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危机(19)
中国在匈牙利的陆军部队连同顾问将近3万人,算上配套海军舰队、空军、海外相关基地及其他后勤人员,已近14万。
如果林冠华上次提议加派快反部,队,那肯定通不过毕竟这次只是集体安全行动,连局部战争也不算,出动快反部队相当吓人,甚至比3个重装营更吓人。
但在莫斯科反复升级局势并加剧紧张态势,尤其波德戈尔内来这出后,众人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
林冠华开口提议动用快反部队增兵的意见,军委成员们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聂帅沉吟道:“2个营还是太少,再加点吧,快反部队能调多少就调多少,预算和流程就按远程拉练演习配置,不能光练,也得实战………”
快反部队归军委直属,各大军区各军种总部无权调用,必须军委成员提出申请,由军联会讨论通过并经中央同意才能调度。
现在林冠华提议就满足了前者,聂,帅追加补充完成了军联会手续,并以军联会主席身份提请中央审议。
任书记也看出来了,林冠华提议用,两个营打开增兵阀门,聂帅直接上钟伟,还明说太少,意思上不封顶。
这不就是油门加速踩到底的意思?主席叹了口气:“既然莫斯科某些人不识好万,那只能增兵了,让钟伟执行吧,前期已派遣出去的快反序列指挥员同志等部队到位后归建,要在实战中检验快反部队建军成效并探索作战经验……
调兵命令通过,有关增援线路随即明确。
去匈牙利与苏军作战,那肯定不能通过苏联领空,飞行路线要兜圈子。
先从京附近乘坐飞机抵达中国租借的海得拉巴军港维沙卡帕特南,横跨海得拉巴、阿拉伯海、波斯湾、伊朗、伊拉克、约旦等领空与领海,这些都是上约国家,根据军事协约和集体安全机制会开放领空供应军用。
飞完后到托布鲁克落脚,最后去南斯拉夫落地并投入战斗。
理论上直接去发罗拉基地也行,但因苏联有中导袭击的历史,发罗拉基地如太过拥挤,再落下几枚导弹挺麻烦。
本来主席对林冠华热裹于在海外设置军事基地、拉其他国家成立集体安全协作机制觉得大动干戈,现在看来完全有必要,没这些东西,再有实力也投放不过去。
军委内部有分工,对外军事组织与交流归国防部统筹、军事用兵归军联会协调,当初觉得算叠床架屋,现在来看用得满满当当,一个人都少不了。
没叶剑英统筹协作机制在先,军联会怎能如心如意调兵遣将?主席定调,常委们没有不同意见,就算在中央层面通过了。主席又问林冠华:“你还有什么要补充么?”“这个…………调集快反部队通过各成员国,新闻舆论上要做好通报,要让世界舆论明白,我们是为维护上约集体安全,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林冠华不慌不忙道,“快反部队在平壤行动中用过一次,比较敏感,这次要说清楚。
除此之外建议通过外交渠道和铁托元帅传话,让他出面警告齐奥塞斯库,希望罗马尼亚严守中立,不能再允许苏军借用罗马尼亚领土、领空进攻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如有苏军逃窜至罗马尼亚,要求罗方明确处理,要么主动关闭边境,防止苏军入,要么按国际法要求,解除该等流入罗马尼亚的兵力武装并迅速递解出境,否则大家面上都不好看,后患无
穷………众人倒吸一口冷气,这一手无疑是警告罗马尼亚并让对方正面表态:你可以中立,但不能偏祖,否则下一步发生什么事就不好说了。主席缓缓点头,陈云笑而不语:林老师明显动机不纯,这些消息放出去,黄金还不得再涨涨?牛牛那些空单和汇率就更折腾了。之所以中国不出面而让南斯拉夫去说,因为上次铁托已“遣责”过罗马尼亚,语气很强硬。不管铁托真实想法如何,这批突围部队毕竟是从南斯拉夫方向逃出去的他有责任对罗马尼亚喊话。少奇问:“你觉得罗马尼亚会将苏军拒之门外还是解除武装后收容递解?”
“基本不可能是前者,那彻底撕破脸了…….”林冠华分析道,“罗马尼亚还有苏联驻军,齐奥塞斯库不会太过分,缴械后押解出境是我们的说法;罗马尼亚可对莫斯科表示护卫周全后送回苏联…彼此都不伤面子。
我们不是要逼迫罗马尼亚,而是提醒齐奥塞斯库,如果苏军能在罗马尼亚随便进出,那下次派遣更多军队甚至也实施突袭机场的活动,他最好自求多福。
可以让铁托暗示齐奥塞斯库把苏军礼送出境,不但包括这批进入罗马尼亚的苏军,也包括前期驻扎在罗马尼亚的苏军。
适当时候给布加勒斯特提供一个体面退出华约和经互会的契机,我相信这也是齐奥塞斯库同志所孜孜不倦追求的,你以为他不怕莫斯科搞罗马尼亚事件么?”
听完这番话,主席脸色变了又变。常委们纷纷若有所思,没人声,只把目光投向主席,就连平时最爱折中、打圆场的总理,现在也不叽声。没办法啊,再不做点什么表示下强硬态度,主席的面子就彻底丢光了。主席最后咬牙同意让总理出面和铁托打招呼,并暗示有关退出契机,至于齐奥塞斯库选不选,就和总理交代波德戈尔内一样,全看个人造化。
少壮派虽说用力凶猛,但架不住人家有理:仁至方能义尽!
已丢了一次面子,可不能再丢第二次了。会议到凌晨5点结束,对杨得志而言,最大收获是既解除了对德布勒森发起攻击的束缚,又获得了明确的后方增援,快反部队2万多人如能尽快抵达那他心气就更足了。
2个营援兵足够堵住罗马尼亚方向逃兵,剩下2万如能投入匈牙利战场,把当面16-18万苏军全吃掉,他认为并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目标!
至于波德戈尔内回去后莫斯科马上按中方要求发表声明,这是所有人都不再幻想的事。
非说波德戈尔内万里过来就为了骗主席或拖住中国脚步,倒也不尽然,他内心认为中方建议颇为可取,个人也赞同赶紧发表声明同意撤军并和谈,而不是先和谈再撤军。
奈何他更知道这要求在主席团绝对通不过,如能通过,还会没人愿意来中国而最后让这个差事落到自己头上么?
总理给的建议他也在细细咀嚼:合理管控分歧、统一思想、纠正错误认识……
他认为这是中方对主席团态度和头面人物不耐烦了,在催促换马并对新人员寄予厚望,多少也算是个突破。
说明在“拨乱反正”领域,中方乐见其成而不会火打劫。在中方讨论调用快反部队时,他琢磨完全部情况,把内容通过电文发送给莫斯科,让他们去讨论,自己昏昏沉沉睡了过去。连续两场高强度飞行赶路,哪怕他还不满60岁,也感觉身体有点吃不消。双机组倒是能轮换,他又去哪里轮换?
事态发展没超过预料,在中方军委会议结束时,莫斯科主席团也讨论出了结果:鉴于解围兵团已接近成型,12小时后就可攻击前进,决定不接受中方要求。
但不会明着拒绝,而以“讨论中”来塘塞,毕竟波德戈尔内飞回来还要8小时呢,完全可在他“回来”后“再讨论”嘛!除此之外,主席团在凌晨会议上还讨论新的秘密议案:日本北方2岛出售问题。
北海道战役后,日本夺回了齿舞色丹两岛,留在苏联手中还有国后、择捉两岛,看似苏联只占一半,但面积比前面齿舞、色丹两岛要大得多,日本上下无一不想收回。发动战争夺取是万万不敢的,日本新的思路是购买,而购买导火线是中国担保的中断。签署社会主义自由贸易体系及中日、苏日关系陆续正常化后,日本也与苏联进行了众多贸易,前者输出工业品,后者输出部分原料。这个贸易过程日本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但允许苏方以卢布结算。日本本身不要卢布,所有卢布最终都通过中国消化并予以担保。按当初的担保协议,除2亿卢布基础授信额度外,剩余都需苏联对华顺差才予以担保。但苏联从来就没搞出那么多顺差又要想方设法从中国进口,故北京一直给予超额担额保。
匈牙利事件爆发后,在林冠华领导下,中方采取三管齐下的方针:
-照常维系对苏出口;-不对有关物资种类、数量进行限制或制裁;-停止有关超规格担保行为,日、韩都属于这个类型。停止担保不等于阻止日苏贸易,只要日本只愿意收卢布,你们爱怎么贸易就怎么贸易,但中国银行不负责清算卢布你们自己交割。日本硬着头皮先用完2亿基础额度,又收了一大堆卢布,随着苏联需要物资越来越多,积累的卢布顺差越来越大。这种顺差去买东西肯定买不到,到黑市上询价,官方4.5卢布:1美元的汇率,外面普遍升到10以上,日本当局也舍不得低价脱手。
苦思寞想后,关东、关西两方巨头不约而同想到用多余卢布买回北方两岛,买岛不是小事,就日本这特殊的政治情况,需要分别向中美汇报。克大帅同意了,两岛回归后都归关东管,算他的政绩,又不用美国花钱,何乐不为?
日方一度以为中国可能否决,但没想到,堀吉出面去北京拜访总监后,林冠华出面疏通,中方也同意了。条件只有一项,日本收回领土后中方原来在该岛附近穿越领空、领海继续照常,不需额外向日方通报。这不算什么大事,日本赶紧答应并连连表示感谢,海军派在关西的声望更上一层楼。至于林冠华说服常委们的理由很简单:让莫斯科习惯于出售领土换取资源、解决逆差并同时安抚日本。
卖土地这件事会有惯性,反正苏联也用不着两个岛,干脆卖了解燃眉之急也好。也要给日本政坛培养惯性,重大决策必须和中美分别汇报,两国在合理要求领域是不会习难日本的。至于米高扬等人提出来,纯粹为解,决进出口物资供应问题,且需要布尔加宁拍板,将来背锅也是布尔加宁的责任。
布尔加宁还不能不同意,如果他不同意,那关于进一步维持战争、派兵救援的议案就可能通不过。
双方这是各取所需!