞兵80人,是国防部借助快反部队的名义专门加速并安排生产的,故由快反部队优先配置;空降军手头只有安-10,先进程度介于安-8和安12之间,一次可输送伞兵约55人。
名头很大的安-22目前还是项目预案,并未装备,而Tu-104/124之类,空降部队测试后便敬而远之。
钟伟同样看不上苏军装备,中国空降兵刚组建时使用的是C-46/47,后来升级为C-54/74,到目前已换成C-124/C-130,在美帝支奴干到手后第一个获得装备的同样是快反部队。
马尔格洛夫意图很明确,为最大限度保证安全,空降集群使用飞机应越少越好:但空降兵太少又无法发挥解围作用,要尽可能多抽调安-12、安-10行动,减少安-8使用量,降低集群暴露风险。
该情况下,快反部队就必须投入使用,毕竟他们本该在3个月前就进攻,不存在有没有做好应战准备的情况。
戈尔什科夫和韦尔希宁对望一眼大致同意有关方案,火速行动起来。
约定布达佩斯时间明天凌晨1点由空军派遣牵制集群深入匈牙利拉扯空档,空降部队在3点左右渗透进入并实施空降,在空降兵集结并发起进攻后,包围圈里的部队,迅速以装甲部队为矛头,向空降兵所在位置突破,能跑多少是多少,反正就往罗马尼亚跑。
罗科索夫斯基希望能以5000-6000人伤亡代价,有效撤退6-8万人,当然,只能是人员和部分车辆,其他东西全顾不上了。
至于包围圈里剩余的8-9万人,除现在依托缺口赶紧跑之外,其他只能自求多福,自己找路子突围了。
只要东南方向突围成功,等比留佐夫解围兵力抵达,能再至少救出3-4万人,这样包围圈里留5万最多了。
打了败仗总要蒙受损失,幻想全身而退,岂不是太看不起对手?匈牙利战场的消息送到华盛顿正是清晨时分,克拉克满脸笑意。
一方面,欧洲市场黄金强势涨停再度冲破100美元大关,让幕府基金和华尔街金融集团出现巨大浮盈另一方面,上约联军进攻是如此凶猛,不到一天功夫,据说已把20多万精锐苏军围了进去。
虽然缺口还未合拢,免不了再跑掉些,但前线观察员都在报告:估计能围住20万!20万的精锐苏军不到一天便被关进去了,让克大帅着实吃惊。
他又不是没和莫斯科交过手,别说围20万了,和20万对攻都很吃力。
听到指挥南斯拉夫东翼集群的指挥官是朝鲜战场上的邓华大将时,他郑重其事地点点头,表示充分理解。
当初沃克的第八集团军也是在中国闪电战术下被迅速吃掉的。
他慢悠悠享受着绿茶,显示出极大陶醉,小克拉克也在旁边帮着伺候茶具,手法相当娴熟。
克大帅年轻时是非咖啡不喝的,顶多弄点红茶附庸风雅,当上公方殿后茶道便入门了。
在日本或巴西,有日本侍女操持茶道,在白宫,也有其他人帮忙。
他觉得茶道这玩意很有成就感,眼下已陆续开春,日本顶级的玉露被人加急送了过来,北京也送了不少中国茗茶,至于蚁美厚,每到关键节点都会有茶叶或水果到位。
他觉得类似这些玩意还真是东方的好,有谱、有品位,美国那些都太直接,缺少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
除面上的情报外,他特意查收了艾布拉姆斯发来的专电,陆军上将洋洋酒洒写了今日操作无人机的过程,表示已掌握了部分窍门,再经3-4天系统学习,大概就能基本掌握了。
艾布拉姆斯系统总结了无人机三大优点,让克大帅极为欣赏。
第一,充分完善了陆军精确支援战术;第二,使陆军具备及时、独立的空中掩护响应能力;第三,有效抑制高技术兵种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匈牙利时间今天凌晨………·我们在布达城完全地带向前线发射了100架无人机,据悉90%以上被地面控制部队接收成功然后砸在了敌人身上………下午时分,根据前线最新要求,我们迅速变更地点,又发射了50多架同样取得成功……对陆军部队而言,始终可确保战区上空有本方垂直支援火力盘旋并等候实施对地打击,既不像呼叫空军支援那么响应不及时,又不至于类似导弹这样一次性…….我认为,这是您倡导的陆军支援作战学说的新成果和新实践,愿请您授权我正式组建一个营编制的无人机试验部队。
目前我已从意大利调集坦克托运车和架桥坦克,准备尽快改造为有关机械化设备………我认为,这支部队应像陆军战术导弹部队一样,配备到每个集团军乃至每个师…………艾布拉姆斯拍马屁功力极好,一方面总结了“无人机的巨大成功”,一方面又认为这是克大帅“陆军支援学说”的重大实践创新。
克大帅一贯主张美国陆军在联合作战中走支援化道路,意思填线由盟友炮灰部队顶上,重火力和技术装备由美军承担并提供战场支援。
这是充分扬长避短的战术,既能发挥美军火力猛、氪金足、装备先进的优点,又能规避美军贴身肉搏精神不强害怕出现重大伤亡的弱点。
这是非常现实的考虑,可李奇微和泰勒总觉得不够“勇猛”,认为“支援学说”躲得太靠后,主体责任感不强,希望用空降兵精神重塑美国陆军。
从政治正确立场看,克拉克不能公开反驳他们,但他忧心,害怕在“勇猛学说”指导下,美军再次大批量走进度假村或死中将,艾布拉姆斯能如此充分领会领自己的意图,让他心里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