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危机(17)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94章:危机(17)

“一路过来,还好吧?”“出发时天气不好,推迟了2小时中途降落加油稍微又慢了些,所以晚到了。”波德戈尔内道,“路上其他都一切顺利。”主席道:“来了就好,来了就能好好谈。波德戈尔内同志,能不能请您坦承告诉我,贵党中央目前是集体领导,还是少数几位同志说了算呢?”波德戈尔内一下子被问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你说集体领导吧,那说明匈牙利战事上大家都有责任;但说个别人拍板吧,岂不是说明主席团运作很不正常?又出独裁者了?

他迟疑后道:“我们原则上坚持集体领导,由主席团共同决定,临时且紧急的重大事件,少数几位同志拍板就能定,事后再予追认。”

主席出其不意道:“那向阿尔巴尼亚发罗拉市发射中程导弹并袭击无辜平民,是集体领导的一致决定还是个别人拍板呢?”

这打了波德戈尔内一个措手不及。本以为上来要先谈匈牙利问题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他也精心准备了一套说辞进行解释和拉扯,哪晓得中方压根没谈匈牙利,先说起了阿尔巴尼亚。

不管怎么回答都不好,再说他也不想替布尔加宁背锅,便支支吾吾道:“其实…我们不是针对平民而去的………

总理紧紧逼问:“那就是冲着我们去的?这一点我没理解啊,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是他们的自主决策,关于拖欠的贸易款项也通过张闻天同志做了补充说明,意思我们会给予担保,并在清算中剔除………话说到这里,波德戈尔内已很难继续说下去了。

用中程导弹袭击阿尔巴尼亚是布尔加宁临时更改的决定,马利诺夫斯基要求是攻击南斯拉夫的。

但不能把来龙去脉和盘托出,这样情况会变得更严重。为什么用中导袭击,无非是为报复中国战略轰炸机空袭利沃夫后勤基地与指挥中枢,但轰炸八竿子打不着的阿尔巴尼亚其实从逻辑上讲不通,这并不是同个系统。

非要解释,倒像气急败坏之下不择手段的情绪发泄。这又不能说,说了岂不让人觉得苏共中央在发疯?

波德戈尔内想了半天,几次试图张嘴,都没话说,连随同而来的翻译额头都冒出了冷汗。

这么硬挺着也不是办法,最后只能勉强道:“这件事决策流程确实不太正常,我当时并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肯定坚决反对………”

主席和总理交换了下眼神,彼此互相点头。

之所以上来问中导事件,不在于中国要拿这件事大做文章,而要摸清楚波德戈尔内本人的态度和立场。

波德戈尔内在历史上担任过最高苏维埃主席,但在权力斗争中败给了勃列日涅夫。

仔细看历史资料非常匪夷所思。根据林冠华提供的资料记载乃至于当时国内等引用的《参考消息》外媒资源,说勃列日涅夫是鸽派,波德戈尔内是中间偏鹰派。

当时报纸刊载的内容,指勃列日涅夫重用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实施自己对西方缓和的方针,在国内国际树立自己爱好和平的形象。

波德戈尔内是立足自己和老部下谢列斯特在乌克兰的多年根基,以乌克兰媒体舆论为阵地,不断秤击勃列日涅夫对西方让步过多,要求维护苏联的国家利家益。

这种关系维持到1977年左右波德戈尔内下台,后来演变大家都看到了其实勃列日涅夫才算鹰派,他推动了阿富汗战争。

林冠华的结论很明确,苏联主席团,尤其目前这批领导人,基本都是鹰派或伪装为鸽派的鹰派。

葛罗米柯或勃列日涅夫或苏斯洛夫难道不鹰么?或许苏共领导中的鸽派有且只有一人:戈尔巴乔夫,在中国政治视野下讨论,鸽派显然不是什么好名声,连总理都听不得这名字。

哪怕外界看上去算鸽派的米高扬中央又不是没打过交道,他到延安来时是什么态度?

话又要说回来,到目前为止,勃列日涅夫在苏联还不能算鹰派,顶多算中间派。政治立场或许会更替,但山头很难换。

波德戈尔内与乌克兰密不可分,历史上被视为赫鲁晓夫的接班人,拥有巨大的民意基础。

林冠华在常委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苏联政权结构是非常不健康的,作为最大政治实体的俄罗斯,只有部长会议主席和最高苏维埃,很难进入苏共主席团。

其他各加盟共和国包括乌克兰在内都有第一书记,代表具体分支,唯独从来没有俄罗斯中央第一书记。

美其名日苏共中央就是俄共中央两套班子合二为一;仔细看苏共中央的成色,就发现乌克兰人占据绝大多数位置并牢牢控制中央。

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都是乌克兰人,与乌克兰政治集团密不可分………

放在中国,就相当于大部分政治局常委不是汉族人而由其他少数民族担任,请问,这种政治结构叫什么?

常委们没人能接林冠华的话,这政治生态在中国有过,且结束时间不长:满汉合作的清廷就无比类似!

无非乌克兰人比满族多得多,而满人对政权的控制又比乌克兰帮更强烈。这事能公开讨论么?

共产主义制度不是人人平等,只看阶级,只看信仰,为什么要强调民族呢?

乌克兰人当苏联一把手,乌克兰帮能比俄罗斯帮有更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正说明共产主义“彻底”与“成功”么?

中共中央改变不了苏共中央的政治生态和运作逻辑,只能就事论事分析,既然波德戈尔内明确反对“中导进攻”,那就说明乌克兰派内部也出现了分歧。

主席道:“既然你有这个认识,包括苏共中央也听你说存在巨大的意见分歧。那作为兄弟党,我们还是希望所有工作能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打仗肯定不是正确的解决方式。”

波德戈尔内连忙道:“对,我们也多次讨论,希望通过谈判和对话来解决分歧。”

“几个月前的是是非非,现在也不需要再说了,当前要着眼于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

主席缓缓道,“昨天契尔沃年科大使已来沟通过了,王稼祥同志也清晰转达了中央意见。

第一,解散拉科西当局;第二,苏联负责同志首先发表政治声明,希望寻求政治解决,尊重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并承诺立即撤军;第三,双方展开和谈,可以来北京,也可以在欧洲其他中立地点………”

波德戈尔内道:“对对对,我们同意谈判,但希望先停火,不要再打下去了……………”“但你们直到目前为止还没发表声明。”总理道,“拉科西也仅仅是宣布个人辞职,并未彻底解散一切组织…”

“我们希望先停火再谈,谈完再发表声明………·原则立场可按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沟通。”听完王稼祥的翻译,主席叹了口气,显得很失望,但决定尽最后一线努力:“你们为什么不能先发表声明呢?这声明并不会损害苏联的利益,别说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就算针对非社会主义的第三国,难道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尊重对方独立自主不应该么?”

“没停火的前提下,我们直接宣布撤军,会导致部队思想混乱………”

总理也劝:“你们先发声明,我们好拿这东西去和匈牙利、南斯拉夫的同志沟通你们撤军时我们也不会攻击,这事实上就等于停火了………..

您得注意,南、匈两国停火并不是你们尊重对方的前提,不是因为打不过才尊重这两国。停火是基于两国互相尊重前提,本着谋求最长远的共同利益劝说他们放下仇恨才实现的…………·现在不是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在侵略你们,是你们的部队在侵略两国,在扶持伪政权………”

波德戈尔内被说得完全没脾气。从社会主义立场来说,互相尊重是前提,停火是不该有的恶劣行径;但基于苏联传统作风,打不过你才会对你表示尊重,但凡能打过去,停火都是奢侈品!这与你是不是社会主义完全无关!

波德戈尔内试探道:“如果我们撤军,也包括包围圈里的同志吧?”

“先把其他撤了!只要你们发表声明并立即撤军,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方向我们可以去做工作,暂时对包围圈不予攻击,相互对峙。”

主席道,“等其他部队撤退完了,谈判也有充分结果,包围圈里的人就可以走了。”波德戈尔内对此表示完全理解,但过了会又提出了先撤退包围圈里部队,再撤外围部队的新要求,搞得主席老大不高兴:你那叫撤军么?你那叫解围,叫重新调整作战部署。

我要不把有生力量给你包围住,不把人质扣留下来,一出包围圈你没准就得翻脸不认人!

陆陆续续谈了2个多小时,最后只能是这结果。波德戈尔内既不能当场拍板同意,也不能断然拒绝,只能表示马上回去和主席团汇报并决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